科学教育怎样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如题所述

1.学生学习科学需要记住一定的科学知识,需要做适量的习题,也需要关注考试和升学,但是这些不应该是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科学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意味着对学生自身经验的重视和开发,意味着对学生个体经验差异的尊重,意味着从学生的经验世界中发现真实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杜威意识到斯宾塞片面强调未来生活的局限性而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旨在重视儿童的生活世界。杜威对儿童自身经验的关注无疑超越了斯宾塞而更具有合理性。
2.重视和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是科技发达国家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科学已经广泛渗透到儿童的日常生活之中,科学教育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意义基础。
科学教育应该用理性的、明智的思考这些问题的方法去武装这些未来的公民。
3.我国当下的科学课程改革也开始重视学生生活世界中的问题。学生的活动范围构成了他的生活世界空间,这个空间包括的资源有:学校周围的名胜古迹,河流山脉、考古遗址、自然保护区、村庄、乡野等自然环境;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科技馆,少年宫和图书馆等科技活动场所和科普机构;社区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研究中心、工业企业等成人活动的场所,此外,还有大众媒体等文本内含的科学资源。
学生的生活世界还包括有非科学的内容,甚至是迷信活动。科学教育不应排斥学生偶然遇到的非科学活动。科学与迷信当然有对立的一面,但是迷信既然是生活中见到的事件,与其让学生回避,倒不如让学生主动去了解。由被动回避到主动了解,学生对迷信活动的好奇心会消除,还能增强对迷信的免疫能力。正如要让儿童知道性别差异,不能只让他接触男性或只接触女性。要求学生真正理解生活中的科学,也就需要让学生接触非科学性的内容。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