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选择总是痛苦的?

如题所述

有一位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成了一名孤儿,孤苦伶仃,一无所有,流浪街头,受尽磨难。最后终于创下了一份不菲的家业,而他自己也已经到了人生暮年,该考虑辞世后的安排了。

他膝下有两子,风华正茂,一样的聪明,一样的踏实能干。几乎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都认为应该把财产一分为二,平分给两个儿子。但是,在最后一刻,他改变了主意。

他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从枕头底下拿出一把钥匙,抬起头,缓慢而清楚地说道:“我一生所赚得的财富,都锁在这把钥匙能打开的箱子里。可是现在,我只能把这把钥匙给你们兄弟二人中的一人。”

兄弟俩惊讶地看着父亲,几乎异口同声地问道:“为什么?这太残忍了!”

“是,是有些残忍,但这也是一种善良。”父亲停了一下,又继续说道:“现在,我让你们自己选择。选择这把钥匙的人,必须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按照我的意愿和方式,去经营和管理这些财富。拒绝这把钥匙的人,不必承担任何责任,生命完全属于你自己,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去赚取我箱子以外的财富。”

兄弟俩听完,心里开始有了动摇。接过这把钥匙,可以保证你一生没有苦难,没有风险,但也因此而被束缚,失去自由。拒绝它?毕竟箱子里的财富是有限的,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但是那样的人生充满不测,前途未卜,万一……

父亲早已猜出兄弟俩的心思,他微微一笑:“不错,每一种选择都不是最好,有快乐,也有痛苦,这就是人生,你不可能把快乐集中,把痛苦消散。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你想要什么?要过程,还是要结果?”

兄弟俩豁然开朗。哥哥说:“弟弟,我要这把钥匙,如果你同意的话。”弟弟微笑着对哥哥说:“当然可以,但是你必须答应我,好好管理父亲的基业。如果你答应我的话,我就可以放心去闯荡了。”

二人权衡利弊,最终各取所需。这样的结局,与父亲先前的预料不谋而合,因为这时候最了解儿子莫过于看着他们长大的父亲。

二十多年过去了,兄弟俩经历、境遇迥然不同。哥哥虽然生活舒适安逸,但是并没有沉沦,把家业管理得井井有条,性格也变得越来越温和儒雅,特别是到了人生暮年,与去世的父亲越来越像,只是少了些锐利和坚韧。弟弟生活艰辛动荡,几起几伏,受尽磨难,性格也变得刚毅果断。与二十年前相比,相差很大。最苦最难的时候,他也曾后悔过,怨恨过,但已经选择了,已经没有退路,只能一往无前,坚定不移地往前走。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跌宕,他最终创下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这个时候,他才真正理解父亲,并深深地感谢父亲。

既然选择了一个目标,就不要让这个目标轻易的失去。对于那些浅尝辄止、见异思迁的朋友,非洲猎豹的做法不失为一个榜样。

这里是非洲的马拉河,河谷两岸青草嫩肥,草丛中一群群羚羊在那儿美美的觅食。一只非洲豹隐藏在远远的草丛中,竖起耳朵四面旋转。它觉察到了羚羊群的存在。然后悄悄地、轻手轻脚地、低头哈腰,慢慢地接近羊群。越来越近了,突然羚羊有所察觉,开始四散逃跑。非洲豹像百米运动员那样,瞬时爆发,像箭一般地冲向羚羊群。它的眼睛盯着一只未成年的羚羊,一直向它追去。羚羊是跑得飞快的,非洲豹更快。在追与逃的过程中,非洲豹超过了一头又一头站在旁边观望的羚羊,但它没有掉头改追这些更近的猎物。它一个劲地直朝着那头未成年的羚羊疯狂地追。那只羚羊已经跑累了,非洲豹也累了,在累与累的较量中比最后的速度和坚持力。终于,非洲豹的前爪搭上了羚羊的屁股,羚羊绊倒了,豹牙直朝羚羊的脖颈咬了下去,一动也不动喘着粗气。

可以说,一切肉食动物都知道在出击之前要隐藏自己,而在选择追击目标时,总是选那些未成年的,或老弱的,或落了单的猎物。在追击过程中,它为什么不改追其他显得更近的羊呢?

因为它已很累了,而别的羊还不累呢。其他羊一旦起跑,也有百米冲刺的爆发力,一瞬间就会把已经跑了百米的豹子甩在后边,拉开距离。如果丢下那只跑累了的羊,改追一头不累的羊,以自己之累去追不累,最后一定是一只也追不着。

动物世界的这种普遍现象,也许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本能。但它启发人类仿效,在一切追逐目标的过程中,都要借鉴。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4
因为你两边都放不下,放下一边,你就不会那么痛苦了;人这一辈子是要放弃很多东西的,学会放弃吧,留下一个你真正值得珍惜的~~
第2个回答  2019-02-19
因为不知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