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芳华》对时代的描绘?

如题所述

《芳华》可以被视为在穗子的视点下展开的一个大闪回,这个视点无疑是精心挑选过的。穗子模糊的出身,和她亲身经历的一桩桩事件中既不落井下石又不挺身而出的立场,赋予她客观描述的地位。那是一个类上帝的至高视点,是冯小刚在《我不是潘金莲》中就采取过的态度,是一种消除了善与恶、罪与罚的冷静甚或冷漠的普世观照——看到了人生颠簸起伏、情感无处安放,却拒绝判断、更不指引。整个电影虽是回忆,但并没有呈现任何人的视点镜头,形式上的纯粹客观,无疑拒绝了观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5
电影看到刘峰从神坛跌落地狱,被所有人唾骂的时候,旁边的大爷感叹的说,他们那个年代,牵个手都可能毁了两个人的一生。一个像刘峰这样的那个时代的“活雷锋”,却仅仅因为一次小小的触摸事件,就这样被批判下放。是当时的人们嫉妒英雄,还是人们的眼里容不得英雄有半点沙子,说到底还是这个时代限制了人们的思维,更是这个时代下情感压抑的反面衬托。一个一辈子都没有被生活悲哀打败的何小萍,却在因为救人被表彰之后精神分裂。
第2个回答  2019-03-06
当我写下这个回答时,《芳华》刚刚破了十亿元,不但成为元旦档期内最大赢家,而且问鼎冯小刚个人作品的票房巅峰。戴锦华老师经常强调,“重要的是故事被讲述的年代,而非故事所讲述的年代,冯小刚回望历史的一阙断音却能在观众处引起回响,成为年末银幕上最耐人寻味的一个现象。《芳华》叙事之内的人物群像与叙事之外的意志博弈,都成为诗化的传奇。
第3个回答  2019-04-30
一群冷漠的人诉说着文工团的情怀,不知情怀安放在何处?将恶意置顶在善良之上,三观不正,看完很压抑。对比后来的无问西东,从深度和用意上差太多,更喜欢那个看不到希望却努力为下一代创造希望的时代。
第4个回答  2019-03-05
电影里文工团无处不在的标语口号,无处不在的党徽与旗帜,还有无处不在的人物雕像,都在宣告那个时代的特征,电影里导演刻画的每一个人物,包括他们的言语与形态都与真实的人物原型基本相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