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首古代诗

5首不同风格的古代诗

赠从弟①

【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②
瑟瑟谷中风。③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④
松柏本有性。

【作者】
?- 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刘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曹丕曾称赞他的五言诗“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存十五首。
【注释】
①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
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②亭亭:高貌。 ③瑟瑟:
风声。 ④罹:遭受。凝寒:严寒。

【品评】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
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赏析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说:“忧思成疾 ,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王、杨、卢、骆,“以文章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说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与名俱灭”,而“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杜甫对“四杰”的推崇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就拿王勃这首诗来说吧,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绝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寡味。诗人本来是要劝慰杜少府的,劝他不要过于感伤。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劝他,而是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写来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少任侠。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子昂集》。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赏析】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送元二使安西: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
唐五代?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
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谢眺楼:又称谢公楼,也称北楼。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云:李云。蓬莱:指东汉时藏书的东观。建安骨,指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作品风格刚健清新,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简析】:
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全诗感情沉郁、奔放几乎句句都是精华,是李白诗的代表作之一。
李白于天宝十二载游宣州,恰遇李华以监察御史身份来宣城办事,共登谢朓楼,乃作此诗。诗中抒发年华虚度、报国无门之苦闷情怀。通过对蓬莱文章、建安风骨、谢朓诗歌之豪情逸兴的赞美,在历史的深处勾勒出一个理想化的精神范型。而以此与烦忧现状作鲜明对照,更激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那样的无从消解的情感冲突高峰。此外,诗中采用时间穿插的艺术结构,强化了跌宕起伏的情感表达效果,而且对于“昨日”、“今日”之时间阶段性特征,皆以“弃我”、“乱我”为衡量标准,尤可见自我中心地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19
乐府诗

将进酒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七言律诗

咏史 作者白居易

秦磨利刀斩李斯,齐烧沸鼎烹郦其。
可怜黄绮入商洛,闲卧白云歌紫芝。
彼为菹醢机上尽,此为鸾皇天外飞。
去者逍遥来者死,乃知祸福非天为。

七言绝句
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孤帆泊何处? 天涯一望断人肠。

古体诗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田园诗
归园田居 作者陶 渊 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第2个回答  2008-12-23
1.春花秋月

半吐微明,中秋先自平生事。
腰围四坐二三更,时抱西江水。
孤洁有谁些子。
染莺黄,初归月底。
高年第一,地二巫阳,凭高还细。

晴景三分,功名相避金风至。
鸥来越瘦想如初,莫倚愁如醉。
梳洗头来又是。
肯趋陪,谁何得似。
甚开收合,不奈悲秋,堪听山鬼。

2.海阔天空

正当年事,扁舟移野渡,只回犹是。
都把浮名虚岁月,浮利难关归未。
叶老亲煎,从容一洗,风透人衣袂。
浓香残火,无迟知后常是。

醉醒醉面香肌,更无痕迹,看满群芳丽。
天上南窗春睡觉,幽梦情知云外。
满地闲中,自疑身是,送别归来意。
伤情诗草,愁烟敛散殊喜。

3.翠楼吟

几世浮烟,苍凉满布,前程半虚无主。

二十年一瞬,竟徒转、泪空啼宿。

飘零几许,恰一季浮萍,随波来去。

凭无据,水中凄切,影携烟伫。

落暮,飘渺尘烛,静倚红妆楚,刹间愁绪。

时光抛旧路,彻心痛、漫飘心雨。

弥天冬雾,浸骨入心扉,功消名禄。

愁何处?不销寒绝,默思成絮。

4. 木芙蓉花赞

一簇绿枝多娇容,

清晨粉色晚紫红。

敢与牡丹竞颜色,

素雅娇艳不为名

5. 月思

皎皎明月照碧空

烁烁繁星遨苍穹

群山起舞风吟唱

碧海扬波雁留声

今朝有酒邀明月

他乡故友话清风

昨日秋雨伤别离

今夕瑞雪忆佳朋
第3个回答  2008-12-21
『有的』人肯定是抄袭的((226688999 - 大学士 十六级 12-19 22:56))要不然怎么可能那么多 \ / !!~~
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