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构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如题所述

  一、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感悟中教学
  1、围绕生活实际设计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从学生感兴趣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场景、表演、比赛等形式创设主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的欲望。
  2、在活动中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二、在兴趣培养及习惯养成中体验教学
  1、形成积极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好的基础,对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采用不同的手段,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丰富学生的感受。
  2、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特别是在学生的起步阶段,在学习常规方面进行严格规范、细致指导、耐心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学习能力的基本保证,是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前提。
  三、解读教材,在有机整合和知识重组中呈现教学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倡导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成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重组和再创造,自由获取信息,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
  1、有机整合
  对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分门别类。
  2、恰当取舍。
  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取舍,深入浅出。
  四、转变角色,在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中探讨中教学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变不平等的“家长式“师生关系为“学友式“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营造一种有着极强的亲和力的学习氛围,通过和学生聊天、交朋友、与同学共同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互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1
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必须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是不折不扣执行教案或者事先设定的教学思路的过程,教学活动主要是完成知识传授而不顾及学生情感的独角戏。这样的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完全背离的。新课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应该是: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平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是点燃学生智慧的或吧。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那么应当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从而创造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呢?
一.师生情感的良性互动是创造和谐充满生命力课堂的动力源泉。
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得空间,他们才能尽情的“自由参与”何“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更是开发课堂生命潜力不可缺的氛围。教学中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非常活跃,流畅,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能产生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学生的创造欲望一被激活,创造的见解就会不断涌现出来。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的时候,当学生情感的闸门不断开启的时候,学生就会“两眼发光”。教师在课堂上应用自己的智慧的火种曲点燃智慧的火花,让课堂上智慧的火花成为燎原之势,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下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应力求做到:
1, 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
2, 师生平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教师就是羽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爱护而不排斥,帮助而不指责,说服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
3, 科学评价学生。教师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启迪,并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
4, 让学生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给学生以
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以愉快,高涨的情绪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环境氛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师生良好的情感互动关系,有助于双方的心灵沟通及和谐,真诚和温馨心里氛围的构建。真情对待学生,以教师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爱戴,创造和谐从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也就获得了动力源泉。
二.采取心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创造阿和谐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有效载体。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心可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心课程改革的最显著特征。他集中体现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种学习方式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抑制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新课程倡导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教师应当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成功的合作学习,必然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对生生互动这一交流方式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了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教学内容上看,合作学习主要有以下形式:
1、一个主题,分组研讨。
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围绕某一中心论题,分组进行研讨,然后获得共识的形式。运用这种形式的步骤大致是:第一步,巧选主题,找准“引爆点”。要求选择的主题要紧扣教材、贴近生活、难易适度,并设计出讨论提纲。第二步,围绕主题,分组研讨。让学生各抒己见,据理分析。第三步,讨论提高。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与提高,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与升华。
2、化整为零,交流成果。
教材中的某一框题或某一框题中的局部内容,在结构上能清晰地划分成几个部分,可以在课前把这几个部分分别交给几个小组进行探究,然后在课上进行交流。如《经济生活》中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中的“消费心理面面观”,就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或八个小组,分别就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这四种消费心理进行探究,由组长在课堂上交流探究成果。通过探究,进一步明确这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对这四种消费心理进行正确的评价,并表明应该对它们所持有的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3、扮演角色,各抒己见。
这种方法适合于必须是由不同主体充当不同角色来完成的问题。比如,《经济生活》中的《市场配置资源》中谈到的社会信用建设问题,就可以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去进行探究,然后展开议论和交流,分享其研究成果。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体验角色的思想与行为,从而获得深刻感悟与理解。
4、设置正反,展开辩论。
有些学生模糊不清的问题,通过正反两种观点表达出来,把学生分为正方反方,展开辩论。如在《经济生活》模块《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了正、反两方,正方的辩题是:在分配中效率比公平更重要;反方的辩题是:在分配中公平比效率更重要。让双方同学展开唇枪舌战的辩论,通过双方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其认识水平和思辩能力。
新课程突出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的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探究性学习以其独特的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探究并获取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有助于新课程目标的达成。美国学者施瓦布认为:“探究学习指这一种学习活动: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它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提出的。探究学习最早起源于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后来施瓦布明确提出“探索式学习”,他认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真正理解和把握探究学习,关键在于理解什么是探究,怎样探究,探究的方式有哪些,对此,《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认为,“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需要做观察;需要提问题;需要查阅报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了解已有的知识;需要设计调查研究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核查已有的结论;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需要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结果告之于人。”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为“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收集材料 分析交流 验证结论”。探究教学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创设生动有趣的探究情境。如在《经济生活》模块《市场配置资源》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教材第93页的典型案例,设计以下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1)近几年,汽车大量地进入我国家庭,汽车市场十分火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国汽车市场的火爆,对国内外汽车厂家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影响?(3)在上述案例中,主要是通过哪种方式在调节资源配置?(4)这种方式是由哪些要素来调节资源配置的?这种调节资源的方式有哪些优点?(5)某外国厂家在我国进行大批量生产、销售汽车,但在全国仅有22个维修点,武汉的车要运到北京去修理,对车主来说享受的售后服务与购车的价格极不相称。这反映了什么问题?(6)如果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以及原本不生产汽车的企业都照此发展下去,不断增加汽车厂家,扩大生产规模,又会产生什么后果?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设置的以上6个问题,把教材的前后之间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出发,体现了由浅入深;同时,又把本框题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市场调节资源的的优点,到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必备的条件,再到市场调节所存在的固有弊端,体现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衔接过渡自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探究性学习主要围绕着问题的发生,知识、观点、结论的形成及问题的解决过程,必须设计一定的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引导学生或独立探索或集体探究,在类比、想象、猜想、归纳、概括、演绎等思维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见解,得出正确的观点和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的深刻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不要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更不要以“讲授探究”代替“亲历探究”。还要考虑对学生可能会发现或提出的问题应该进行怎样的引导和点拨,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资料等,为学生深入探究创造有利的条件。
与被动的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所体现出的主题性是明确的,它具有更强的开放性、问题性、实践性、情景性和参与性。通过探究,学生能更好、更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通过学生自己亲身参与和实践,学生能获得丰富的体验,有利于形成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从学习的动机和态度上,实现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主的转变;从教学方式上,实现由接受到探究的转变;从学习环境上,实现由个体到合作的转变,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索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探讨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
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新课程倡导的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不断提高和完善。
无论是合作学习还是探究学习,它们共同强调的一点就是学生的主体性,合作学习强调团队中的个体要承担个人责任,而探究学习则更注重学生的亲自参与和体验等,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价值。在这里,主动学习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合作是在主动与探究的基础上形成,合作离不开主动与探究,应该把三者联系起来考虑。
采取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理论与现实矛盾所形成的“问题情景”中,开展积极的思考和研讨,使学生在自主的体验和探究中,在充分的讨论和争辩中,在愉快的合作和交流中,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三.寻求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使创建和谐充满活力课堂的“催化剂”
教学是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时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课改以前,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开放,从内容角度讲,意味着科学世界(书本世界)想生活世界的回归。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从课程角度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从教学角度讲,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人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否则就会限定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人是未完成的非终极的存在,教育不应该把培养的中点当成终点,以目标取代目的。家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作家笔下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波动的图画,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做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先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的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的即兴创作,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鲁姆)。过程的开放也许会影响某些课时的进程或教学任务,但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首先,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其次,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儿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在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的教学中,针对“政府权威的树立”,我校一名学生扮演电视台主持人,让这名主持人去采访由本班学生扮演的师长,区长,让学生发表对如何树立政府权威的看法,在不同的班级,学生谈出了来自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意见,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梳理,归纳保证教学生动活泼,学生情绪高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新课堂是动态形成的,是开放的,互动的,真是的,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多元的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的课堂。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四.教师专业成长,创建和谐充满活力课堂的关键因素
新课程不仅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成为构建充满活力课堂的关键。对政治教师来说,专业成长首先要做到的是:
1.对自己职业的欣赏和肯定。目前,有不少政治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持否定态度,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政治课根本无生机和活力可言。因此,政治教师重新审视职业,审视课堂的价值是带有根本性的。作为政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不只是为学生的成长而付出,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倾情耕耘,在课堂上充分感受生活的完满与意义得充盈。用教师的激情,诗意唤醒学生的激情,诗意,使课堂充满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相融,实现师生之间情感的互动。
2.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因为这种反躬反省的行为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常言道:学无止境,教更无止境。教师应作为反思性实践者,回溯自己的教学过程,得失会心,这对今后的教学实践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教学反思往往是教师本人对自己本身如何教学的一次再现,而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反思相对比较护士,注重与学生的反思沟通,是新教材赋予教师行为的一个隐形内涵。经过反思沟通,找出成功之处和问题的症结,既丰富了自己的教学实践知识,又弥补了学生“惟师是从”的不足。
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多的思考,积极探索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及时捕捉,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那么,思想政治课堂就会呈现出勃勃的生命气息,教学才真正成为一门艺术。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2-16
学生为主 ,老师为辅, 结合当前学生关注的流行点 ,将学习要点融入其中, 简单明了的教给学生 ,这样学生极有兴趣,学习效果也好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6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体制和要求,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7-15
懂得与学生互动,同时拥有相当的教学实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