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段,完成问题。
1、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2、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可能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而求得。
3、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4、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具体细致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一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5、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6、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7、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就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惊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1、选段一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文中交代“我见到研究科学的人”有何用意?
2、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从文中找出传统教育对学生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而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是怎样的呢?
4、从文章的论证方式来看,选文一至五段和选文六、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5、同出于四书,大学里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致知,而论语中说;温故而知新,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啊·!!!!!!!!!!!!!!!!!!!!!!!!!!!!!!!!!!!!!!!!!!!!!!!!!!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原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丁肇中 原文节选:我非常荣幸地接受《了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
阅读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段),完成问题。 ① 但是传统的中 ...
1.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真相的态度。2.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证明儒家”格物“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3.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探索的过程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4.传统的中国教育不是不重视“格物和致知”,而是埋没了“格物和致知”...
阅读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丁肇中。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淹没了。大家都知道明...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主要内容
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学生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高屋建瓴,一针见血,语重心长,对我国学生不啻是当头棒喝,每个人都由此终身受益。1991年10月18日,《瞭望》周刊为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情系中华》征文颁奖大会,丁先生便以《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进行演讲。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原文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丁肇中,是美国的物理学家。 2、“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 拓展 1.这篇文章论述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缺点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前社会中,这个缺点甚至可以说是致命伤,它...
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文段,完成1—2题。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
C.本文段先从文化背景的影响来分析,指出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然后以个人经验来加以阐 述。 D.本文段的中心是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证明实验精神的重要。2.物理学家丁肇中在1991年写的这篇文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学生“高分低能”的致命伤,时至今 日,你认为这种状况有没得到改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主要内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主要内容_百度知 ...
《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全文是一篇议论文,围绕着“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进行论述的。文章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接着指出“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深刻地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病。《应有格物致知...
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论点是什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物致知”就是通过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实地的探察就是所谓的实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意思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即:1、对事物予以识别与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