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30分)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30分)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不少于7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自信和自知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但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失败了呢?反过来说,成功者并不是命运指引,并不是天生就是一个成功者,他为什么能成功呢?其实这一问题首先碰到的就是心理障碍的问题。成功当然需要许多条件,如好学、勤奋、机遇等等,但这些对一般人来说都是具备的。你勤奋学习到深夜,他甚至通宵达旦地苦学,但并不一定他就比你更成功。你有过几次机会,他却只有一次机会,然而他反倒能把握住这唯一的机会而获得成功,而你却空失机会等等。这些外在的条件,还可以列举很多,正因为太多了,因此,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条件。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是你的内心条件――自信和自知,即“你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想着你自己拥有什么,这样你的心态就会放松。比如登山,首先想到的就是你拥有能登上这座山峰的能力,哪怕这座山再高也能征服它。在没有开始登山之前,有无这样的信心是大不一样的。自信,还意味着你始终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怀疑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勇气去征服这座山峰呢?
如果说自信是成功的内在心理第一要素的话,那么与自信须臾不离的另外一个要素是自知。“人贵有自知之明”。假如你整天执着于没有拥有什么,而想要拥有什么,特别是自己不切实际的愿望,可是结果总是事与愿违,最终导致的是自己失去信心,郁郁寡欢,甚至走上极端,发生悲剧。
自知和自信表面来看是矛盾的,自信要求相信自己,而自知则要求不要过分相信自己,但这两者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自知之明,就不可能树立自信;没有自信,自知只会让人畏缩不前。在成功的道路上,自知意味着什么呢?自知意味着你知道自己不要总去想着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自己已经拥有什么。往往是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总是谦虚谨慎的,大智若愚就是这些人的真实写照。因为有学问的人知道,未知领域是那样的广大,有限的知识和这种无限的领域比起来,几乎只能等于零。
如果说自信要求你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的话,那么自知就告诫你千万不要自不量力,要知足常乐。只有自信和自知结合得很好的人,才能成功。自信,仰高山不觉高;自知,视自己不为大。自信和自知,就是成功的法宝。


试题分析:这是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一切会过去”和“一切不会过去”的翻版。要求考生围绕“你拥有什么”“你没有什么”两个主题,选择展开议论,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重点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开放中有限制,辨析中见思想,要真正写好还是不容易的。“你拥有什么”无非是告诉人们在任何情况下要有信心,要抱有乐观的心态,想到自己拥有的幸福,套用一句老话就是“知足常乐”;“你没有什么”,就是不要总沉溺在过去的辉煌中,要学会不断追求,不断进取,套用一句老话就是“不知足,不满足。”写作时必须两句话综合考虑。如果仅选取其中一句话,那也必须暗合另一句话,不然就有偏题之嫌,或者浅显而单薄。有的虽然抓住两句话,但只是浅层次的思考,比如这两句话是辩证的,这两句话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心态。论述时忌“各打五十大板”。因为人类的梦想与现实永远是矛盾的。所以我们既要懂得知足,又要不忘进取。
参考立意:
①知足常乐,快乐之源;②淡定从容,轻舞飞扬;③“无中生有”,追求不止;④人生重在“拓荒”;⑤满足并追寻着;⑥物质与精神并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