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指《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9-21
第2个回答  2014-09-21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

本文指《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分层赏析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叙事。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这篇短文,作于元丰六年(1083)十月十二日,即贬谪黄州的第四年,因其言...

记承天寺夜游
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霍松林)苏轼自己评论他的文学创作,有一段话很精辟: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文说》)这段话...

记承天寺夜游 古文整理 如通假字有: 等等
原文: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

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记承天寺夜游中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的变化:从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到漫步的悠闲。《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原文节选: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怀民也没有睡,...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是什么?
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出处: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赏析鉴赏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赏析|鉴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楩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楩?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元丰二年 (1079),作者在徐州太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