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中华经典诵读的心得体会

快》》》》》》》》》》》》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说实话以前只是知道有这么一句话,也没有深究其含义。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因为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全校师生一起诵读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经典古诗词,让我们每个人受益匪浅。这句话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更是我感触最深,最受益的一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必要条件,而“明志”、“致远”则是“淡泊”、“宁静”的最终目标。诸葛亮在“书”中强调:“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就是说,立志于学、静心求学是手段和过程;养成学问、增长才干才是目的。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谓“淡泊”、“宁静”之极。然而,其心忧国家,有澄清天下之志,并为此做了长期的不懈努力,让雄才大略的刘备生出“犹鱼之有水”之感;助刘备联孙权抗曹操,成就帝业;辅刘禅励精图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一生对“致远”的执着。

  在与学一起学习的时候,我告诉学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淡泊名利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干扰静下心来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他们似懂非懂,这并不影响他们背会这句话。

  前些天我问学生们,学期结束了,假如你得不到你认为应该是你的荣誉你会怎样对自己说呢?他们看着我,无语。沉默了一会儿后,我对学生们说,如果是我,我会告诉自己这样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们中有人恍然大悟状,因为这句话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只是没有机会实践一下罢了。学生们是不是真的听懂了,我不知道,但我明白了。其实这句话早就知道,只是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入地研究。当我们说起这句话的时候,可以是轻轻松松说出来,说到做,可就困难多了。

  很久很久以前,很在意这些。做了,就想得到人家的认可。什么来表明人家的认可呢?应该是各种各样的荣誉吧。没有这样那样的荣誉证明,怎么证明你做得好呢?年轻人这样想问题,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随着岁月的流失,慢慢看淡这些花花绿绿的证书了,但那个时候看淡这些多多少少有点勉强。后来,有朋友先借我一本《学会宽容》给我,后来又借一本《学会放弃》,当然还真想不通,对什么都能宽容吗?什么都放弃了,还有自己吗?想不通归想不通,但还是看完了。学习了,当然就有进步了。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恐怕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明白了,也就坦然了。

  现在是彻底想清楚了,人活着是多么不容易,为什么要因这些乱七八糟的事而烦恼呢?以前听到有不如自己的人当了什么什么先进,心里还有些不舒服,那应该是深藏在骨子里的“傲”在做祟吧?现在,我完成可以笑对一切了,嘿嘿!应该说是可以笑傲江湖了。什么名,什么利,都是身外之物,都可以视如粪土。

  没有半点勉强,在教会学生“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后,我突然有了大彻大悟之后的痛快。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