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人格心理学,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形成良好的人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6-27
  人格具有客观社会性
  人格虽然有个体性,但绝不是孤立的。人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动物,人格是在社会群体交往中体现出来的,同时具有个体性、独特性、相对稳定的心理模式。古罗马著名学者西塞罗所讲的人格的含义是: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以及在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表示人的尊严和优越。所谓别人眼中的印象,就是人格的社会群体性。
  所以,人际关系是否正常,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展开,生活是否和谐,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尊重和认可,作为其人格是否健康的评价标准。这就是人格的社会性,脱离社会群体的人格是不存在的。

  人格具有个体独特性
  具体的人格是指某个人的人格,具有强烈的独特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格。正是由于人格的独特性,每个人各不相同,即丰富了社会群体的多样化,同时又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矛盾。
  人格障碍是一种异常,是妨碍其与大多数人的人际关系,甚至造成社会危害,或给本人造成痛苦。那么容易激起多数人反感、蔑视的人格,容易破坏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人格就存在一定的人格障碍,需要改善和发展,做出符合社会群体利益的改善、符合个人成长的发展。

  完善发展自己良好的人格首先要了解人的心理特点
  为什么要发展自己的人格来适应社会群体,而不是让社会群体做出改变来适应自己呢?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心理学研究都得出一条公理:人是不能改变别人的,除非他自己愿意改变;人只能改变自己。
  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为自己拒绝做出改变,只要求其他人先改变,结果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麻烦。需要改变的人格是大多数人所不能接受的人格,而不是个别人不能接受的人格。

  其次要学会“照镜子”
  学会“照镜子”就是认真看待大多数人眼中的自己的人格是什么样子,从得到的反馈信息中总结自己人格方面的缺陷,逐步加以改善。
  这种反馈信息可能与自己的主观体验不符,这就需要调整自己的主观感觉,因为社会中的自我,就是别人眼中的自我,具有社会客观性,我们不能控制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生活中我们经常照镜子,如果发现镜子里的自己脸上有污点时,没有人会把镜子砸掉,除非是弱智或精神分裂症。例如:某人感觉自己很诚实,但是得到的反馈是大多数人认为其很虚伪,这时,抱怨别人的误解是没有用的,气愤地予以回击会令你的已经紧张人际关系火上浇油。理智地思考就会发现,肯定是我们自己某些行为导致别人的误解。所以我们只有好好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改善自己的形象。简单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向自己的朋友请教,或者与说你虚伪的当事人真诚地沟通,了解自己那些言行导致别人说自己虚伪。只要改变了引起误会的言行,形象也会慢慢地改善。但是需要了解和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别人对我们人格的整体印象不会在一天形成,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这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坚持改善自我,不能半途而废。

  第三,避免人格发展误区
  人格的社会性,决定了健康的人格是为大多数人所接纳,取得正常的人际关系。但绝不是说,发展自己的人格是为了取悦别人。这里所说的正常或者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指不损害他人利益。如果发展自己的人格是为了取悦他人,就失去了人格的独特性和个性化,就失去了人格发展的意义。发展健康良好的人格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发挥人潜能,培养良好的工作、生活能力,为了每个个体生活的更快乐、更美好,如果失去了自我,在人格上变成附庸,那就发展成了人格障碍。例如,某位先生为了搞好人际关系,无论是时间和金钱,有求必应。乐于助人是良好的人格,但是严重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结果搞得家里人非常不愉快,造成家庭破裂,这就不能算作是健康的人格。

  第四,走进心理咨询
  人类个体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同时又有着有限的能力,既不是无所不能。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内心体验出现了不协调,甚至出现了人格障碍,当我自己不能自我调节的时候,就要走进心理咨询,让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协助我们来解决心理困扰,在心理咨询师的协助下发展我们健康的人格。
  人同时具有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机能,科学研究的共识是心理问题要远比生理问题复杂得多,既然生理生病要去看医生,更复杂的心理问题却全靠自己解决,势必存在一定困难。所以走进心理咨询室,看心理医生是我们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市家庭养成还是学校教育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它的教育方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家庭所不具备的,作为从教人员的老师也是家长所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主要以感性教育为主,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更多的是用自身行为来影响、感染孩子。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成年人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时,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微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意义。”而学校教育则是以系统的理性教育为主,无论是做人的道理,还是众多学科的学习,都要引导学生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学生领进科学的殿堂,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这种“引申”的功能必由学校担当。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引申——这是孩子必须接受学校教育的理由之一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是家庭教育的引申,是家庭教育的补充,是家庭教育的完善,是连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枢纽
  第一: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学校就是教我们探寻世界的奥秘和激发我们对未知事物的兴趣。(别说学校教给甚至灌输我们知识,会让对方反驳我们在现今教育中逐步丧失创新能力)
  第二,学校是与不同性格的人接触的场所,有助于培养我们独立和协作的能力,这在将来的创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也有受过专门教育的教师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和世界,除父母外教师也可以给与我们无私的关爱和鼓励。
  第三,校园是相对比较洁净的环境,一般不会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能够让人安心的做学问和思考,思考自己的未来思考未来的世界。
  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方认为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更重要,为什么呢?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学校教育指的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如家教、托儿所、幼儿园、古代私塾等都是学校教育范畴。而家庭教育指的是家庭中年长的成员,如父、母、祖父母等,对孩子的熏染、影响和教导。由此比较家庭教育便有了三大优势:①从教育目的比较,学校教育有着科学性,清晰、明确、全面且集中地反映了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而家庭教育由于有着血缘关系,所以其教育目的就带有主观随意性。②从系统比较,学校教育有着自己独立的组织管理机构和财政拨款等,因此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系统,能使教育有稳定性和连续性。而家庭教育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③从组织比较,学校教育有着极强的组织性,这也是家庭教育所无法做到。
  第二、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使家庭的环境再好,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体会到的东西,比家庭这个单纯的环境要全面丰富。而且,学校在孩子走入社会以前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的各项能力如何,只有在走入社会才能得到真正的检验,孩子的能力、集体意识,离开学校这个环境,比较难得到很好的发展和考验。
  第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比较其范围更广,在学校中我们可以认识很多的不相识的同龄人,并且要学会如何与其交往,因此在学校中我们的交际能力便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可是在家庭中,我们面对的都是熟悉的人,我们的交际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很有可能会变得孤僻。
  综上所述,因此我方认为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更重要。

  家庭教育的时代特点及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一、家庭教育的时代特点
  第一,家庭教育观念的变革性与传统性并存。
  家庭教育观念的变革缘于社会现实之变革。与现实社会相应的家庭教育观念包含有许多现代的、民主的、改革的先进成分,诸如注重子女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尊重子女的人格和支持子女的个性发展的民主教育观、适应时代潮流的投资子女智力发展观等。
  但也应看到,长期以来的家庭传统思想和“应试教育”模式使家庭教育观念的现代变革难以也不可能彻底,故而家庭教育在今天呈现出变革性与传统性并存的特点。
  第二,家庭教育问题的复杂性突出。今天家庭教育的三大变化显现出问题的复杂性。一是家长的心态变化导致家庭教育问题的突出。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使这代家长对孩子的成败带有“下赌注”的感觉,自己承受过的苦难,则转化为强烈的补偿心理和惧怕心理,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过高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多的呵护,使这代孩子普遍出现无情、无能、无责任感。二是孩子的成长环境出现不良变化。今天大多数孩子生活的环境已由过去的“儿童世界”转化为“成人世界”,成人对孩子的影响在加大,孩子对成人的依恋心理在加大,同时孩子与成人的矛盾也在加大。三是孩子生活内容的变化导致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今天的孩子,是中国第一批在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慢慢地,孩子向成人关闭了心灵大门,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同时,不少家长不能根据时代变化、孩子需要施教,存在较多误区和过失。
  第三,家庭教育方法、手段的发展趋向现代化和科学化。这里所说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能在系统的家庭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合乎当代孩子成长需要尤其是丰富精神需要的正确方法和手段施教,从而使家庭教育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二、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的重新审视
  首先,家庭教育在造就现代人才的启蒙教育和全人教育中,有着突出而独特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无可替代的。“家庭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是各种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教育首先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有其学校教育所没有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因材施教方面。 其次,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教育范围和丰富的教育内容,是全方位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脱离了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个性(如价值观、理想信仰、性格等)的形成起主要作用,而在这方面的影响来自于学校教育的比例则不大。而且,家庭教育在对青少年的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方面也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刚才对方辩友说学校教育的弱点是学生人格的培养,我就不明白了,学校是什么地方,是培养人才的专门场所,人才是什么,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既然学校培养的是人才,又怎么会忽视德育,又怎么不能培养人的人格,更何况现今的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
  我要提醒大家,学校教育才识教育的主题形式,不但如此,它还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导向和枢纽,脱离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就不可能完善,因为学校他不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同时他也指引了家庭教育,汉代的董仲舒就十分重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他在《贤良矣策》中就叙述了没有重视学校教育就会导致社会风气不正,社会道德沦丧的后果,难道我们大家向往这样的社会?当然不是。
  并且学校是个整体,他比家庭更具有社会性,而家庭却是个个体,同学们,我们从小不光是生活在一个家庭中,还是生活在一个社会中,将来我们还得面向社会。如果单个生活在家庭中不注重学校教育,不注重社会性,那后果将会怎么样?
  再从学校教育中的教材的内容看,例如,政治、语文、历史、地理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美术、音乐可以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课可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掺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这就是教育的主体。并且,学校教育已经从教给学生知识过度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为知识是不断完善更新的,只有学会如何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在这个社会中更具有竞争力,这是家庭教育远远做不到的。
  再来说说家庭教育问题,现在的家庭独身子女较多,使家长对孩子的成败带有“下赌注”的感觉,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过高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多的呵护,使这代孩子普遍出现无情、无能、无责任感,我们不能否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毕竟不是每个家长都具有较高的素质,他们很可能灌输给孩子错误的思想,而老师才是教育的专家,学校才是教育的专门场所,他们知道该如何教育学生。
  今天,我方的辩题是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更重要,注意是更重要,学校教育它具有职能的专门性,作用的主导性,组织的严密性,内容的全面性,活动的有效性,形式的稳定性和是教育主体形式的地位,这就是“更”字的体现。所以我们说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更重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心理学作业,养成积极人格特质的好方法
积极情绪让大家感觉更好,良好的心理体验也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亲密。你的积极情绪对身边人会有激励作用,你也会变得更有吸引力。4)增加健康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能延长人的寿命。因为积极情绪能产生更高的激素,这些激素和成长与人际关系有关,还能加强免疫系统,降低血压,减少疼痛,带来更好的睡眠...

联系实际,谈谈人格(个性)的形成原因,如何完善自己,从而形成良好个性...
一、人 十指有长有短,人性天注定,这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天生的特性造就了自然万物形态各异(医学角度这可能叫同段基因多样化表达),正因为此世界才能够纷繁复杂,万物缤纷多姿!同理,人性也是,个性随母体天生而来,某种程度上是不容许后天改变!二、事 性格的形成与社会关系、环境息息相关!社会...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
”人生早期所发生的事情对人格的影响,历来为人格心理学家所重视。需要强调的是,人格发展尽管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溺爱也可能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特点,逆境也可能磨炼出孩子坚强的性格。另外,早...

如何培养自己的人格
人格魅力来自人的几个方面:1、接人待物的态度,情商――心有大爱、宽容和谅解、不偏狭2、外在所能表现的内涵,包括表情、肢体语言、声音――内涵通过这些来体现一部分3、接受教育程度、人生历程可以改变人的态度、风度人格魅力的培养,要有以下几方面构成:(一)在人际交往圈子里的信用度如何?此决定周围的人对你的信...

根据阿德勒人格理论阐述如何建立良好的人格
个体心理学派开创者,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格 “自卑感及补偿理论”他认为:由身体缺陷或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自卑,不仅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在另一方面,它还能使人发奋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例如。古代希腊的戴蒙斯赛因斯(...

如何塑造健全的人格
能力的形成,还是意志的磨练都离不开实践。诸如一个人的勤奋、坚韧、细致等人格特征都是长期实践锻炼的结果。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往往是其人格的外化,反过来一个人日常言行的积淀成为习惯就是人格。因此,优化人格要从眼前的小事做起,无数良好的小事可以“聚沙成塔”,最终构建优良的人格大厦。

如何培养获得良好的性格?
爱森科的人格纬度理论的产生对心理学界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认为人格是可以在纬度上移动的。近年来,日本学者长谷川洋三则认为,通过行为可改变性格。这就给我们的心理治疗和儿童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我们要培养人们尤其是儿童良好的行为,以此帮助他们改变性格上的弱点;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性格,...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表情范读或有感情朗读的方式,生动的将学生带入到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当中,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感情得到升华,从而对汉语言文学产生极大的好感。 (二)通过汉语言文学的独特魅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 汉语言文学课堂是对学生语言训练,文化训练和思想道德训练的结合,在学习中学生要有良好的...

结合所学心理健康知识和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进一步提 ...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2、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

如何培养健康的人格
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习惯的形成有助于改变人格的内在品质和结构,大学生自觉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塑造人格起着重要作用。培养良好的习惯,一要确定合理的目标模式,二要从小事做起,锲而不舍。确立合理的目标模式,一方面是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人格现状,知道哪些是好的性格特征,哪些是不好的性格特征,坚持好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