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题所述

 一、
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首先要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明主,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思维、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看法,尽管这些看法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诞不稽、幼稚可笑的,我们都要热情地鼓励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身心自由,才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自主地学习。我在教〈〈不懂就要问〉〉这课时,预习前,我就要求同学们认真预习,然后提出所有想问的问题。结果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比以往多得多,甚至有一位同学问我:“老师,孙中山小时候那么会提问题,他后来成为科学家了吗?”这个问题与课文内容毫无关系,但我没有拒绝回答,而是给他们讲了孙中山以后的事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整节课的学习热情都非常高。

  二、
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或稍作改编、或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如第六册语文教材〈〈积累运用六〉〉,里面有一篇短文〈〈盲人与画〉〉,旁边还配了一幅没有彩色的画,学完短文以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画彩上颜色,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高涨,很快就把画涂得五颜六色。然后,我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涂的画,有个同学说:“我的图上有一颗火红火红的太阳。”有的则说:“我的图上是一条清可见底的小河,河边是一块碧绿的草地。”有的则说:“我的图上有一幢童话般的屋子,屋里住着一只小白兔呢!”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类似的例子教材中还很多,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就一定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三、
立足自主学习的起点。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就要摸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我以为,这个“起点”就应该是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给的材料太简单,低于“最近发展区”,学生早就会了,没有学习的兴趣。所给的材料太复杂,高于“最近发展区”,学生同样没有学习的兴趣,也就无法自主地学习。所以,要立足“最近发展区”。但是,每个班级都
有优生和学习困难生,每个同学的“最近发展区”又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如在教《落花生》一课时,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1)、落花生有什么特点?(2)、父亲说做人要做怎样的人?(3)、你对父亲的话怎能样理解,谈谈你的感想。前面两个问题属于一般性的问题,较适合中下生,后一个问题难度较大,需要联系自身的经历才能作答,适合于优生。在作业设计的时候,也要设计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四、
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将使他们受益终身。我是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的:(1)、在预习时,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不懂读的字词,然后想办法弄懂他们。如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2)、把不懂的问题写在本子上,或独立思考,或请教同学。这样,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就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3)、鼓励合作学习,把班上的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拿到小组里去讨论解决。这样,既能充分让他们自主学习,又能增强他们的协作精神。每个同学在小组里都是平等的个体,可以自如地发表意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于教师长期不懈地努力。

  五、
养成自主学习的精神。  自主精神作为一种学习品质,是很难能可贵的。而我们在很多时候忽视了这一点。有的教师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课堂上不允许存在不同意见,不允许学生有异常的想法。长期以往,学生没有了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反驳别人的意见,敢于互相争论。我在教《景阳冈》一课时,学校刚好为每个同学发了一张“保护珍稀动物——华南虎”的宣传明信片。学完这一课,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多数同学都认为武松是个英雄,值得敬佩。这时,有个同学说:“我才不佩服武松呢,老师不是说,老虎是珍稀动物,叫大家保护老虎吗?武松却把它打死了。你们说,还要佩服他吗?”这一异常见解立刻在全班引起哗然,我引导大家继续讨论,并适时地结合学校的活动,教育学生要保护动物,保护生态,保护环境。

  六、
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适当传授一些学习的方法,将能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掌握了方法,也就能利用方法更快乐,更有效地去获取知识。方法的教学可以单独地进行,如教学生学生字时,指出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就行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教,具体如下:(1)、教师通过“帮”,教会学生处理信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还相当有限,教师就应该指导与帮助他们,让他们学会分项整理,再综合挑选自己最喜欢、与自己的课题内容最贴切最有用的材料;(2)、教师通过“放”的方法,教会学生自主选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做实验、找资料、比较、综合等方法后,教师对一些较浅显的问题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选题、自主研究;(3)、教师通过“导”的方法,教会学生主动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4
 一、
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首先要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明主,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思维、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看法,尽管这些看法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诞不稽、幼稚可笑的,我们都要热情地鼓励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身心自由,才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自主地学习。我在教〈〈不懂就要问〉〉这课时,预习前,我就要求同学们认真预习,然后提出所有想问的问题。结果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比以往多得多,甚至有一位同学问我:“老师,孙中山小时候那么会提问题,他后来成为科学家了吗?”这个问题与课文内容毫无关系,但我没有拒绝回答,而是给他们讲了孙中山以后的事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整节课的学习热情都非常高。

  二、
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或稍作改编、或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如第六册语文教材〈〈积累运用六〉〉,里面有一篇短文〈〈盲人与画〉〉,旁边还配了一幅没有彩色的画,学完短文以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画彩上颜色,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高涨,很快就把画涂得五颜六色。然后,我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涂的画,有个同学说:“我的图上有一颗火红火红的太阳。”有的则说:“我的图上是一条清可见底的小河,河边是一块碧绿的草地。”有的则说:“我的图上有一幢童话般的屋子,屋里住着一只小白兔呢!”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类似的例子教材中还很多,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就一定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三、
立足自主学习的起点。  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就要摸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我以为,这个“起点”就应该是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给的材料太简单,低于“最近发展区”,学生早就会了,没有学习的兴趣。所给的材料太复杂,高于“最近发展区”,学生同样没有学习的兴趣,也就无法自主地学习。所以,要立足“最近发展区”。但是,每个班级都
有优生和学习困难生,每个同学的“最近发展区”又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如在教《落花生》一课时,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1)、落花生有什么特点?(2)、父亲说做人要做怎样的人?(3)、你对父亲的话怎能样理解,谈谈你的感想。前面两个问题属于一般性的问题,较适合中下生,后一个问题难度较大,需要联系自身的经历才能作答,适合于优生。在作业设计的时候,也要设计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四、
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将使他们受益终身。我是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的:(1)、在预习时,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不懂读的字词,然后想办法弄懂他们。如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2)、把不懂的问题写在本子上,或独立思考,或请教同学。这样,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就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3)、鼓励合作学习,把班上的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拿到小组里去讨论解决。这样,既能充分让他们自主学习,又能增强他们的协作精神。每个同学在小组里都是平等的个体,可以自如地发表意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于教师长期不懈地努力。

  五、
养成自主学习的精神。  自主精神作为一种学习品质,是很难能可贵的。而我们在很多时候忽视了这一点。有的教师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课堂上不允许存在不同意见,不允许学生有异常的想法。长期以往,学生没有了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反驳别人的意见,敢于互相争论。我在教《景阳冈》一课时,学校刚好为每个同学发了一张“保护珍稀动物——华南虎”的宣传明信片。学完这一课,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多数同学都认为武松是个英雄,值得敬佩。这时,有个同学说:“我才不佩服武松呢,老师不是说,老虎是珍稀动物,叫大家保护老虎吗?武松却把它打死了。你们说,还要佩服他吗?”这一异常见解立刻在全班引起哗然,我引导大家继续讨论,并适时地结合学校的活动,教育学生要保护动物,保护生态,保护环境。
第2个回答  2016-12-25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体性。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发展飞速,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这样才能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是给学生一头猎物,还是给学生一杆枪?”每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因为猎物总有被吃完的时候,而学生一旦有了“一杆枪”,他就可以靠自己不断地去捕猎继续生存下去。因此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讲多媒体工具软件“POWERPOINT”这一章时,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风格的幻灯片作品。作品中精美的文字设计、形象生动的图像、悦耳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使学生们情不自禁想动手设计幻灯片,这就促使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04
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不再是接受知识灌输的场所,而应该是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完成自己的判断,进行选择性学习与探索的天地。大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在高等教育知识层次的系统教育内容框架下,有指导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者把自己视为学习的主人,时间的主人。但是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不刻苦,缺乏信心。2、仍然沿用中学的一套学习方式,过分地依赖老师,学习上缺乏自主性、主动性、自觉性。3、学习方法不对,效率不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