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和仿写和赏析各200字,谁有啊?????

仿写呢??????

1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期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以及风里簌簌的落叶。我仍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
——张晓风《秋天 秋天》

赏析:这段文字用优美的笔触表达了对梧桐叶子的喜爱。“簌簌”的象声词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让读者也能猜到那种场景。“神秘的美感”写出了秋日梧桐的特点,神秘的,优美的,梧桐叶子在作者眼中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和美好,极富有感染力。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梧桐叶子的形态。作者从颜色、形状等各方面做了描写,同时将叶子比作小船,穿上还有船舷,船舷上是梧桐子,让每个读到的人都心驰神往,也想看一看这优美的梧桐树。作者想象力丰富,将秋天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2现在,太阳升上来,雾渐渐散去,原野上一片渥绿,看起来绵软软地,让我觉得即使我不小心,从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会擦伤一块皮的,顶多被弹两下,沾上一袜子洗不掉的绿罢了。还有那条绕着山脚的小河,也泛出绿色,那是另外一种绿,明晃晃的,像是搀了油似的,至于山,仍是绿色,却是一堆浓郁郁的黛绿,让人觉得,无论从哪里下手,都不能拔开一道缝儿的,让人觉得,即使刨开它两层下来,它的绿仍然不会减色的。此外,我的纱窗也是绿的,极浅极浅的绿,被太阳一照,当真就像古美人的纱裙一样飘缈了。你们想,我在这样一个染满了绿意的早晨和你们写信,我的心里又焉能不充溢着生气勃勃的绿呢?
——张晓风《绿色的书简》

赏析:作者充分调动了视觉与触觉,写活了春天的绿色。多处采用比喻,形象生动。喜欢这段话,因为看了就很温暖。这种温暖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呢,我想,就是从那些温暖的字眼里流动出来的,“明晃晃”、“浓郁郁”、“生气勃勃”,因为写给孩子,所以更加诗化和优美。作者笔下的绿色仿佛是活着的,流动的,仿佛在信中就像出现在眼前一样。我也喜欢绿,也喜欢作者笔下的这片绿。它们的生机让人感觉到快乐和希望。

3 这时的河边已是一首歌了。一担一担的苞谷插得尖尖的,搁在河滩上。一担一担的谷子垒得满满的,搁在河滩上。还有一捆一捆的黄豆、一筐一筐的小米都如画地搁在河滩上。要收工了,一天的劳累与辛苦,都得痛痛快快地跳进河里,洗掉、搓掉、揩掉。健康的肌腱,壮实的胸脯,都赤裸裸的呈现在你的视野里,是一尊尊诱惑人心的雕塑。纵使原始粗犷,但极具柔和妩媚,沉醉得没有一丝邪念。上了年纪的人,都有一个上了年纪的故事,那令人艳羡的经历,像女人割禾的镰刀,深深地镂刻在心里。因此,当年轻人的玩笑随水而飘时,他们只是偶尔插上一句补补白,尽管嘴角的笑意一直未消,可心里却在思忖、盘算。
赏析:
这段话行文优美,如流水般娓娓道来,好一幅热闹的秋收图:苞谷、谷子、黄豆、小米、河滩、年轻人、老人.....景美人更美。情景交融,这一幅秋收的景象因而更加美不胜收。作者笔调优美,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选择一些代表性的事物展现了独特的秋收之美。追问

仿写???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05
夏感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赏析]本文寥寥数百字却堪称当代散文中难得的精品。文章起笔连用三个比喻“一锅冷水”“密密厚发”“黛色长墙”看似扑拙却从感觉和视觉上贴切地再现了“整个夏天”“芊芊细草”“淡淡绿烟”的特点勾勒出夏景的宏观。而“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一句则宛然上述一组镜头的画外音乐。这儿的“烦”显示着夏的热力却绝不沉闷悠悠溢出树间的声声长鸣映衬着夏景的明快烘托着一种“蝉噪林逾静”的氛围也更加表现出夏日大地的充实、厚重。于是在声色互补、虚实交融之中作者已经为全文定下了昂扬积极的主调。

秋颂(仿写〈夏感〉)
充满整个秋天的是一个愉快,轻松而又紧张的旋律,门前梧桐的叶子已经由嫩绿变成了枯黄。好像在“一石激起千层浪”过后水面上的波纹逐渐变小消失而水面终于平静了一样,那冬天里的日光渐渐变得如慈母温暖的双手,天空也由晦暗逐渐变得明朗。爱在夏天里吟唱的蝉儿不多见了,却换来寂寞的蟋蟀,隐在石缝中一阵阵的哀鸣。柔和的日光抚摸着硕果累累的大地,果实谦虚的弯着腰,俯视着脚下的落叶,幸存的昆虫,俯视着南飞的鸟儿,像在碧蓝的天幕下掠过的一群飞机,蓝色笼罩了世界上的一切,清凉的风儿飘动着,飘过果园,吹送着香甜的果香。那夏天的酷热之气经过一月的休养,这时已消成一种温和之势,在果园中游动,在天地间凝聚。秋天到了。
秋天的色彩是天蓝的,按意境的观点看,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夏之色为热的赤,如烈日,如火苗,充满着活泼的激情,冬之色如冷的白,如雪花,如冰凌,标志着事物的终极。秋天正当这夏与冬之间,自然应了这温和的蓝色,激情之季已过而余热还未尽,正是一个赋诗作画,努力读书的旺季。你看,果实刚刚摘过,果园里那叶子已经枯黄的苹果树,那落了半树叶子的梨树,那在一旁作着点缀的杨柳,梧桐,那在地上匍匐着的野草,无不表露出温和的神色。这时它们并不是在哀泣自己不如昔日,风光,而是在微风的吹拂下,徐徐休憩,等着冬天来为它们盖上棉被。
秋天的旋律是明快的,人们的状态都很乐观。你看教室里那些埋头读书的学生,低着头,弓着腰,只是想着快学,快学,考试来临了,又想着努力,努力。他们早起晚亦够苦了,作业写完还要预习功课,可是困意来了,看看窗外,月亮可是已经偏西。考试考完了,终于该松了一口气了,又去准备下一场考试,但是他们却没有一点秋悲秋愁,反倒以苦为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他们的乐观写在秋冬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秋愁秋思,却极少有欢乐的影子。大概,古道西风,萧萧梧叶,总是有着一种哀怨的愁绪。爱多愁善感的人,自然不会发现这种愉快的旋律。
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夏与冬之间的天蓝的秋季。
第2个回答  2012-05-14
水上,拱着古老的石桥,像一弯清秀的眉毛;
石桥下,还有水中的桥,还有,人和伞,狗和栀子花,竹笠,卖蒸糕的担子,都在潋滟的波光中,晃着影儿;
河的两岸,是窄而陡峭的;岸上有走马转阁的回廊,有伸向河面的茶楼,书场,酒肆;还有住家户,住家户后门的石梯坎,姐儿妹儿们蹲在石梯坎上,洗菜,濯足,淘米;
她们的印花巾,像一朵朵彩色的香草;
她们轻柔的话语,像紫燕归来,在弹奏呢喃的春歌;
在桥上,桥下,篾箩里,是活鲜鲜的鲋鱼,刀鱼,鳜鱼;
竹篮里,是水淋淋的荸荠,莲藕,茨菰,菱角;
小街,虽是用石板铺的,但却像泡在水里,像一条条河道港湾,腥也腥得有味儿……
也许,这就是江南。江南一角的素描。
那苏州评弹,那轻柔俏丽的丝弦之声;
那比西施更美,更为聪慧的少女;也许,这就是江南的形象和性格……

参考资料:网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