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袁隆平遇到了哪些困难
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袁隆平遇到的困难如下:一、找“雄性不育植株”如“大海捞针”1964年6月20日,袁隆平在理论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迈出了杂交水稻实验的第一步:寻找雄性败育的水稻植株,要找到一株这样的稻苗犹如大海捞针。六年过去,袁隆平跑遍了半个中国。最后,他带着科研小组来到了天涯海角—海南...
袁隆平研究中遇到哪些困难?
水稻杂交是一项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外国许多有过这种设想的研究人员经过努力都放弃或中断了研究。不少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但是,神农氏的子孙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三、十年动乱的压力 十年动乱,文化大革命,断送了他的全部成果,但因为他的助手事先藏了的...
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袁隆平遇到了哪些困难
我们知道,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
袁隆平是怎样研究出杂交水稻
1960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块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便萌生了要搞杂交水稻研究的大胆设想。杂交水稻研究属于世界性难题。因为传统理论认为,水稻为自花授粉植物,没有杂交优势。袁隆平立志要攻克这道世界难题。要研究杂交水稻,首先必须在自然界中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袁隆平认为,既...
袁隆平在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碰到了哪些困难?这表现了怎样的性格...
困难一,西方舆论的压力;困难二,找“雄性不育植株”如“大海捞针”;困难三,文革期间人为的破坏。面对这些困难,袁隆平“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打击”,仍坚持不懈地追求,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表现了袁隆平忧国忧民,不计较个人得失,持之以恒,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
在当年研究困难的时期,袁隆平院士为何始终坚持研究杂交水稻?
在当年研究困难的时期,袁隆平院士始终坚持研究杂交水稻,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粮食缺乏 在当年研究困难时期,中国的发展在那时候是很困难的,因为要想发展就首先要解决人民温饱的问题,但是那时中国的粮食产量是非常低的,很多人每天都面临着饿肚子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形下,袁隆平很快发现了中国现在...
袁隆平是怎样研究出高产杂交水稻的?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艰辛历程:1、袁隆平受高粱与玉米混种优势的启发,首次设计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杂交稻栽培方法。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过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2、之后,袁隆平和团队等人经过杂交育种试验,不断筛选植株...
无双国士袁隆平的一生,经历过哪些坎坷?
2、有人嫉妒袁隆平的成就,将袁隆平试验田中的七百多株“不育株”秧苗,全都拔掉,丢进了田边的水井中,袁隆平跳井捞稻禾苗,只捞出了五株水稻秧苗,没想到那五株稻秧竟活了过来。3、西方舆论的压力,不少西方学者认为“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否定袁隆平的研究,而...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艰辛历程
1970年夏,袁隆平从云南引进野生稻,拟在靖县(安江农校又搬迁到了靖县)做杂交,后因没有进行短光照处理而未成功。秋季,袁隆平带领科研小组李必湖、尹华奇来到海南岛崖县南江农场进行三季水稻实验条件良好的海南,进行研究试验,向该场技术员与工人调查野生稻分布情况。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
袁隆平的一生中有过哪些挫折?
袁隆平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在那样的落后年代,他为了科研事业,他会像农民一样下田插秧,研究稻种。不管是经历自己提出的理论被国际权威人士质疑,还是在文革和大地震中,那些试验用稻种险些被损毁等等挫折,他都没有被困难打倒。为了能研究出解决中国人民温饱问题的杂交水稻,他坚定地挺过来了。袁隆平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