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写一个演讲稿《我心目中的明星》!!急!!

500字,写得好加积分。。。

江嘉良——我心中永远的明星

第一次听到江嘉良这个名字是从家里那台破旧的宝莲灯收音机里。
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是听着刘兰芳的《岳飞传》,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候宝林,马三立,马季的相声成长起来的。而对于我,还要加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下午的《星星火炬》和中午的《体育节目》。我记得那天感冒请假在家休息,象往常一样按时打开收音机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体 育节目》。至今我仍能很清晰地记得女播音员的播音:“中国运动员江嘉良以刁钻的发球,凌 厉的进攻战胜南朝鲜的金浣,荣获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杯乒乓球比赛的男子单 打冠军。”
十几岁的年龄,易崇拜的年龄。小小的心灵,充满了崇敬。从此,“江嘉良”(不知为什 么,那时的报道总是写成“江加良”)这个琅琅上口的名字闯入了我的生活。
是一个初春的晚上我终于看到了屏幕上江嘉良挥拍的英姿。时值第三十八届世乒赛在瑞典 哥德堡激战正酣。家中没有电视,看不到直播,但决赛是不能错过的。远房叔叔家境较宽裕,有一台黑白电视,幸运的是他也是个乒乓球迷,并打得一手好球。更有意思的是,他与婶子的 结合就是因为都喜欢乒乓球。
到他家时,比赛已然开始。在韩乔生琅琅的解说下,一个笑眯眯的以前没听说的中国运动员,正用魔术般的削球戏耍着瑞典的“英俊少年”林德。这个运动员自然就是后来名满天下,有“乒乓芭蕾王子”美誉的陈新华。林德在陈新华精湛的削球面前只能用跺脚来表示他的无奈 ,很快败下阵来。
期待已久的江嘉良终于上场了!
令人惊讶的是他是如此的年轻,又是如此的英俊。身材挺拔,英气逼人,手法利落,步伐灵活,好一个球好人俊的江嘉良!眼前的对手是阿佩伊仑。两人之间的激战,真正让你体味到什么叫“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结果是无庸赘言了,虽然严厉的爸爸(他是我们的数学老师)的呼唤没能使我和一般大的哥哥看完比赛。最终,中国队5:0完胜瑞典队,江嘉良和他的队友们的名字再次刻在了斯韦思林杯上,当然良谋满腹,运筹帷幄的教练许绍发也功不可没。江嘉良挟团体赛之雄风,在单打比赛中,力克卢传凇,决赛中战胜队友陈龙灿,当值无愧,得偿所愿的登上了男单冠军的宝座,高高举起了象征世界乒坛个人最高荣誉的奖杯——圣.勃莱德杯。广东中山继容国团之后的第二个世乒赛男单冠军诞生了!
拥有的同时也带来了负担。正如江嘉良日后在由著名作家肖复兴在《新体育》上所撰写 的《冠军泪》中所坦诚的:“一上场人家就跟你死拼,你是世界冠军嘛!自己就象顶着个磨盘打球,真累啊!”事实也正如此,用手捋头发,按球桌这些动作,都表现了江嘉良内心的紧张,输球更是难免的了。
第六届世界杯乒乓球比赛在广东佛山举行。我用收音机收听了全部比赛。江嘉良战胜了卢传凇,与格鲁巴争夺决赛权。现在想起来心中多少有点奇怪,这位波兰的昔日名将在八十年代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和出色稳定的成绩。江嘉良在本届比赛中状态一直不是很好,与格鲁巴的半决赛一直落后,我在收音机旁急得直跺脚,(至今我仍还记得比赛中途因风大把体育馆窗户关上的细节)但最终他还是输掉了比赛。所幸的是,全能型的陈新华直落三局战胜格鲁巴,不致冠军旁落。更大的失败还在后边。
在一片“狼来了”的喊声中,中国队出征1986年在当时南朝鲜的汉城举行的亚运会,当 时我在读高中。在同学们的互相传递的比赛信息中得知,中国男队出人意料的以4:5负于当时的南朝鲜队,只获亚军。我仔细地阅读了当时的体育报道,大意如下:“由陈新华,惠均,江嘉良组成的中国男队迎战由金浣,刘南奎,安宰亨组成的南朝鲜队。我们的世界冠军们似乎还 没有睡醒,很快便以1:4落后,这时的世界冠军们才如梦初醒,开始象打世界锦标赛一样打起 精神奋起直追。战至4:4平,由惠均迎战安宰亨,在南朝鲜观众潮水般的加油助威声中,惠均不敌安宰亨,中国队以4:5负于南朝鲜队痛失冠军。其中安宰亨一人独得三分。”
接下来的单项比赛中江嘉良又接连败北,先是和陈龙灿配对的男双早早被淘汰,后在男单 半决赛中与刘南奎打了一场自称“一生都难以忘记”的比赛。在决胜局第五局18:10领先时,心理反而成了弱方,被刘南奎追上反超,最终输掉了比赛。消息传来,举国球迷哗然,一片讥讽指责乃至谩骂之声,当时甚至有球迷给江嘉良寄去了剪刀,劝他自杀。
心里真的为他担心,担心他承受不了这样大的压力,从此一蹶不振不能再起东山,也因此更加关注起有关于他的消息起来。接下来的赛事他的状态有所回升,夺得第七届世界杯单打亚军,第八届亚洲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但我更期待着他在世界锦标赛的赛场上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终于,第三十九届世乒赛在印度新德里拉开战幕。这是我期待已久的赛事,也是印象最深的一届世乒赛。由江嘉良,陈龙灿,腾义三名快攻手组成的中国队在决赛中,以出色的发挥5 :0大胜瑞典,江嘉良先后战胜卡尔松和林德,独得两分,为中国队再次夺得斯韦思林杯 立下汗马功劳。这场决赛我没能看到现场直播,后来中央电视台又补放了比赛录象。之后,在家里,晚上观看了混双决赛,江嘉良,焦志敏配对双打负于惠均和耿丽娟获混双亚军。印象很深的是江嘉良的笑容,这说明他的状态正佳。
一场伟大的经典的比赛开始了!这就是在江嘉良和瓦尔德内尔之间展开的第39届世乒赛的男单桂冠的激烈角逐。一个是天才,一个是神童;一个是志在卫冕,一个是竭力争冠;一个是直拍快攻,一个是两面弧圈。瓦尔德内尔在进决赛之前,连克我方陈龙灿,腾义两员大将,打疯了。而江嘉良也是战胜队友惠均和陈新华进入决赛的,真可谓是冤家路窄!
但很可惜的是由于我们在学校住校不能看现场直播。潮湿拥挤的宿舍里挤满了球迷,床上床下都是人,不约而同,凝神屏气聆听着我手里的收音机传来的体育解说员的现场直播。
真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永远难忘的夜晚!江嘉良拿一分,我们就齐鼓掌;江嘉良失一分,我们就齐叹息。最后整个宿舍楼都受到了感应,都打开了收音机,共同关注这场世纪大战。可以想象一下,整个宿舍楼的住校生都随着同一场比赛整齐地鼓掌喝彩,感叹惋惜,该是多么壮观啊!
时值今日,回忆起那一幕仍令我唏嘘不已!
第一局江嘉良很快输掉,第二局一直大比分落后,这时解说员激动地说瓦尔德内尔削了一板世界水平的高级球,我和同学们都觉得要坏,弄不好要输掉。可以说,我们比现场的江嘉良都紧张。这时的江嘉良开始了奋勇直追,主动进攻,如有神助,连连得分,很快连扳两局2:1领先。扣人心弦的第四局开始了。瓦尔德内尔孤注一掷,一路领先,好几次,同学们紧张的不敢听比分,央我关上收音机,我不能附逆众意,只好尊命。但终于到了悬崖边上——16:20江嘉良落后4分!危难之处方显出英雄本色,好一个善打逆风球的江嘉良!临危不乱,举重若轻,大胆侧身,连追4分!20:20平!同学们的情绪也紧张到了极点。又是一番激烈地争夺,最终比分定格在24:22,江嘉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我和同学们拥抱在一起,和现场的江嘉良 一样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我们在欢呼,整个宿舍楼的同学们也在欢呼!年轻英俊的江嘉良已彻底将我们征服!
这真又是一场吊人胃口的比赛,看不到,只能靠想象,真够折磨人的!那半个学期,无论上课下课,总是在想象这场比赛,结果成绩大幅度下滑,立体几何只考了49分,这算是咎由自取吧!(直到工作以后才从北京体育总局购得这场比赛的光盘,圆了这个梦想。)
1998年第23届汉城奥运会在当时的南朝鲜举行,乒乓球第一次被列入奥运会比赛正式项目。相信参加奥运会和在奥运会上取得佳绩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和最高的荣誉,对于江嘉良和他的队友们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默默为他祈祷,祝愿他能乒乓历史上的第一个大满贯。但赛 前我便有不祥的预感:当时江嘉良包括整个乒乓男队的技术单调老化,日渐被对手熟悉,赛前乒乓男队的战绩出现委顿,这一切都给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而比赛结果也证实了我的预感 。在一个星期四的下午全家在院子里通过收音机收听了这样的消息:“中国选手江嘉良在汉城奥运会的乒乓球8进4的比赛中1:3负于瑞典的林德被淘汰出局,另外的两名中国选手许增才不敌南朝鲜的金琦泽,陈龙灿不敌匈牙利的克兰帕尔,均被淘汰。”真是一个的“黑色的星期四”!而后江嘉良和许增才的男子双打也未逃脱被淘汰的厄运。真为他惋惜,男单和男双的双双 失利对于他个人和国家而言都是很重大的损失。幸而陈龙灿,韦晴光的男双折冠,为失望的球迷带来一丝心理上的安慰。
接下来的40届世乒赛对于江嘉良而言别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比赛地点在德国的多特蒙德举行,而他的同乡容国团荣获的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就是在这里。其次,他如能第三次捧起圣.勃莱德杯,将是继中国运动员庄则栋连续获得三届世锦赛男单冠军,将永久保留一个复制 的小型圣.勃莱德杯。就是在球迷的期待和鼓励下,江嘉良和他的队友们又出征了! 但终于是失败了!众所周知,中国男队0:5输给了老对手瑞典,失去了斯韦思林杯。在单打8进4的比赛中,江嘉良负于队友于沈潼,失去了继续进军的机会。在那届世乒赛上中国男队颗粒无收,中国乒乓球运动陷入低谷。
在这种形势下,江嘉良不得不过早的挂拍退役,一带球王,泪洒球场。
一个属于江嘉良的时代结束了。
直到41届,男女团体双双失利,中国乒乓球运动滑落至历史最低点,少帅蔡振华临危授命,,卧薪尝胆,二次创业,再创辉煌。更有刘国梁,孔令辉横空出世,双子星座熠熠生辉的乒坛佳话... ...
而江嘉良淡出沙场的同时,娶电影演员吴玉芳为妻,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然后远赴他自己很喜欢的地方———马来西亚吉隆坡作乒乓教练。而后求学经商,他在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现在无论是儒雅内敛孔令辉,还是机智灵活的刘国梁,一身帅气的马林,他们走到那里 ,那里就有众多的新生代球迷的拥趸。但我总觉得,他们和江嘉良相比,总觉得欠缺些什么似的,欠缺什么呢?口奥,可能正如他的教练许绍发对他的评价那样:“江嘉良身上有种军人的气质。”是的,就是这种遇强更强,百折不回,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军人气质。这种精神,也正是现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人们所普遍欠缺的。也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无论是在坦途,还是遇上困难,能披星戴月,更能风雨兼程...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20
有人问我:“你是‘追星族’吧?”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不过我追的“星”与众不同。
1998年,国务院选出一位“冷面”总理,起初,我并未太注意,心想:比周总理恐怕差远了,不信走着瞧。

他坐镇国务院,约法三章,廉政新风贯彻上下。正常,新官上任三把火嘛。

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他沉着应对,稳住了人民币汇率。正常,他不做谁做?

1998年长江、嫩江流域发生大水灾,牵动着他的,他在短短两个月里二下一线,面对破堤漫市的洪水,痛斥“豆腐渣”工程。正常,这是他的本职。

除夕,他亲自给部分下岗职工送去钱物。正常,稳定“军心”嘛。

在追悼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牺牲的烈士时,他与朱颖的父亲握手,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仿佛是自己失去了女儿。正常,他……

但这一切都发生在我们共和国总理身上。透过这一切的“正常”,我从他冷峻的形象里看到了他那颗滚烫的心,爱人民的心。

我从新闻报道中得知,他经常引用一段古训自警:“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早在主政上海时,他就以“不受礼、不剪彩、不题词”的“三不”而闻名。今番主政国务院,五项要求,约法三章,行政新风扑面而来,使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评点:这是一篇难得的、处处闪动亮色的好文章。其最大特点有二:一是思维追踪社会,内容紧贴时政。这恰恰是当今初中生作文的一个“盲区”。古人云:家家、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提倡写身边的“凡人小事”,反对“假”“大”“空”,但绝不是要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回避有关国计民生的名人大事。关键如何写;二是本文作者尽管心中的明星是当今国务院总理,却不像一般写领导人物的文章,落笔就是泛泛的颂词,一上笔便肉麻的颂扬,出语就是盲目的崇拜,而是采取先“疑”后“瞧”、先抑后扬的笔法,将朱总理主政后非凡事迹逐一列举,“我”也从一开始的“走着瞧”直到认定“偶像”到最后的崇敬有加,成功地让事实助推心态变化和认识的升华,展示了一个理性的令人信服认知过程。相信读者如果有感于思时,亦必有感于思文。真可谓“情真句实,掷地有声。”。这对“说真情话,写创新文”,无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9
我心目中的明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