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时事评论:科隆大教堂的尖塔为什么是黑色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4-03
最近去欧洲游历,第一站便是德国科隆。到了科隆,就不能不去著名的科隆大教堂游览观光。2009年,德国旅游协会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在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德国所有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当中,科隆大教堂以绝对优势排名第一。而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慕尼黑西南的新天鹅堡、柏林的国会大厦等著名景区,都得屈尊排在其后。
科隆大教堂也确实堪当此名。这座哥特式建筑的巅峰之作,始建于十三世纪中叶,断断续续修建了将近700年,直到1880年才告竣工。它占地相当于一座足球场,内藏大量珍贵文物,而最著名的便是它的两座高达157米的尖塔,是全欧洲第二高的教堂,仅次于乌尔姆教堂,除了这两座主塔,它竟然还有一万余座小尖塔相互簇拥,其壮观雄伟可想而知!更可宝贵的是,虽然它的体量如此巨大,但整体绝不粗粝,相反,它的细部极其精致。想一想,我们中国有一种象牙雕刻的工艺品叫象牙球,由一块象牙镂空而成,层层能转,精美至极,想想已是十分了不起,但它最多只有几斤重、拳头大的一块而已。而这座宏伟建筑,每一块窗玻璃、每一根围栏、每一个角落,都布满了同样精致的雕刻或者绘画,加在一起,便在大与精这两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进一步扩展一下思绪,便可以理解,为什么像巴赫的那些长达三个多小时的伟大音乐作品,体量如此宏大,同时细节处,它的每一点和声、对位,都那么精确、讲究。这完全是统一的。
不过,科隆大教堂并不完美,其中最显著的缺憾也出在那两座最引人注目的尖塔上——它们呈现一种难看的灰黑色,而不是建造它们的那些石料本应具有的纯白色。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到了二十世纪后期,由于长期受到工业废气和酸雨的污染、腐蚀,两座塔由原来的银白色变成了黑褐色。当地文物部门为恢复教堂原来的建筑风貌,曾经不惜成本,用莱茵河的水给157米高的双塔“洗澡”。尽管这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光亮、明丽,但毕竟能比黑褐色显得干净清新许多。后来科隆市议会知道了这件事,经过激烈的辩论,最终决定保留双塔被污染了的黑褐色,以引起世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现在,我们到了德国,无不钦佩这里的环境保护工作真是到家。别处也就算了,谁都知道德国是个森林之国,但科隆、波恩、杜塞尔多夫等文化名城,全都紧挨着全世界著名的重工业基地鲁尔区,自身也是重要的工业区。从十九世纪这里成为工业重心开始,经过纳粹时期的超常规发展,直到战后,这一地区占原西德工业生产总值的一半。这里生产全德国80%以上的煤,90%以上的焦炭,集中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2/3强,电力、硫酸、合成橡胶、炼油能力、军事工业等均在全国居重要地位。说这里是德国的肝脏,是毫不夸张的。随之而来的就是污染问题,德国之肝得了严重的肝硬化。
然而现在,这里完全变成了一座大花园,蓝天白云,绿树成荫,又成了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典范。事实证明,污染是可以解决的,关键看有没有决心和共识。相信在达成共识这一点上,科隆大教堂的黑褐色尖塔一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警示作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