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让德育教育回归生活

如题所述

 摘 要:德育只有回归生活,实现生活化,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德育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德育工作现象以及德育生活化的途径进行研究,以期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德育教学 生活化 回归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当前,我国德育教学虽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社会形势的发展、学生的期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实际,变成了纯粹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教育。学校德育教学要真正发挥德育工作主渠道的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回归生活,推进德育教学生活化。[1]
  一、德育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教学是生活的内容,生活是教学的源头,德育教学生活化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生活为基础,以关注学生现实生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要求,将德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理论观点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具有时代性和吸引力的生活化课堂,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整合。[1]德育教学生活化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教学过程只是对生活的解说,因此,德育教学内容应当引导学生追求深刻的人生知识,能够将抽象的道德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日常生活行为准则;德育教学应以生活行动为依据,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和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教会学生生存发展的技巧,使学生获得源源不断的知识。
  二、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1.德育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当前,学校德育内容只注重社会既定道德规范抽象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独特的生长环境,漠视学生内心潜藏的愿望和热情,疏远生活实际,将学生看作是德育知识的“容器罐”和“美德袋”,造成德育内容缺乏生活的情景性和生动性,以致学生对德育教学产生抗拒心理。
  2.德育教学过程的单向性。任何教学过程都是师生间的“双向互动”过程,但当前许多学校普遍存在将德育教学过程看成是对学生施加道德教育的过程,片面强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漠视学生个体生命,忽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师生间的互动,扼杀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导致学生自我选择权力缺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