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的魔鬼,我们该如何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如题所述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孩子不好好走路,蹦蹦跳跳的,突然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候我们作为父母通常的反映,并不是马上去安慰孩子,而是斥责他,高声对他嚷嚷着说:“叫你刚才不好好走路!”

其实,我们并不是真的对孩子的行为感到生气,而是我们的潜意识在恐惧,害怕孩子因为不好好走路而受伤,害怕他不听从管教受到更多的伤害。本能的恐惧意识,让我们突然失去了理性行为能力,原本应该对心爱的孩子给予安慰,却转而变成了斥责。反过来看你的孩子,在经受了一次肉体和心灵上的伤害之后,又被父母的言语伤害一次,这对于他们尚未成熟的心智来说,无疑是一种摧残。

我们总是被恐惧、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所左右,经常会不假思索的做出恶行伤害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然而负能量经常会“传染”,这些真心实意爱你的人,会被你的负面情绪所产生的过激言语或行为伤害,因此会陷入苦恼和无措。在不理智中,我们成了魔鬼的奴仆。

认清自己心中的“情绪化小孩”

小孩子一般都很任性,不给糖吃就捣乱,不给买玩具就发脾气??作为家长,都以为这些情绪表达非常幼稚——而恰恰是我们自己,也经常会因为情绪化,而表现的像个无理取闹的小孩。

比如说,丈夫因为临时需要加班,不小心忘记了妻子的生日,回到家中发觉妻子正板着脸坐在门口,一幅气势汹汹剑拔弩张的样子,一场家庭争吵即将到来。妻子是个外向型的性格,不管丈夫加班的疲惫,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冷嘲热讽,诸如:“结婚没几年就感情淡了!”(把自己的想象当成现实指责对方),“你真的是去加班吗?”(猜疑),“你是不是没有真的爱过我?”(电视剧看多了??)此类种种。作为旁观者,我们一定会感觉这是无事生非,蛮不讲理,活像一个孩子在发脾气。没错,“情绪化小孩”的反应是自动化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情绪在触发和反馈之间,没有任何有意识的成分。这时候,如果丈夫也没有认清自己的“情绪化小孩”,任由它发作,那么很可能会和妻子互掐起来。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一个人就好比一座冰山,暴露出来的,我们能轻易察觉的情绪,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藏在海面下那巨大的部分,则是我们不易察觉的潜意识。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情绪户小孩”的另一个特点:反应过度。妻子因为“情绪化小孩”的发作,调动起各种负能量的思考:忘记我的生日是不是因为感情淡了?他是故意用加班做理由,难道有外遇了?或许他没有真的爱过我,如果真爱我,再忙也会记得我的生日??负面情绪会带出猜疑,诋毁甚至暴怒。例子中的妻子就在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并且调动起自己的负能量思考,把自己婚姻和丈夫想象的一无是处。原本只是无心之过,却会酿成如此之大的反应,“情绪化小孩”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魔鬼,一旦不加约束,便会毁灭一切。

“情绪化小孩”还有另外一个糟糕的特点:如果你注意到某一种负面情绪,在生活中重复出现,那很可能就是“情绪化小孩”在作怪,因为它有“反复性”。

这讨厌的“小孩”怎么来的?

有人会因为遇到一些挫折或者感到焦虑而变得特别不讲道理,在弗洛伊德看来,这种状态就叫做“退行”,意思就是,我们原本已经成年的心智,退化到小孩子阶段,以原始的反应来反馈外界,这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换言之,“退行”反应可能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因为这一定程度上,是我们的原始本能。

生活里,我们很多负面情绪,比如愤怒、悲伤、嫉妒、自卑其实都是来自于恐惧感。恐惧感是我们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赖以生存的宝贵财富,设想一个原始人如果无所畏惧,那么他很可能遇见猛兽不会躲避,而大大咧咧地跑去送死??或许在进化的过程中,这类无所畏惧的人类基因,都因为自己的“不怕死”而死绝了,现代人类所赋予的遗传基因,基本上都保留了“恐惧感”。

如果在小的时候,我们包括被照顾、被尊重、被爱护在内的原始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很可能会在自己的心理上留下“黑洞”,将这种未满足投射给别人,甚至是爱你的人,使我们无法真正接受被爱或者真心实意的去爱别人。

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个女孩的父亲是一名刑警,常常忙于案件而疏于照顾女儿,那么当女孩渴望的父爱长时间没法得到有效满足的时候,就会在她的心中留下“黑洞”。等到女孩长大成人,嫁为人妻时,她很可能会把小时候那份缺失的爱,“报复”在自己的丈夫身上。在女孩的心里,一方面渴望从丈夫身上得到如父亲般的关爱,另一方面又害怕得不到丈夫无微不至的爱。从理性角度来说,爱的付出和回报是相等的,如果夫妻的某一方只渴望得到爱,而疏于为对方付出爱,那么婚姻断然是不会美满的。所以,当丈夫只能给出合乎丈夫角色的爱,无法给出如父爱般的爱时,女孩的“情绪化小孩”就会发动了,家庭矛盾在所难免,生活也会变得糟糕透顶。

此外,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也是促成“情绪化小孩”的因素。有的父母对子女非常苛刻,把自己都未能做到的事情,强加在子女身上,并坚决要求他们达成,这就如同在子女的灵魂深处埋下魔鬼的种子。等子女长大后,会因为小时候常常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处处显得自信不足,也会对他人展示出父母当年对待自己苛刻的样子??原生家庭的因素以及过去的心理“创伤”,都是促成“情绪化小孩”的因素。

不要总想着改变他人,从接纳真正的自己开始

“情绪化小孩”一旦从我们的心底里窜出来,无疑会对自己朋友家人造成伤害,很多时候伤害是难以复原的。在了解了这个“情绪化小孩”的运作特点和形成原因之后,我们该如何应对它呢?

“情绪化小孩”源自克里希那南达和阿曼娜夫妇所著的《走出恐惧》这本书,夫妇二人都是心理治疗领域的专业导师,帮助了很多被情绪困扰的人。他们在书中提出了应对“情绪化小孩”的四个步骤:辨识、深潜、接受和冒险。

辨识

顾名思义,在负面情绪袭来之际,我们必须辨识出是否是“情绪化小孩”在捣鬼。从前前文讲的几个特点,可以轻松识别出它。

深潜

就像是弗洛伊德的“冰山”那样,我们需要深入的剖析自己,挖掘根源,找出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情绪化小孩”:是自己的原始渴求没满足?原生家庭的问题?还是过往的创伤记忆?找到根源,理清情绪的脉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负面情绪。

接受

作者的原意是接纳真正的自己,学会和负面情绪相处。在此,我们可以引伸出去,预期想着依靠别人来改变现状,不如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渴求。“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我们应当常常心怀感恩,比方说第一个例子中的妻子,如果她能够想到丈夫是为了家庭更好的生活而辛苦加班,怎么舍得因为他的一点点小过失而发怒呢?

冒险

在完成“接受”后,我们还可以来一点“冒险”,拒绝“情绪化小孩”的无理要求,拒绝它左右我们的思考,从而拿回主动权。我们应该多培养一些“正能量”的兴趣爱好,积极主动地生活,改变自己的同时,你会发现生活其实非常美好。

后记

基督教有两条最基本的诫命:全心全意爱神,爱人如己。确实,如果我们真心实意的去爱别人,那么我们也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爱无所不在。我们经常感到失望,是因为别人的爱没有按照我们想要的样子呈现给我们,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地爱对方,也就会理解并接纳对方的爱,彼此的幸福不就是这么来的吗?用理智和智慧去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不仅会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也会让爱你和你爱的人感受到更美好的你。

感谢阅读。

更多有深度的内容,欢迎关注我们的公号:众言社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