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的最后一句话的表达方式是 议论还是抒情???还是两者兼有呢???

如题所述

抒情。

第三层便转入议论。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月下抒情)

参考资料:百科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20
抒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月夜常在,松柏常见,但我和你在一起闲步月下,这样的情形这样的情景、、、此情此景,这不是抒情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2-06
通过议论来抒情。
第3个回答  2011-10-22
两者兼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