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宏观经济学呢

如题所述

  学好宏观经济学:
  第一步,预习。学的时候必须要亲自画图和推导。
  第二步,理清思路,注意逻辑性。从核算到决定都是为IS-LM做铺垫,然后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应用,然后AD-AS是延伸,然后是开放模型。
  第三步,听好课,一定要复习和多做习题。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06
在初次接触宏观经济学的时候,许多同学大概
都会觉得宏观经济学很抽象,和自己的现实生活距
离太远。

一旦产生了距离感,学习的兴趣就会下降。接
下来的事情就是在学习上的投入越来越少,进而是
学习上的困难越来越多,产生恶性循环。

这样的情况应该尽力去避免。
在学习之初感觉宏观经济学抽象其实是
很正常的情况,关键在于:在学习上遇到类
似这样困难的时候,要努力减少盲目性、提
高自觉性,即尽可能正确对待所出现的问
题。

正确认识下述诸问题,对于在宏观经济
学的学习上能够有一个好的开头,是非常重
要的。
第一、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抽象性。
同学们感觉宏观经济学抽象是不奇怪的,因为
西方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本身就具有
一定的抽象性。

例如,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用一条直线就把
一国消费需求和影响它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概括出来
了。用这样简单的因果关系概括如此复杂的经济现
象,可信吗?可以肯定地说: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首先,经济现象很复杂,影响家庭消费
需求的因素很多,但是,如果“眉毛胡子一把
抓”,反而什么也看不清楚。所以,要认识消
费需求,首先需要抓住影响消费需求最重要
的因素——这就是家庭的可支配收入。线性
的消费函数正是把这一点突出出来。同时,
线性的消费函数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自发
性消费)把影响消费需求的其他因素都包括
进来了。
其次,在现实生活中,各个家庭的消费习惯和
消费方式肯定是各式各样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可
以用一个统一的消费函数来进行概况呢?提出这样
的问题当然也是很自然的。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来认识:经济学总结出
来的规律一般是大数规律、或统计规律,宏观经济
学总结的规律更是如此。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认为存在消费倾向递减
的规律。但是,这并不排除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习
惯于按照相反的方向(消费倾向递增)进行消费。
只要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家庭确实
存在消费倾向递减的情况,这样的规律
就是可信的,从而对我们认识宏观经济
现象有启发性、对我们解决宏观经济问
题有帮助。

当然,抽象的方法不可避免要牺牲
一部分真实,但是要知道:这是更好地
认识真实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可以说,抽象的方法就是通过牺牲
一部分真实去换取对更大真实的认识。
最后,许多同学可能会对从同一个经济现象中
抽象出不同的经济理论感到困惑不解。
在宏观经济学中,对同一个问题,例如消费需
求的决定,可以同时并存好几个不同的甚至相互对
立的消费理论或消费函数。
同学们很希望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到底哪个
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老实说,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出在哪
儿?
我们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经济
学的理论是对经济规律的主观概况,对与不对,也
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问题在于,和自然科学相比,对经济学理论的
检验要困难得多。

既然要检验经济学理论的对错很困难,许多相
互对立的经济学理论同时并存就不奇怪了。

虽然检验存在困难,但仍然需要对经济学理论
进行检验。通过检验,特别是时间老人的检验,不
同经济学理论的高下总能够逐渐被人们所鉴别。这
样,人们对经济现象的认识就会逐步提高。
另一方面,检验方法本身也在不断的进步。

随着检验方法的进步,我们评价不同经济理论
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总的说来,经济学还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
还是一门“成长性”学科,非常需要通过我们大家
(包括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获得进一步的发
展。
第二、宏观经济学叙述方法的抽象性
在叙述方法上,宏观经济学有一个从简单到复
杂、从抽象到具体的框架结构。最初接触的几章,
恰恰是最抽象的,因此,在理解上出现困难是很正
常的。
不过,我们应该知道,宏观经济学叙述方法的
这种抽象性,并不是独特的,而是使材料的安排更
加条理化的一般方法所要求的。
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
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结构。二者有类似的地方。
正因为宏观经济学的叙述方法具有这样
的特点,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不能太性急,
不要指望一下子掌握全部结论。相反,学习
需要耐心,需要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地
积累。
如果对宏观经济学叙述方法的这种抽象
性有较深的理解,那么,我们学习起来就会
减少很多困难。
这里提出两点:
(1)、本课程我们要学习简单凯恩斯模
型、两市场模型(IS—LM模型)、总供求模
型三个基本模型。
简单凯恩斯模型是最抽象的,以后越来
越具体。就封闭经济情况而言,总供求模型
是最后完成的模型。
说简单凯恩斯模型最抽象,主要是指该
模型没有考虑利息率、从而货币因素对总需
求、总产量的影响,也没有考虑总供给的各
种情况(利息率、货币因素在两市场模型中
研究,总供给在总供求模型中研究)。
经过这样的说明,简单凯恩斯模型所具有的抽
象性就容易理解了。

不过,需要着重指出的是:通过较为深入的研
究,就可以发现,简单凯恩斯模型的结论不仅是抽
象的,同时也是具体的。

理解这一点的要点是:不仅要把简单凯恩斯模
型看成是对宏观经济最一般的说明,而且要把它看
成是对宏观经济在一种特殊情况下的说明。
例如,简单凯恩斯模型对总产出决定问
题的说明,一方面,它是抽象的,因为没有
考虑货币因素以及总供给的不同情况;另一
方面,它也是具体的,因为可以把它的结论
看成是对利息率不变、供给能力极度过剩情
况下的说明。就这个方面而言,简单凯恩斯
模型的结论会作为对全部情况中的一种情况
的说明再现于两市场模型和总供求模型。
(2)、由于本课程具有从抽象到具体的
叙述结构,在前面的模型(例如简单凯恩斯
模型)中得出的结论并不是对某问题全面的
回答,而是部分的回答。

经过以后各个模型的研究,对该问题的
回答就会由于不断加入新的内容而变得更为
全面。

因此,千万不要误认为前面的模型对某
问题的说明就是最终的结论。
例如,简单凯恩斯模型通过乘数理论说
明扩张财政会通过刺激家庭消费需求增加而
导致总需求增加。这无疑是有道理的,但不
是问题的全部。

在某种情况下,扩张财政会使得企业投
资需求减少而使总需求的扩张受到一定的限
制。

这一情况——挤出效应——要在两市场
模型中研究。而扩张财政使总需求扩张是否
能导致总产出增加、导致总产出增加多少,
则要在总供求模型中研究。
因此,就封闭经济而言,财政政策的
产出效应问题要经过三个模型的研究才能
得出最终的答案。

这里仅是以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问题
为例进行说明,其他许多问题也是如此,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中不能忽视各个部
分之间、各个模型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三,感性知识准备不足。
有些同学认为宏观经济学很抽象,一个
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这些同学关于经济运行
的感性知识准备不足。

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如果要取得比较
好的效果,那么,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在
新知识和知识接受者已经具备的知识之间发
生碰撞、发生共鸣。
就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来说,如
果同学们对经济运行的感性知识或实际知识
有比较充分的准备,那么,这里所说的碰撞
和共鸣就会很容易发生。

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对学习者的
感性知识有比较高的要求,是由经济学的学
科属性决定的。
总的来说,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
属于应用文科,和现实经济生活的联系非常
密切。
在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中,充
满着各种理论,即对经济现象因果联系的
理论解释。

经济理论有的比较浅显,有的异常复
杂,很难弄懂。

但是,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是:为什
么要建立经济理论?为什么要对经济现象
的因果联系进行理论解释?
归根到底一句话,是因为对现实的经
济运行感到不满意,是因为需要解决现实
中出现的经济问题。

这虽然只是一个非常肤浅的道理,但
是,非常重要,如果忽略了,就会在学习
上增加许多不应有的难度。
正因为存在这么一个道理,我们在学习
中对于形式化(数学表达)和经济逻辑(即
经济含义)的掌握应该有所侧重。
对于本科阶段的学习来说,经济逻辑、
经济含义第一,形式化、数学表达第二。
形式化、数学表达不是不重要,但是,
更为重要的是经济逻辑、经济含义,以及经
济逻辑、经济含义背后的现实经济问题背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尽可能地了解
现实经济问题背景,也需要掌握经济理论的
数学表达,
由于从校门到校门,本科阶段的同学们
对于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的感性知识
准备不足是很自然的。

但是,为了学好宏观经济学,必须补上
感性知识这一课。

怎么补?很简单,就是在看报、看电
视、上网的时候,对宏观经济信息予以更多
的关注。
宏观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就业(失
业)、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利率、汇率等
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媒体非常关心,
有很多报道。

只要对这类消息稍多留意,通过日积月
累,我们对宏观经济的感性知识的掌握就会
大为改善。

感性知识的准备改善了,学习宏观经济
学就容易多了。
下面,来谈另一个问题。
本课程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
学,那么,这一理论是否适合中国的情况
呢?这个问题肯定是同学们所关心的。下
面简单谈一谈。

应该以1997年为界,分为两个时间
段,1997年以前的我国宏观经济是一种情
况,1997年以后则是另一种情况。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到1997年,
我国的宏观经济不仅完全不能用凯恩斯宏观
经济学来解释,而且恰好表现为和它相反的
另一个极端。
凯恩斯经济学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是经
济萧条、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失业增
加。
凯恩斯经济学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
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凯恩斯经济学主要
研究:有效需求为什么不足?用什么办法刺
激有效需求增加、从而促使产量增加?
我国1997年以前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不
是需求不足,恰恰相反,是需求过旺,特别
是投资需求过旺,被称为投资“饥渴症”。

需求过旺容易引发通货膨胀(物价上
涨),而且往往和经济结构的恶化相伴随。

因此,在这一时间段,我国宏观经济需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怎样限制总
需求:一方面,怎样刺激总供给。
经过改革开放,伴随着我国逐步由短缺
经济变成过剩经济这个大背景,1997年以后
我国的宏观经济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总需
求不足,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与此同时,
物价下跌、通货紧缩直至2002年。

在这一时间段,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
要问题由总需求过旺变为总需求不足,这
样,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为主旨的凯恩斯主
义宏观经济学就会发现它的用武之地可以延
伸到地球的另一边。
凯恩斯经济学是对市场经济情况下宏观经济现
象的理论解释,其中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怎样认识
总需求不足的现象、怎样解决总需求不足这一我们
还十分陌生的经济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1997年以前,我国读者因为看到宏观经济学
讲的都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市场萧条、生产过剩这
一类事情而觉得与己无关,那倒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在1997年以后,如果我们还是抱原来的
态度、还是认为宏观经济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那就完全错了。
凯恩斯经济学是对市场经济情况下宏观经济现
象的理论解释,其中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怎样认识
总需求不足的现象、怎样解决总需求不足这一我们
还十分陌生的经济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1997年以前,我国读者因为看到宏观经济学
讲的都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市场萧条、生产过剩这
一类事情而觉得与己无关,那倒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在1997年以后,如果我们还是抱原来的
态度、还是认为宏观经济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那就完全错了。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我学过宏观经济学,其实它不难。不要太担心学不好它。
我觉得要多看看教材,起码首先得做到熟悉那些公式。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学会利用图形来理解相关结论,别死记硬背(那样就没法用相关知识去分析具体问题,没理解的东西一般是不会运用的)。可以多动手画图形,图形记住了,那些结论自己都可以推导得到,当然,前提是在你理解了的基础上,能做到这样的话,那么与该图相关的知识点就完全不是问题了。还有就是要会归纳、总结,把有关联的、类似的东西(如IS曲线和LM曲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放到一起比较,得出异同,再记忆,这样就不容易记混。个人觉得习题量倒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做做课后习题就行了。
总之,只要你认认真真去理解、分析(个人比较注重利用图像理解问题),学好这门课是没问题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