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的历史典故

如题所述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

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

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

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国学大师,他终生勤勉,致思学问,造福祖国的文化学术事业,堪称一代学人楷模。

其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解释,它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强不息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9-22
这个比较好,慕容冲,五代十国时期的小王子,国破,被苻坚掳,充作娈童,后自强复国,手刃仇人
第3个回答  2011-09-28
他们的回答是不对的。
《易经》是最早说明自强不息的历史典故,
《易经》中的
乾卦象征天,天的四种本质特征是:元、亨、利、贞。
《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译:天的运行刚劲强健,君子因此不停息地发愤图强。
第4个回答  2011-09-22
司马迁

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故有
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故有卧薪尝胆、悬梁刺股、闻鸡起舞、铁杵磨成、愚公移山等。一、卧薪尝胆:这个典故描述的是越王勾践在被吴国打败后,被困在石室之中,他为了不忘屈辱,激励自己奋发图强,每天卧薪尝胆,最终成功复仇的故事。这个典故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自强不息的历史典故
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典故
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典故包括如下:1、范仲淹:幼时家贫,没有饭吃,喝只能粥,冬天煮好粥,让它结冰,再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每天只能吃一块。朋友知道后,给他送来吃的,他就随食物腐坏,也不碰,他跟朋友说不能让自己学会享受。最后终于有所作为。2、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

自强不息的典故5个简短
以下是我对自强不息的典故的回答:1.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在吴王夫差攻破越国后,勾践被迫到吴国为奴。在吴国,他卧薪尝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国家的耻辱和复兴的使命。最终,他回国后励精图治,发愤图强,最终实现了国家的复兴。2. 悬梁刺股:战国时期的苏秦和孙敬,为了克服自己的懒...

有关自强不息的历史典故
有关自强不息的历史典故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几个:孔子韦编三绝:孔子是古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有很多弟子,他们常常在晚上听孔子讲课。有一天晚上,孔子给弟子们讲完课之后,发现自己的书已经破烂不堪了,于是他决定重新修缮这本书。由于这本书的编纂工作量很大,孔子亲自进行校对和...

列举5个自强不息的事例是什么?
3、《嗜学的范仲淹》范仲淹 勤奋读书 幼时家贫,没有饭吃,喝只能粥,冬天煮好粥,让它结冰,再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每天只能吃一块,他朋友知道后,给他送来吃的,他就随食物腐坏,也不碰,他跟朋友说不能让自己学会享受,最后终于有所作为。4、《悬梁刺股》东汉孙敬读书废寝忘食。读书时间...

关于自强不惜的历史典故
卧薪尝胆

自强不息名人典故精简
后人就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这个故事亦反映了毛遂是个有信心的人。 晏子使楚 春秋时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

自强不息的故事 君子自强不息的典故
自强不息的故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自小就勤奋苦读,但是他家里十分贫穷,没有饭吃,只能喝粥。在冬天,家里煮好粥,让粥结冰,再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每天只能吃一块。范仲淹的朋友知道后,给他送来吃的,他就任食物腐坏,也不碰,他跟朋友说不能让自己学会享受,最后终于有所作为。自强...

成语自强不息出自哪里
《易经·乾卦·象曰》。自强不息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自强不息”。有关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有贝多芬的故事,罗斯福的故事、华罗庚的故事、张海迪的故事、司马迁的故事、海伦凯勒的故事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