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史

如题所述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为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00万次;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这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84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1985年,华光Ⅱ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

1985年,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长城0520CH微机。

1986年,中华学习机投入生产。

1987年,第一台国产的286微机--长城286正式推出。

1988年,第一台国产386微机--长城386推出,中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990年,中国首台高智能计算机--EST/IS4260智能工作站诞生,长城486计算机问世。

1991年,新华社、科技日报、经济日报正式启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2年,中国最大的汉字字符集--6万电脑汉字字库正式建立。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出银河-II通用并行巨型机,峰值速度达每秒4亿次浮点运算(相当于每秒10亿次基本运算操作),为共享主存储器的四处理机向量机,其向量中央处理机是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自行设计的,总体上达到80年代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它主要用于中期天气预报;

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年,银河计算机Ⅱ型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曙光1000与美国Intel公司1990年推出的大规模并行机体系结构与实现技术相近,与国外的差距缩小到5年左右。

1996年,国产联想电脑在国内微机市场销售量第一。

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成功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采用可扩展分布共享存储并行处理体系结构,由130多个处理结点组成,峰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系统综合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

1998年,中国微机销量达408万台,国产占有率高达71.9%。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

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

2002年,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龙腾服务器采用了“龙芯-1”CPU,采用了曙光公司和中科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服务器专用主板,采用曙光LINUX操作系统,该服务器是国内第一台完全实现自有产权的产品,在国防、安全等部门将发挥重大作用。

2003年,百万亿次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曙光4000L通过国家验收,再一次刷新国产超级服务器的历史纪录,使得国产高性能产业再上新台阶。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09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为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00万次;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这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84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1985年,华光Ⅱ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

1985年,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长城0520CH微机。

1986年,中华学习机投入生产。

1987年,第一台国产的286微机--长城286正式推出。

1988年,第一台国产386微机--长城386推出,中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990年,中国首台高智能计算机--EST/IS4260智能工作站诞生,长城486计算机问世。

1991年,新华社、科技日报、经济日报正式启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2年,中国最大的汉字字符集--6万电脑汉字字库正式建立。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出银河-II通用并行巨型机,峰值速度达每秒4亿次浮点运算(相当于每秒10亿次基本运算操作),为共享主存储器的四处理机向量机,其向量中央处理机是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自行设计的,总体上达到80年代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它主要用于中期天气预报;

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年,银河计算机Ⅱ型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曙光1000与美国Intel公司1990年推出的大规模并行机体系结构与实现技术相近,与国外的差距缩小到5年左右。

1996年,国产联想电脑在国内微机市场销售量第一。

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成功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采用可扩展分布共享存储并行处理体系结构,由130多个处理结点组成,峰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系统综合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

1998年,中国微机销量达408万台,国产占有率高达71.9%。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

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

2002年,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龙腾服务器采用了“龙芯-1”CPU,采用了曙光公司和中科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服务器专用主板,采用曙光LINUX操作系统,该服务器是国内第一台完全实现自有产权的产品,在国防、安全等部门将发挥重大作用。

2003年,百万亿次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曙光4000L通过国家验收,再一次刷新国产超级服务器的历史纪录,使得国产高性能产业再上新台阶。
第2个回答  2020-09-28

《博古通今》是小码王斥资打造的科普性趣味视频,从历史上计算机什么时候出现发展到目前的智能家居,从计算机内部执行的二进制原理到文件的编码解码。让孩子们在学习编程的时候,了解计算机周边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第3个回答  2020-03-09

计算机发展历程

第4个回答  2011-09-29
......

中国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是怎样的?
■80年代出现第一次计算机普及高潮\\x0d\\x0a80年代初在我国掀起了第一次计算机普及高潮,1981年,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普及委员会和中央电大联合举办计算机知识普及讲座,由我向全国讲授BASIC语言,当年收看人数超过100万人,次年起年年重播,收看人数超过300万人。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度里...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年)我国从1957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开始研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958年8月1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机器在738厂开始少量生产,命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1958年5月我国开始了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4机)研制。在...

计算机的发展史是什么?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1、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1)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电子管数字计算机、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2)特点是体积大...

计算机的发展史是怎样的啊?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CPU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速度慢、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语言应用范围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结构上仍以存储器为中心,增加了...

计算机经历了那四个发展史??
宣告计算机进入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当然计算机体积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也更快。同时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4、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现在),这一代也就是现在使用的计算机,体积小,能耗相对较低,计算...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简短回答
1. 中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1958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八一型),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轮激差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为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史的事件和时间机型
1. 1956年,我国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将“计算技术的建立”列为紧急措施之一。随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成立,并在1958年和1959年分别研制出我国最早的计算机——103小型数字计算机和104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2. 我国集成电路计算机的研究始于1965年。3. 国防科技大学在1983年和...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史是什么?
1. 自1957年起,我国在中科院计算所启动了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2. 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在计算所成功运行短程序,标志着其诞生。3. 1965年,计算所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4. 在109乙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109丙机于两年后问世,并在我国两弹...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1、1956年3月,由闵乃大等教授到前苏联“取经”,为我国制定12年规划的计算机部分作技术准备。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中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定点32二进制位,每秒2500次)在1958年交付使用。随后,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104机(浮点40二进制位,每秒1万次)在1959年也交付使用。2、在104...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此外,世界计算机发展史上,1889年美国科学家赫尔曼·何乐礼研制出电动制表机,1930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研制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ENIAC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吨,功耗为170千瓦,每秒可进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