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量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要有答案的,要有答案的

如题所述

现代文阅读(25分)
善待挫折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 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 有删改 )
15. 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6分)
答:
16. 第④段“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 一句中“往往”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5分)
答:
17. 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 和“垫脚石”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6分)
答: 绊脚石:
垫脚石:
18.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 (8 分 )
现代文阅读
15.主要运用了事实论证方法(或:例证法)。文中运用司马迁和贝多芬的事例,更有力地论证了“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一观点,进一步增强了说服力。 (明确方法计2分;准确说出好处计4分,意思相近即可)
16.不能删。 (1分)因为“往往”一词强调了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常常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如果去掉,就显得过于绝对。 (4分;语意相近即可)
17.绊脚石:人生路上的障碍。垫脚石:人生路上不断前进的凭借 (明确两者内涵各计2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18.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要善待挫折”(或:要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成为生活的强者)(4分;意思相近即可);举例2分(只要与观点相吻合即可);结合事例分析计2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一)阅读《态度》,完成16—19题。(14分)
态 度 马 德
①一条蚯蚓,遁地三尺,穿越黑暗,缘于它锲而不舍的挖掘;一只大鹏,俯瞰五岳,睥睨江河,缘于它始终不渝的飞翔。一条山路,尽管崎岖而险恶,但不畏艰险的人终会直抵高山之巅;一条大道,尽管平坦而宽阔,但瞻前顾后的人也会半途折戟沉沙……这一切,都缘于态度。
②端正学习态度,可以使一个学子在学业上柳暗花明;调整工作态度,可以让一个劳动者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正确的人生态度,是用来成就人生的。它可以使一个人懂得清醒地审视自己,理智地面对人生,不好高骛远,不随波逐流,不为名利所惑,不为困境所溺,乐观积极,昂扬向上,从而在浮躁的尘世面前从容不迫,在喧嚣的生活背后淡定自如。
③人在一生中,总会为自己设定一个人生目标,而态度则会使这个目标更加坚定。一个拥有积极态度的人,往往专心并执著于自己的目标,为之殚精竭虑,为之废寝忘食,心无旁骛,义无反顾。他们的人生态度常常明朗、坚定、睿智、乐观,像洒向草地的阳光,像掠过江面的劲风,在灿烂中摇曳着生机,在刚劲中透露着力量,充满无限活力。抱有消极人生态度的人则不然,他们往往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热情不高,投入不够,慵懒、倦怠,左顾右盼,三心二意,像秋日的落叶一般飘零,像墙上的衰草一般枯败、沉郁,没有活力,没有希望。
④不同的人生态度,也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⑤如果说,品质是从生命的个体上旁逸斜出的一条绿色藤蔓的话,而不同的人生态度则是绽放在这些藤蔓上色彩各异的花朵。这些花朵,在绚烂地绽放之后,最终为你结出最美的人生果实来。如果你在生活中活得困顿迷茫,在人生的路上走得并不顺心遂愿,就该想着适当地调整一下自己的人生态度了,或许,你会因此发现人生最美的风景。
16.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阐述 “正确的态度成就人生”这个中心论点的?(2分)
正确的态度使人生的目标更坚定;不同人生态度也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
17.仔细阅读第三段,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其论证方法及作用。(4分)
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2分)用拥有积极态度的人和抱有消极态度的人对比,使论证更有力量,说理更加透彻;比喻则使论证更加生动。(2分)
18请从表达和内容两个方面鉴赏文章的最后一段。(4分)
结尾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调整好人生态度,就会结出最美的人生果实的道理,深化了文章论述的中心。
19. 文中说“正确的人生态度,是用来成就人生的”,请选取一个事例加以印证。(正、反面事例均可,30字以内)(4分)
事例典型3分,表意流畅1分,超出字格扣1分
(二)阅读《听山》,完成20-24题。(22分)
听山 冯源
①平生与山有缘,生于山城长于山城。后来迁家川北,居于山中,年长日深,不知是受了山的薰陶和水的浸润,还是于山水于生活有了领悟和兴会,渐渐地滋养出听山的嗜好。
②初次听山,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晚霞如瀑,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地织染着远远凝翠的岑峦和尚含绿滋的林卉;残流漳,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犹无声地吟咏着天籁。整个山间仿佛依然笼罩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显出一片宁静,如一幅恬淡的墨画,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能够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那时年轻,心高志远,好动喜闹,一次的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③学生生活多是平淡、单一,甚至枯燥,又兼远离城市,课余饭后的时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径的散步中消逝。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中听山的偶然的经历和所获。那是一个炎热而郁闷的夏日的午后,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来弱化心里的烦闷。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变,风和日烈间骤然乌云密布。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雨酣畅淋漓,倾泻在树叶枝梗、青草绿塘,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阵清脆或浊重的回响;大雨携着劲风,风过处,树叶枝梗急速不断地屈身弯腰,舞蹈似的,摩擦着推搡着,浑身鸣叫;空中的鸟儿被风掠来拂去、东奔西突,急切而慌乱地寻找巢穴或可栖之处;从山顶涌下的洪水肆无忌惮地在林间、草丛中奔走,又汇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沟壑里冲撞喧哗,声如金石相击……风声、雨声、水声、树声,交织相融,有如一首雄壮激越而又无序无节的音乐。我倾听着,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韵和大自然醇浓之流的洗礼,也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④听有所获,情有独钟,在“绿树枝头一线红”的清晨,在“人散后,一勾新月在天际”的夜晚,在小园香径,在流水偎依的桥头,或是凄风苦雨、残阳古道,一次次地静坐聆听。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寞的。你俯身可拾红花绿叶,仰首能得蓝天白云;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蕾,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奏、雷电的高歌;听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的壮阔,和它深厚内腹云涌的情潮,以及它们所融汇成的一支高亢而又柔婉、急切而徐缓的旋律。这是一支美的旋律,你珍蕴了它,便珍蕴了大自然;你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
⑤踏着这支旋律的节拍,走入社会,也走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依然钟情于听山,依然拥有这支旋律,并矢志不渝地前行。
⑥“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这是古人的摹状。但是,你目游其中,会看到它们始终不移地在天际描绘出的浪漫而有致的“五线谱”;你心骋其间,能听到另一支旋律——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
⑦据史书记载,汉建安16年,刘备为了实现其谋臣诸葛亮提出的据益州、复汉室进而逐鹿中原的战略,率精兵驻扎在这里,偏安益州的刘璋也“延至北山”。他们“饮酒乐甚”之余,登山远望,夹江两岸的沃野良田、富庶丰饶尽收眼底,刘备想其不久将为已有,便欢曰:“富哉,今日之乐乎!”他如愿以偿,夺隘取关,进而有了蜀地,建立了蜀汉政权。站在山顶,遥想一千七百多年前:如果没有那一阵阵隆隆的鼓声,或许就没有三国的鼎立和蜀汉的繁荣及富庶,也不会有今天这座据史建造的“松柏茂密,篁秀花明,溪壑清幽,景色迷人”的苑囿。
⑧然而,时代之脚匆匆地前行,那一阵鼓声早已沉积为一段历史、几行碑文和一丛丛萋萋荒草,代之的是一阵又一阵时代的潮音。10多年前,当第一批建设者来到这里,便种下了第一个希望——给这寂静的荒山秃岭坡上了绿装;接踵而至,第二批、第三批……他们用双手创建了校园、公园、疗养院,也创造了这一方的社会文明、时代梢神。你信步其中,不仅能听到大自然的旋律,而且可以听到时代的潮音,使你满心欢愉,也令你深味沉思。
⑨山如箜篌弹歌奏律,其实,生活在这一片群峦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们所弹奏出的旋律,又岂是大自然所能媲美的?
⑩徐志摩先生说:居山是福。信然。
20说说作者的行文思路。(4分)
作者开篇点题,首先从自己的经历与山的渊源写起,交代了听山是自己的嗜好。接着记叙了多次听山的经历,表达了听山带给自己的收获,自己对听山的钟情。然后联想了蜀汉大地上的历史事件,指出听山还可听到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丰富了听山的内涵。最后,通过反问和引用的修辞方法收束全文,表达了对生活在蜀汉之地的自豪和幸福之感。
21结尾处作者引用“居山是福”表达了心中的感慨,请从文中找出与此观点相照应的内容。(3分)
文中三处划横线的句子。
22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的意思和作用。(4分)")
①我依然钟情于听山,依然拥有这支旋律,并矢志不渝地前行。
②你目游其中,会看到它们始终不移地在天际描绘出的浪漫而有致的“五线谱”.。
1、 矢志不移是发誓立志,决不改变的意思。形象地表达出听山使自己的生活目标更加明确,生活态度更加端正,意志更加坚定。
2、 始终不移是始终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蜀之地山的地理特征经古至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依然保持着蜿蜒绵长的浅丘低山的特征。
23文章第⑦⑧段的内容看似与“听山”无关,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4分)
不能删去。因为这两段是作者的联想,表现了听山更深层次的收获,这是听山内涵的深化,作者情感的升华。这两段是上一段结尾句内容的具体体现和延伸,也是下一段抒情的基础。
24不论是听山还是听海、听雨、听春……都是人与自然的交流。在倾听中,人们的心灵获得了慰藉,得到了启迪、洗礼,变得丰富、豁达、振奋。请仿照文中第三或第四段的写法,写出自己倾听自然的一次经历及感受。(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02
那只有阅读书,教辅类的,去买吧,一般都有
第2个回答  2012-01-02
阅读书教辅类
第3个回答  2012-01-02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题
2.河流给予人类的不仅有物质上的滋养,还有精神上的启示。阅读第②{3}④段,摘录文章中的话语填空。3分 大河不舍昼夜轰天鸣响的波涛“___”;大河代表着“生命的大气”;大河给你的是“___”;大河的方向能引导人们走出大森林的围困,遭遇困境时,只要找到方向,就有了“___”。 3.下边这句话是从第⑦段中抽...

中考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②儿子的考试成绩总在十名左右,偶尔语文好一些,或者英语强一点,数学向来比不及格多不了多少;其余历史、地理、化学成绩跟股票一样升降很大,要看该科任老师是不是够犀利、够风度、够让人服气,最好有几分幽默感。③儿子崇拜的球星、歌星、名将和喜欢畅销的书目换的太快,唯一热爱不变的是麦当劳。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

荷塘月色阅读题及答案参考
②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③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

求历年中考语文课外阅读经典题、新题
4.人不能生活得太麻木,应该为生活中的美好而感动;人要学会以微笑面对人生,面对其它生命;与大自然的和谐融合能使人愉悦;大自然的美好能让人产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人应当在关注自身的同时关注更为广泛的自然空间;人无法完全理解自然,与大自然悲哀的相隔着。5.视鉴赏情况给分。6.不用拟人手法不给分;手法正确,根据...

求10篇初中语文阅读题
初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人教、新东方)合集。适合各阶段学生日常辅导,中考冲刺,技能提升的学习。

中考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同学们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题目可以帮助自己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正确答题。 2、第二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 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常见题型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应注重实效性,要关注文字,走出题海战的误区。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一:人物形象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

好的语文阅读题,中考能用的,要带文章,网站
请写出两则寓言故事的题目。(1分)9.第二段作者认为“我们仅是我们祖辈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这是为什么?(可摘引文中语言回答)(4分)10.第三段说“《伊索寓言》大可看得”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回答。(4分)11.本文的作者是我国著名学者、作家,他对古老的寓言理解很有独到的见地。如老婆子...

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年中考语文综合模拟测试(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1)yě (2)蒙蔽 干涸 [评分标准]本题共3分,注音、字形、书写各1分。字形每写对1词得0.5分,书写酌情给0.5或1分。2.B.[评分标准]本题2分。3.(1)吹面不寒杨柳风(2)枯藤老树昏鸦(3)直挂云帆济沧海(4)受任于败军之际(5)...

关于语文阅读理解的问题
我马上要中考了,语文阅读理解是我的弱项,做题经常遇到一些像某词某句某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之类的问题,请问这类问题一般答案是什么,怎样回答才准确,希望能举例说明,谢谢各位了!举例越多越好,越详细越好,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36个回答 #热议# 武大靖在冬奥的表现,怎么评价最恰当?百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