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以书的力量为话题的作文(600-700字)

如题所述

往今来,人类生生世世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遥望苍穹,星空闪烁着诉说着先人祈福的呢喃和虔诚的祷告;那梦想是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因为那是心中不灭的追求,是浮于现实的繁华与幻想。

学鸠的现实是“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溪流的现实是在石缝间浅吟低唱着“靡靡之音”;老马的现实是“眼前飘过一阵鞭影,我只低头瞧着脚下”。它们早已身陷于现实的泥潭而不能自拔,麻木的心灵早已放弃了拥有梦想遥望天边的权利。于是梦想的翅膀飘然远去,现实的枷锁架在脖项。

收回遐想的思绪,我才发现梦想就是天边的星辰,永不熄灭地照亮匆匆的人生;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踏实而厚重地记录行路的足迹。人,既不能活于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湎于现实的喧嚣中。在人生的道路中,应是左边种植梦想,右边种植真实,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寻着古人的来路,我听到了杜工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唤,这是忧国忧民的呐喊,是杜甫心中最大的梦想。收回目光,我听到了鲁迅先生仰望星空的感叹:“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先生“用笔救国”的梦想,他纵然对现实失望,但没有绝望,彷徨中的呐喊唤起了国人的奋起和努力。

追溯着世界的旅途,我看到了麦哲伦环游世界的梦想,他用广阔的胸怀迎接波澜壮阔的波涛,用梦想书写着生命的厚重与责任。纵使行程中的他遭到土著人的屠戮,现实的残酷却没有将他的梦想抹杀削弱。后人沿着他梦想的轨迹,走向世界。收回目光,我看到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丑陋而顽固的现实一次又一次打击着这位“追梦者”,但他的梦想凝集了所有黑人的正义和力量,现实,终于因他的执著而跪拜在这一伟大民族战士的脚下。我又看到了徐本禹朴实无华的笑容,他没有像自己的同学一样追求花前月下香车宝马,更没有因现实的残缺而逃遁,而是倾自己的梦想于偏远支教之中。他们,都是现实中坚强的追梦者!

寻着古往今来的道路,我探头仰望天边的星空。梦想与现实交轨在人的生命中,让我们用胸怀天地的壮志凌云拥抱梦想,用虚怀若谷的情怀书写现实中人生华美的篇章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8
哲学家吉尔伯特曾经讽刺人类不过是剃净了毛的猴子,历史学家史密斯据以反驳的理由则是,“人类会著书,能读书。”

人类能将心灵的精华诉诸文字,流传后世,也只有人类,才能阅读先哲的智慧,从中获益。

拿破仑曾道,“真正的征服,唯一不令人遗憾的征服,就是对于无知的征服。”此话从一位曾经雄霸欧洲的枭雄的口中道出,更添一番深意,令人回味。无疑,对于知识的追求,令人身心愉快。

读书是精神王国里的探险,是灵魂世界里 的遨游,是内在灵性不断成长的源泉。书籍改变了世界,读书丰富了人生。

试想,仲春时节,沏一杯香茗,静坐在窗前,翻一本散文,让思想畅游在郊外的绿树杨柳之间。那难觅的往事,那已经流逝的时光,水一样浸润着我们的灵魂。紧张的心灵顿时变得松弛,给迷茫的人生点亮一盏指路的灯。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人选择了与书为伴,常常也就选择了高雅情趣的人生。

雨果说“书籍是改造人类灵魂的工具”,好的书籍又何尝不是一位良师益友。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种人生,无论酸甜苦辣,还是崎岖坎坷,都在读者的面前淋漓尽致的展现。有时你会发现书中所叙的事就是你生命中曾有过的一段经历,或者它又预知了你心里正在思考却又无法表达的故事,再则是当你遭遇苦难又找不到出口时,书本为你指点了迷津。这也难怪把书称作“天下第一情人”的叶文玲这样说:“这些燃烧着慰藉着我的灵魂,强烈地唤醒我的灵智和感悟的好书是我精神的支柱,支撑着我走完人生艰难的历程。”

我是酷爱读书的,在我看来,读书是感悟人生的途径。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将读书与行路联系在一起,自是有一番道理。在书本里,可以与太白交谈,与子美畅饮,与元亮一起东篱采菊,与东坡一起吟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凭生。”

面对生命的低谷,命途的崎岖,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找到了自信,看到了希望。读书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成长的过程。读书就是在读人生。

书读到一定的境界,空间和时间的阻碍就荡然无存,人便有了天马行空的自由自在,心灵便达到了空前的自由。百花没有读书香,书香之气,自是扑人心脾。也许,对于一个真正享受读书的人,读书之意并不在寻求什么“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在他们心中,读书自然不是一件需“锥刺股、头悬梁”的苦差,而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一册好书,往往浓缩了作者一生的全部情感体验与思想洞见。所以,智者苏格拉底声称,“一册好书能引诱我走遍全世界”。宋代诗人尤袤对书的赞语更富于浪漫的味道,所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贫贱读之以当友朋,寂寞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书人心境,历历可见。

静夜如水,放下帘儿,泡上一杯清茗,独自于灯下展读,悠悠然游于道。夜读的境界醇厚如酒,以至“三更有梦书当枕”,连梦中也飘逸出阵阵书香了。

雨天读书另有一番幽趣,滴滴答答的敲檐声中最宜于开卷了。选择一个惬意的姿势,让整个心灵浸润于大师的泽惠里,怡然如西湖卧游,静定如枯荷听雨。待街灯四起,掩卷沉思,心里是抑制不住的莫名的怅惘和美丽的忧郁。至于金圣叹所言“雪夜闭户读禁书”,那样一个富于神秘色彩的环境,那样一册富于诱惑力的书,构成的意趣自然令书人神而往之了。

读书是件乐事,访书、淘书、购书、藏书自然也是乐事。

郑西谛访得一册所需古书,“往往大喜数日,如大将之克名城”。不得已而售书时,竟如“李后主挥泪斩宫娥”之黯然。

阿英说起上海城隍庙的旧书店、旧书摊,如数家珍。像英国书痴乔治�6�1吉辛那样,为买一套好书而克扣口腹之欲的体验,得书后摩挲书页的幸福,恐怕书人都有同感。持四壁为书,漫步于书林小径,作绕室旅行,自是别有风光。

静静地伫立于书橱前,单是那一个个书名,便是一串串动人的故事。随手抽出一册,若是重读之书,如晤旧友,那是亲切而坦诚的长谈,透着往事的温馨;若是未裁之新书,则庆幸终于有了阅读时间,那份负疚便可收回。何况,除了书本身的故事外,还有隐进书页的无数故事:那买书的艰辛,得书的欢欣,赠书人的情谊……

一册册书,便可串起一寸寸生命的时光。不过,坐拥书城也需时时输入相应的清新空气才是。进得书山,出得书山,方能纵意书卷。酸腐气太盛,难免不被人讥为书呆子,像孔乙己那样,自然要不得。今日,科举取士已成过去,现代社会涤荡了古人读书特有的浪漫意味,商浪冲击下,所患不是书呆子多,而是读书人少。

于今日的读书人而言,要在霓光璀璨中独守一柱青灯,则要抵制更多的诱惑。但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纵使大浪淘沙,也会留下了那么一群痴心不改的真正的读书人,他们更为执著地坚守人类的精神空间,努力探寻生命转圜的途径。

网络文学盛行,多数书籍有了数字版,书籍从原来的精神食粮走到今天很多人“不打折不买书”的地位,这一点就能够极好的彰显出现代人的浮躁。物欲横流,浮躁的心也许只有在书海里才能得到沉淀。

书里能够折现的是小的人生,而人生,是本大到我们穷其一生都没办法尽览的书。所以,偶尔也让电脑小憩一下,干涸已久的心灵需要书籍的智慧浇灌,多读些书吧!
第2个回答  2013-04-07
书籍,从古至今被人类所珍爱,因此获得了全人类营养品的美誉。千年岁月,如白驹过隙;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不变的就是这营养品。
说它是营养品,的确名副其实。在《诗经》里采薇,闻到的是弥漫在田间的蒲香;在“乐府”中流连,看到的是遍地战火的硝烟与悲叹的百姓;在唐诗中徜徉,可随李太白泛舟五湖四海;在宋词里踱步,可伴苏东坡游遍天涯海角;在元杂剧中畅游,可一同为窦娥鸣冤;在明清小说中徘徊,可仰慕诸葛孔明南征北战的英姿;在现代文学中遨游,仿佛听到鲁迅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阵阵呐喊
燃烛吟诗。我看到一个狂人拔剑高歌,相思长安,却又拒绝摧眉折腰,于是,只能寄忧愁于明月,托情感于山河,因此,便有了“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千古愁绪。
苦雨品词。我似乎看到流落天涯的苏东坡一脸的倦容,在几经风雨后,回想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千古风流人物,感叹那无痕的岁月与人生的.悲欢离合,纵情挥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句。
月下赏曲。我听到了一个楚楚动人却身着囚衣的女子的呐喊:“如果老天书认为我是冤枉的,那就请您为我下一垓六月雪,让我的血液溶于您的雪中,因为我不想把我生命的任何一点留在这肮脏的世界。”
名著赏析。我记住的是《三国演义》诸葛亮的英明,《水浒传》义盖云天的豪情,《西游记》七十二变的鬼斧神工,《红楼梦》扣人心弦的哀怨缠绵。
至于近现代,鲁迅等人更是“忘身于外者,而不懈于内”者,他们作为中国的脊梁,已永远被人们铭记在心。
对书的至爱使我痴迷,即使闭上眼睛,我也能感受到诗人在叩问苍茫的宇宙,用简单的笔浓缩历史的沧桑,描绘微不足道的生命。生命是渺小的,但他们却用这渺小的存在创造了一篇篇惊世骇俗的大作。
说到诗人,我便很自然地想起杜甫。他一生坎坷,颠沛流离,却心系大唐江山,正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其爱国爱民的博大胸襟可与时空比高远,于是便留下了名垂青史的《三吏》、《三别》。
想到江山社稷,我又怎能忘却把爱与恨、生与死、战争与和平表达得淋漓尽致的词人。他曾经黄袍加身,后却成为臣虏。他看遍了落花流水,唱尽了春花秋月,末了却只能身着囚衣,聆听南国吹来的阵阵东风。还有一位女词人,就是千吨货船也载不动她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读着他们的书籍,仿佛阅尽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那么,将来呢?将来的历史如何呢?每每思及此,我心中便有股莫名的潮水在澎湃,它仿佛告诉我:前人的书籍记载着逝去的历史,将来的辉煌要靠你们去创造,而那卷帙浩繁的古籍就是让你们创造美好将来的前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