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礼仪中握手的最佳时间是多长?

如题所述

在中国的礼仪中握手的最佳时长一般在3秒至5秒左右。

握手礼节源于古代欧洲人向对方表明手中未带武器,表明亲切友好之意。其后成为风尚,通行于欧美。辛亥革命后我国也习以为礼,在当今商务交往中,握手是最常使用的一种见面礼。

握手时应注意:

1、不要三心二意,双眼要注视对方;

2、握手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3秒至5秒左右);

3、握手时不要拍对方的臂膀;

4、握手不可用力过度。

关系一般,双方稍用力相握,上下晃一晃即可;如果关系密切,可略用力并上下摇几下,表示十分友好或双方的深厚情意。但只握指尖或只递指尖或双手包住对方的手,则是失礼之举。

扩展资料:

“握手”的历史演变

握手最早发生在人类“刀耕火种”的年代。那时,在狩猎和战争时,人们手上经常拿着石块或棍棒等武器。遇见陌生人时,如果大家都无恶意,就要放下手中的东西,并伸开手掌,让对方抚摸手掌心,表示手中没有藏武器。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握手”礼节。

也有一种很普遍的说法是中世纪战争期间,骑士们都穿盔甲,除两只眼睛外,全身都包裹在铁甲里,随时准备冲向敌人。如果表示友好,互相走近时就脱去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没有武器,互相握手言好。

后来,这种友好的表示方式流传到民间,就成了握手礼。当今行握手礼也都是不戴手套,朋友或互不相识的人初识、再见时,先脱去手套,才能施握手礼,以示对对方尊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礼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握手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4

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过短,一般以三秒为最佳。

握手礼: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

扩展资料

握手禁忌。

1、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洁的只能用于洗澡等;

2、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才是被允许的;

3、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拿着东西;

4、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或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份客套;

5、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正确的做法,是要握住整个手掌。即使对异性,也要这么做;

6、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

7、不要拒绝和别人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湿、弄脏了,也要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握手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11
你好,希望采纳!
  在社交礼仪上,双方见面时鞠躬是日本人见面打招呼的传统习惯,如果对方向你鞠躬,你也要向对方鞠躬,深度应与对方相当或者稍微深一些——因为鞠躬的深度标志着你与对方在地位上的差别。而中国人更习惯于握手。(古代是抱拳)握手一般是中国人之间见面的礼仪习惯。握手的主要原则是尊重别人。伸手的先后顺序是上级在先、主人在先、长者在先、握手时间一般在2、3秒的时间。

  在公众场合上,日本人不喜欢当众否决别人的意见,他们不说“不”,但是用一个不那么坚决和真诚的“是”来表示“不”的意思。而中国人则习惯于先肯定对方想法的优点,然后委婉的提出不同意见。

  在于日本人交谈时,只有你肯定对方已经结婚并有孩子的情况下才可问及对方的配偶和孩子。如果向没有结婚或没有生育的人问侯配偶和孩子会让日本人感到尴尬。在中国则没有此例,特别是家庭妇女之间特别热衷于此类话题。

  大部分日本人在谈话间避免与对方目光对视。在中国则相反,谈话时眼睛直视对方表示一种真诚。

  在日本家庭,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须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每次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父亲、母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在中国,家庭成员在自己家里则较为放松,不必讲究太多繁文缛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4-09
一是握手时务必要坦然地注视对方,二是握手的时间宜稍长一些,晃动的次数宜稍多一些,握手时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
第4个回答  2013-04-09
和别人握手最佳的做法应该是三到五秒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