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教育的人本价值

文章

[摘要] 影视教育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它对于提高大学生视听语言技能、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塑造大学生的人格,有看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影视 素质教育
  
  电影电视的飞速发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格局。使得影视艺术教育成了一种最广泛、最普及、最大众化的教育形式,为教育带来了崭新的图景,为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手段、方法和途径,集中体现了大教育的观念。影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形式,与高等院校大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高等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它有如下作用。
  
  一、有效的信息传播作用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影视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传媒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便捷工具和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窗口,也为大学生的学习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了调节生活和学习情绪、参与健康高尚娱乐活动的良好机会。
  
  二、丰富校园文化的作用
  
  爱因斯坦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除了需要丰富的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技巧以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对美有所追求。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基本上实行的是单一的专业教育,导致大学生存在知识空白点和素质盲区,综合素质不高。而影视传媒就是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
  
  三、提高大学生视听语言技能的作用
  
  影视传媒能够把真实的世界再现于银幕和荧屏。随着当今网络的飞速发展,它几乎可以立即把影像、声音传到任何地方、任何受众,成为人们广泛促进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强有力的手段。影视作为以活动画面组成的影像语言系统,其光影构图、场面调度、镜头运动、色彩构成及景别、机位等表现手法和组合形式,像文字语言一样具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表意功能,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视听语言技能。大学教育本身要求每个学生通晓视听媒介语言,视听语言随时代的发展将成为未来大学生掌握的必备技能。
  
  四、提高大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作用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了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影视,大学生不但从线条、光线、色彩、构图、画面、音乐、音响等因素中捕捉形式美感,还从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因素中感受思想美感。而这些都需要审美的教育来加强艺术修养,提升人生境界。影视传媒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五、塑造大学生人格的作用
  
  影视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意义在于使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它是培养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决定了它的教育功能的多维性,它能够把娱乐、教育、认知、审美完美的结合起来。影视审美教育对于开阔大学生的生活视野,健全文化心理、提高综合素质发挥着其他艺术所难以比拟的作用。影视审美教育通过美的欣赏与创造活动来陶冶大学生的心灵,提高道德情操,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人生经历。因此,通过影视审美教育,使大学生在艺术教育中陶冶性情,提高人格修养,是加强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与培养的基本途径之一。
首先,影视审美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一般说来,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来实现的,但是影视审美教育同样可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的目的。对在校大学生来说,影视是他们一个重要的文化接受窗口。优秀影视作品寓教于乐,以情感人,依靠形象的力量向大学生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影视艺术不以说教和训诫为手段,而是赋予思想品德教育以生动而形象的内容与形式,借助影像的视听直觉,扬善弃恶,或启迪智慧。或升华思想,或陶冶性情,产生道德教化作用,使大学生在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培养热爱祖国和人民、诚实善良、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质。影视审美教育能激发人的情感,激发大学生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形成丰富高尚的情感世界,激发大学生对美的热爱与追求。 因此,优秀、健康、积极的影视文化无疑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其次,影视审美教育能促进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影视审美教育在给大学生提供无比愉快的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培养和促进了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影视艺术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内容丰富,通过影视艺术鉴赏活动,大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时代、国家、社会和民族的生活面貌、性格特征、社会关系等,加深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大大拓展了视野。影视审美教育能够促发灵感、活跃思维,特别是增强人的想象能力,这对于提高大学生感知能力,丰富想象能力,发展创造能力,培养形象思维能力都有明显的效果。通过影视审美教育,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地开发大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科幻片、动画片、科普知识、科技博览片等,把抽象的科学知识通过电子技术形象化,将科学家的探索精神、科学世界的浩瀚神秘、科学成果造福于人类的巨大成效,通过屏幕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来,使宏观和微观的科学世界以动感画面的形式展示在大学生面前,使大学生从中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显然是抽象的数字公式、符号等所难以达到的 同时,对影视作品中科学探索的内容展开联想甚至大胆幻想预测,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从而使美育与文化知识的传授相辅相承。科学的神秘奇幻、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等,都会激起大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向往,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为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打下基础。再次,影视审美教育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美的本质在于平衡与和谐,美育具有促进人格平衡发展的作用。影视审美教育由于从直接影响人的情感入手,因而有助于人的心理结构向完整性、平衡性与和谐性发展。进行影视审美教育,让学生在优美的声音色彩画面中徜徉,尽情领略美好的情感,营造良好的环境与心境,这是最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4
今天,当我们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观来规划和实施人才战略时,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与反思影视这一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从而从根本上确立影视教育的价值。   影视教育的人本功能与价值是多方面的,对影视教育的定位,我们虽一贯偏重于审美教育,但更多的是关注其审美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教化, 而对其谐和知识、完善人格的意义却认识不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一名言告诉我们,诗、礼、乐是人生修养互相依赖的三个层次:人的审美感——兴依“诗”引发,品格德性靠“礼”来规范,而这两者最终要通过艺术来完成。“乐”是“和”的本质,“乐以道和”,这里的“和”指的是各种异质的和谐统一。被西方誉为“美育之父”的席勒与孔子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在《美育书简》中,席勒认为:“只有美的观念才使人成为整体”。在他看来,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的“感性和精神力量达到尽可能的和谐”,“人的完整”与否取决于这种“和谐能力”。亚里士多德早就看到:悲剧“是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所有的艺术,都必须诉诸接受者的审美情感。影视与其他艺术相比,具有更为强烈和直接的特点,它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逼真的内蕴震撼力、强烈的视听综合感官冲击力,深入人的心灵。因此,影视艺术情感教育通过对影像的感知,让人在艺术的审美境界中身心情操得到滋润和感化的同时,实现知识结构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融合统一,从而成就全面发展的人。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认为:“艺术就是美的灵魂,艺术的目的是教育,不仅是‘智’的教育——这是学者的事,不仅是‘心’的教育——这是布道者的事,而是整个人的教育。”文学大师的这一观点,对我们今天进行影视教育不无启示。   不同的技术方式和不同的媒介手段所产生的文化形式,必定促使其接受者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形成。由于文化、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人们在习得一种语言的过程中,同时也在无意中积淀下该语言所蕴籍的思维模式。自人类文化产生以来,其媒体形式的变化使人类的思维中介系统发生了从行为思维到语言符号思维进而到数字化思维的变革。早期的人类文化是以图像文化形式而存在的,语言文字的产生则使思维变成了线性的、连续的、规则的和逻辑的,这一变化使印刷媒介将具体情景置换成非情景、非具象、非对话语境的文字符号。读者在沿着语义的逻辑对文本进行解读时,总处于线性的逻辑思维中。而照相术、电影和电视的发明使得图像文化再度兴起,它以声形并至、时空兼备的视听语言体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模式。影视作品中不仅声响、构图、摄编等多套语言系统使观众在变幻莫测的声电光影和扣人心弦的情节欣赏中处于非线性的思维状态,而且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类不仅占有一个现实的世界,而且拥有了虚拟的世界。影像生产的复杂因素,决定了影像文化语义演义的多义性、网络性和立体性,这一媒介文化势必在强化受众的非线性思维时对人类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根本的影响。   然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感官的偏见,导致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忽视非线性思维的培养。在对思维方式的认识上,孟子将心灵视为“大体”,即重要的;而将耳目感官视为“小体”,也即“次要”的。显然,在古代哲学家眼中,耳朵与眼睛这类感官不会思考,只能用“心”去思考。感性与理性、艺术与科学的分裂,造成了现代人的“大脑右半球功能缺乏症”,改变这一状况,坚持人文与科学的统一正是我们今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今天,休闲已成为一种体现生命价值、实现创造性生活的行为。这一生命价值的实现,同样需要我们站在人类“终极命运”的人文关怀的角度,对休闲主体予以足够的关注。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认识到休闲与教育的关系,因为休闲方式与休闲内容的选择是对休闲主体素质的检验,同时主体又通过自由和谐的休闲过程改善生活质量,为自我完善创造条件。   中国传统历来特别重视在审美中休闲,形成了丰富的审美性休闲的传统。庄子将人休闲时的自由和谐之状转而视为一种审美心理之态,风度气质之美。认为:因有“休”状才有“闲”貌,“‘闲’即‘娴’美也”。在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休闲文化中,影视已经成为当代人首选的审美休闲文化形式。然而,今天的影视更多的是因休闲而存在,而其作为审美性休闲文化的价值,却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审美休闲文化的影视,不仅有欣赏和读解的价值,也是休闲文化中审美创造最好的现代方式,需要我们在休闲教育中提高受众的视觉素养。

人本价值是什么
一、人的尊严 人本价值视每个人为具有内在尊严和价值的独立个体。这种尊严不依赖于其社会地位、财富、种族或任何其他外在因素,而是源于人的存在本身。每个人都被赋予平等的人格和权利,其尊严不容侵犯。二、自由 自由是人本价值的另一个核心要素。它强调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三傻大闹宝莱坞》蕴含了哪些教育理念?
一、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对老师甚至是权威提出质疑。弗朗西斯培根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就不能仅仅是灌输和填鸭,而应当是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二、要...

为什么说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指出在制定教育目的以个人为出发点,强调发展自我;社会本位论,在制定教育目的时以社会为出发点;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即先培养人,人从属于社会时为社会服务。人本论教育目的应该考虑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的需要,要培养...

什么是人本价值论
人本价值论是价值研究的方法论的一种。人本价值论认为,价值必须具有人类的性质,随人类主体意识的形成而形成,是纯主观性质的东西,是由人性中最深处的需要、意识或理性来决定的,并按照人的理性尺度来度量的,它是人本主义在价值论领域的延伸,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人本价值论的内容 人本价值论把人类...

人本的人本核心价值观
真诚1、踏踏实实地做人,诚心诚意地做事;2、用善良的心去尊重、关心、帮助他人;3、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有承诺就有行动;4、真实的反映事实,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积极改善;5、为人正直,不徇私,不贪污受贿;6、严格遵守公司保密协议;责任1、具备主人翁意识,时刻维护企业利益、形象;2、有使命感...

评述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
20世纪以来的人本主义主要针对西方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人的异化问题来阐述人的价值取向,主张教育以人为本。2、对待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人本位价值取向虽都视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但在其态度上,具有对立与非对立之分,具有激进和非激进之分。激进的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的思想家,从社会与人的对立上来强调...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优缺点
1.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教育强调个性发展,尊重儿童天性,认为人的价值和力量至关重要。这种思想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与禁欲主义相反,肯定个体的作用。2. 古典主义:虽然人文主义教育开设古典课程,但这并不仅仅是“复古”的表现。它实际上是以古典为工具,改革现代教育,实现古为今用、托古改制。3. 世俗性:...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优缺点
(1) 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 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充分肯定人的力量、人的价值。(2)古典主义。开设古典课程,但是绝非纯粹“复古”,实则古为今用、托古改制。(3) 世俗性。教育目的和课程设置都洋溢着浓厚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 来世,这是...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指出在制定教育目的以个人为出发点,强调发展自我;社会本位论,在制定教育目的时以社会为出发点;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即先培养人,人从属于社会时为社会服务。人本论教育目的应该考虑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的需要,要培养自然人。个人本位论者反对用社会来制约人的发展,...

人本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观 1.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学校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激发自己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能够自己教育自己,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2.主张意义学习及自发的经验学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