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

请问儿童的逆反心理是从多大开始的。如果他不听话,
采取什莫办法比较好。

  【情景一】:“彤彤,快过来,看妈妈给你买的新衣服漂不漂亮,快穿上试试!”妈妈一进屋就兴高采烈地朝女儿喊道。在一旁做作业的女儿似乎没有听到妈妈的叫声,头也不抬地继续做自己的作业。妈妈以为彤彤没有听见,又叫了一声。这时候,彤彤爱理不理地抬起头,瞟了那衣服一眼,说道:“这么难看的衣服你留着自己穿吧。”“唉,你这孩子怎么这样说话,我好心给你买衣服,你看都不看一眼,你这什么态度阿?越来越不像话了……”

  【情景二】:8岁的儿子回家顾不上脱去外衣就开始玩游戏机,妈妈说:“你把外衣脱掉再玩,行吗?”儿子装做没听见,继续玩游戏机。妈妈又说了一遍,儿子还是没反应。妈妈说第三遍时,儿子火了:“你好�嗦,能不能少说几句。”“你敢这样跟我说话,一个星期不许看电视。”“不看就不看,有什么了不起!”

  上面这些情景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在父母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当孩子慢慢长大之后,尤其是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家长会发现,孩子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爱跟父母顶嘴了,爱跟父母较劲了,你叫他向东,他偏要向西;对父母买的衣服、食品、玩具开始变得挑剔了,有时候甚至拒绝穿父母买的衣服,玩父母买的玩具;对父母的教育不服气、不接受了,爱钻牛角尖、跟父母对着干了,或者干脆置之不理了……

  成因篇

  儿童期的逆反行为给家长带来了很大的烦恼与困惑,很多家长在问:“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我们的孩子以前那么乖巧、听话,为什么现在变得这么难管教呢?”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儿童自身、家庭两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儿童逆反行为发生的原因。

  首先,从儿童自身来说,刚出生的孩子由于自身的软弱,完全处于成人的照顾和保护之下,事事都得依靠成人,因而对成人会有一种强烈的依赖感。但是当孩子慢慢长大以后,他们开始自己做一些事情,尤其是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学校活动要求儿童独立地学习,独立地解决一些问题。这个时候的孩子,身体各方面的技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已渐趋成熟,语言和思维能力也有了巨大的飞跃和突破,这使得他们具有了独立活动的能力。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自我意识也迅速发展,儿童已经能够将自己和环境区分开来,将自己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并且能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了。小学以前,儿童对自己的看法主要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但是进入小学之后,他们开始独立地对自己进行评价了。这个时候,他们经常会思考“难道爸爸妈妈的看法就一定是对的吗?”“老师的想法难道就没有错误吗?”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来探索世界,评价周围的事物,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相信父母的话了。自我意识的发展,也使儿童出现了自我控制,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适当的调节,以适应环境的要求。同时他们也希望对环境具有一种控制感,能够对他人、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只是被动地遵从父母、老师和成人的安排。他们希望成人将他们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成熟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意见、想法。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他们通常就会以一种与成人的要求相反的方式来行动,以此来突出自己的重要性。

  然而,我们很多做家长的却没有意识到孩子身上发生的这些急剧的、显著的变化,没有意识到孩子对独立性的需求和对尊重的渴望,没有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不能够根据孩子的变化对自己的教养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自然会产生很多问题。产生逆反行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各个孩子的情况也不完全一样,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过分关心子女,约束过多,干涉过多,剥夺了儿童的自主性。小学阶段的儿童各方面的机能逐渐成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是很多家长仍然觉得孩子还小,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担心他们会犯错误。因此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饮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生活学习娱乐面面俱到。孩子吃什么东西,穿什么衣服,看什么电视节目,选择什么课外读物,与什么样的同伴交往,闲暇时间怎么安排,什么时间睡觉等等这些细节问题,家长都一一过问,孩子没有一点自主空间,什么事情都得听父母的安排,什么事情都处于父母的监控之下。家长一发现孩子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够好,就唠唠叨叨,时间一长,孩子自然会生出厌烦情绪。

  2.家长过多批评招致了孩子的反感。小学阶段的儿童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的缺乏和自我调控能力的不足,经常会在无意中犯一些过失性的错误。很多孩子犯了错误后能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产生内疚心理,并下决心改正。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正确地进行引导,这些错误反而能够成为孩子发展的催化剂。但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往往表现得不够冷静和理智,他们对孩子的错误过于敏感,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就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打骂孩子。有很多家长不懂得批评的艺术,不给孩子面子,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使孩子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有的家长批评的时候爱拿别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较,数落自己孩子的不是,讽刺、挖苦孩子。一味地批评,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使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长期下去,必然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要么使他们产生自卑、内疚的情绪,变得郁郁寡欢,要么就会产生逆反行为。

  3.专制型的教养方式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小学阶段的儿童自我意识很强,他们希望成人把他们当作一个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然而,很多父母却不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经常以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说话,动不动就训斥、责骂孩子。对孩子的不同意见,家长不能够有效地说服引导,提出的理由经常在逻辑上、理性上站不住脚,却一味地要孩子服从,压制孩子的不同意见。那些个性很强的孩子会觉得父母在以他们的权威压制自己,他们会以反抗来显示自己的力量。

  4.家长教育方式的不一致招致孩子的逆反。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时很随意,没有统一的行为标准,在一种情况下要求孩子这样做,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又要求孩子那样做。孩子不知道到底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另外一些家长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经常要求孩子做这做那,而自己却不能够做到,或者不让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却经常做。试想一下,你自己兴致勃勃地欣赏电视节目,却不许孩子看电视,逼着孩子做作业,孩子能服气吗,能不顶嘴吗?

  5.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关注过少,孩子以逆反行为来引起父母的关注。有的父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关心孩子,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但又不能以正常的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就只好诉诸问题行为。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这些不良行为,自然而然地会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即使父母批评、斥责孩子,孩子也会因为父母对自己的关注而高兴。这个时候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正强化,父母越关注孩子的逆反行为,孩子的逆反行为就越多。

  6.家庭不和或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情绪上的问题。有的家庭中父母感情失和,经常争吵、打架,甚至将对对方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有的夫妻双方离异后,孩子在单亲家庭中长大,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很可能给孩子造成创伤性体验,带来情绪上的障碍。如果这种情绪不能够得到排解,则会以逆反这一形式表现出来。

  预防篇

  儿童的逆反行为给我们家长带来了很大的烦恼与困惑,也给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我们应该看到,在儿童逆反行为的背后,其实还蕴藏着某些积极的、合理的因素。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儿童能够向成人说“不”,能够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想法,这说明儿童的自我意识已经迅速发展起来,儿童能够自己去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了,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了。而这,不正是我们做父母所期待的吗?难道我们做父母的希望孩子永远听自己的话,做一个乖乖仔,一辈子长不大吗?

  其次,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儿童的这种勇敢、独立的精神。孩子敢于将自己的愿望、想法表达出来,敢于反抗父母的权威,说明他们具有反权威、反传统的精神,如果家长正确地加以引导,悉心的呵护,这对于形成批判性的思维品质是有好处的。

  另外,逆反心理有时候是针对传统的、习惯的思想观念而产生的,虽然有时候不免会钻牛角尖,但更多的时候却表现出更多的求异思维,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思维活跃,灵感奔涌,这些都是难得的创造力的源泉。如果家长引导得好的话,对儿童的创造力的培养是极为有利的。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逆反行为也是有积极作用的。儿童在生活的过程当中,也会碰到一些困难和挫折,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尤其是当儿童入学之后,社会对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有很多的事情要去面对。对于成人来说,这些可能算不了什么,但是儿童由于自身的软弱性、知识和经验的缺乏,缺少应对压力事件的资源,从而产生情绪上的紧张。但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很有限,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这种情绪,也不知道向谁去表达这种情绪。如果这种紧张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和缓解,就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但如果孩子通过逆反这样一种激进的方式表达出来,只要他们的逆反不会对他人、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则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儿童期的逆反行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引导好的话,随着儿童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这种逆反行为也就随之而消失,不会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但是,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的教育方式不恰当,可能导致儿童将这种方式沉淀下来作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弥漫性的、持久的应对方式,这对儿童的积极人格的培养、健康心理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对家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情感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孩子喜欢、爱自己的父母,那么即使他不接受父母的某些做法,对父母的做法提出异议,他也不会对父母这个人产生排斥,在心理上他仍然是认同、接纳父母的。他知道,即使自己做错了事情,受到了父母的批评,但父母仍然会像往常一样爱他。在这样一种心理上高度安全的氛围中,即使孩子偶然会出现一些情景性的逆反行为,但也会很快消失。

  2.父母要努力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多一些鼓励、赞美,少
  一些批评。

  社会学家说:在人们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胜过雨后那道绚丽的彩虹,播下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同时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对他人价值的肯定。成人如此,那些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肯定和认可时期的儿童就更是如此了。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表扬会使孩子的良好行为增多,相应的不良行为也减少了。而过多的批评会使儿童产生自卑心理,形成较低的自我评价和不良的自我意识,这对于儿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但是,家长们千万不要误解,并不是说对孩子就只能够表扬而不能够批评。适当的表扬是可以的而且是必须的,但是家长一定要注意批评的方式。当孩子做错了事情的时候,家长要给孩子辩解的机会,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同时批评的时候家长要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尽量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不要在人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不要让孩子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3.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更多的信任,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

  很多家长之所以不信任孩子,无非是怕孩子吃亏、摔跟头、走弯路。其前提是“只有你能够做好,我才相信你。”其实,这是一个不合理的前提。事实上,再笨的母亲也不会在孩子用语言和行动向她保证了决不会摔跟头以后,才放手让孩子走路,而总是在孩子还不会走路,并在不停地摔跟头的时候就鼓励他大胆地走,放手让他走。因为她知道摔跟头是孩子学会走路必然付出的代价。同理,为什么在孩子学着做作业、学着做事、学着做人的时候就忘了呢?无非是这里涉及的人与事更复杂,要摔跟头的话将更痛而已。虽然如此,但你不放手让他自己收拾书包,他将永远不会收拾书包;你不让他自己制订学习计划,他将永远不会自己制订学习计划;你不让他自己选择朋友,那他永远不知道如何去选择朋友……你的经验永远代替不了他的实践。做长辈的,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信任,相信他们能够在失败中成长,在挫折中发展,在他们失败和挫折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这对于他们才是有益和有效的。

  4.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其平等地交流。

  儿童与成人的思维方式是很不一样的,他们往往不能够从多个方面考虑问题,往往不能够理解成人的一些做法。这个时候,做父母的千万不能够用强迫的手段让他们接受自己的观点,压制他们探索问题的自由,也不能够对他们的感受不屑一顾或者嗤之以鼻,而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思考他们产生这种观念的原因以及他们的观念的合理性,平等地与孩子交流、探讨,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通过理性的对话,修正其不合理的观念,保留理性的观念。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与父母是平等的,自己的独立性得到了肯定,自己的想法受到了尊重,从而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观点,同时也有利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

  案例:当记者的母亲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买了一台电脑,除了中文处理,轻易不敢瞎动。后来发现孩子在偷偷看电脑方面的有关书籍,电脑也不时的出现故障,令母亲既生气又恼火,她给书房上了锁,甚至也给电脑上了锁。但这样仍然没有阻止孩子摆弄电脑的热情,反而激起孩子去学习电脑各方面的知识以及维修技能。随着孩子电脑维修技术的提高,其知名度越来越高,课余时间就给人家装电脑、修电脑。几个月后,孩子就用自己挣的钱买回了一台586多媒体电脑,并歉意地对母亲说:“妈妈,对不起,两年来,多次弄坏您的电脑,影响了您的工作。这书房的钥匙是我趁您不注意的时候配的,为的是能进您的书房与电脑交朋友,现在我将钥匙还给您,请您原谅我!”妈妈说:“电脑上锁了啊。”儿子说:“妈妈,电脑上的锁也能锁住我?我得感谢您把电脑锁起来,您要是像小时候逼我学钢琴似的逼我学电脑,我还真地学不出来。您不叫我动电脑,我的好奇心越大,就越想动越想学。动坏了,看您急得那样,我是既内疚又后悔。要是我自己会修电脑该多好阿!后来,我央求爸爸给我买了200多块钱的电脑书刊,认真阅读,又把您的电脑给拆了,反复研究里面的结构,最后终于把修电脑的技术全掌握了。而且自从迷上电脑以后,我深知英语和数学的重要性,现在我的考试成绩都是90多分了”。可见,逆反心理也可以推动创造力的发展。拿孩子母亲的话来说:“是不轻易满足孩子的需求,让他产生了逆反心理,并铺就了他的成才之路。”

  应对篇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或多或少地会表现出来一些逆反行为。那么,当孩子发生逆反行为之后,我们做家长的该怎样来应对呢?

  1.保持冷静,制定规则,说出自己的期望。

  有一些孩子喜欢就每一个事情与家长争论、顶嘴,当这样的行为发生过一两次之后,便会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并且越来越恶劣。在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控制情绪,不要一味地批评孩子,也不要与孩子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当中去。而要制定一些规则,用简单而明确的语言冷静而有威严地告诉他,什么是可以争论的,什么时候争论,以什么样的方式争论,什么样的问题是不可以争论的,如果违反规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案例】:6岁的亮亮玩过了积木之后没有收拾好东西就去看电视,积木扔了满地,母亲说:“马上把积木捡起来。”“等一会儿再捡。”“你知道,我们的规矩是先收拾玩具,后看电视。”“你怎么那么多规矩阿,我就不想捡,你管得着吗?”“看来你很喜欢说‘你管得着吗?’这句话,现在给你5分钟的时间,你可以一遍遍地这么说。以后我再也不想听到这句话。如果你下次还这么不礼貌地跟我说话,那一天你将不能够使用电话;第二次你将一个晚上不能够看电视;第三次……”

  【点评】:我们要尊重孩子,但不是迁就孩子,我们要对他们宽松一些,但不是放任他们。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可能会碰到一些反抗。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动怒,那样于事无补,反而会使矛盾激化。但家长一定要坚定地阐明自己的立场,制定相关的规则,说出自己的期望,然后要严格地执行规则。当孩子再犯时,他可能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一般的孩子都懂得趋利避害,不愿意去冒这个风险。

  2.提供选择当孩子不按家长的要求去做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几个选项,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而不是采用强制的命令。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有一定的权力控制自己,自己作出的行为是出于自愿的,而不是家长强迫的结果。

  【案例】:小明三点半放学回家,妈妈说:“先把作业做了,”“呆会儿再做。”小明坐到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着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妈妈又催促了一遍,小明还是坐着不动。这个时候,妈妈说道:“现在离6点钟吃晚饭还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你可以抽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写完你的作业,然后再接着玩,这样吃完晚饭之后你就可以看你最爱看的动画片。如果你现在不写作业,那么吃完晚饭之后你就得马上写作业,看不成动画片了,因为你9点之前必须睡觉。你自己选择是现在写作业还是吃完晚饭之后写作业。”“我不想现在写,也不想晚饭后写。”“这不是其中的选项,你必须在这两者之间作出一个选择。”小明想了想,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开始写作业了。

  【点评】妈妈希望小明能够在晚饭前写完作业,但是她没有逼着小明这么去做,而是把各种选择都摆在小明的面前,让他自己作出选择。这样妈妈的目的达到了,小明也会觉得是自己作出这个决定的,所以会自觉的去做这件事情。

  3.采用消退法或冷处理法。

  有的孩子表现出逆反行为,只是为了吸引家长的注意,或者显示自己的力量。这时家长对孩子的逆反行为可不予注意,装做没看见。孩子的逆反行为达不到预期的结果,自然消失。

  【案例】:强强妈妈让孩子吃蛋糕时将奶油和蛋糕一起吃,而强强每次都是将蛋糕外层的奶油先刮下来,搓成圆球后吃下去,而将其他部分都剩在盘里。强强妈用尽了哄、骗、打、骂的方法,都未能改正强强吃蛋糕的习惯。后来,有位育儿专家建议强强妈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不予理睬。强强再吃蛋糕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尽管他还是这样吃,妈妈却什么也没说。他终于忍不住了:“妈妈,我在剥奶油了!”强强妈虽然很火,但还是平静地说:“我知道了。”一连4天,强强都按老办法吃蛋糕,妈妈什么也没有说。第5天,强强妈发现孩子改变了往常的吃蛋糕的方式,将蛋糕和奶油一起吃了。妈妈问专家,专家幽默地说道:“当观众都离场后,任何一位演员都不会继续表演下去的。”

  【点评】:强强剥奶油,是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吸引妈妈的注意,向妈妈显示自己的力量。妈妈的哄、骗、打、骂对他来说不仅不是一种惩罚,反而是一种奖励,一种强化物。但是当妈妈不再关注他的这个行为时,强化物没有了,强强的这种行为也就失去了意义,这种行为自然而然的也就消失了。

  但是,做家长的也应该注意,孩子发生这种行为,也有可能是因为家长的忽视,他们情感上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若仅仅只对孩子的逆反行为采取冷处理方法,则会使孩子觉得可能是自己做错了事情,父母不爱自己,不关心自己,不理自己了,心理上更加缺乏安全感,感到更加无助和沮丧,这对儿童健康心理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家长在采用消退法来矫正儿童的逆反行为时,还要在儿童表现好的时候及时的给予赞美、鼓励,多与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增加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样一来,儿童的好行为得到了正强化,自然就会增多。

  4.反其道而行之。

  在一定时期,孩子会对长辈特别是父母的建议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所代表的含义是:我是一个有用的人,我知道怎样做更好。教育者要把握好时机,利用孩子潜意识里面的抵触心理,就能够达到好的效果。

  【案例】:6岁的君君,每天晚上吃了晚饭,就会着急地催促妈妈送他去老师家学书法,今天,到了去上课的时间,可君君还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的盯着米老鼠。妈妈看了看女儿,计上心头。“多好看的动画片啊,今天我们不去上书法课,就看电视吧!”妈妈有意说。“不,我要上课。”君君回过头。“不去了,就看动画片。”

  “不,上课去。”君君噌的一下站起来,关了电视,背起书包就往外走。

  【点评】母亲善于观察,知道孩子心里对上书法课是很积极的,于是上演了一场欲擒故纵的好戏。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如果确定孩子的逆反行为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那么就可以采用这种办法。否则会产生不利的效果。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21
现在的儿童都很聪明的,2-3岁开始就有判断力了,
逆反心理主要是儿童已经判断出你的真实主意是什么了才会那样做.
而不是平白无辜的,不听话用打的方法不好,会把儿童搞傻的,
与他们一起玩一起交流,把自己作为他们的伙伴,然后说出你的要求,
或者与他们谈判商量着进行...很有趣的...原来他们什么都知道啊^_^
第2个回答  2008-04-21
制约与放手相结合.要求与尊重相结合.批评与表扬相结合.快乐与痛苦相结合.
第3个回答  2008-04-21
别把小孩说得那么聪明 那大人哪里还用一天到晚照顾他们
他们逆反往往是幼稚的想得到大人的在乎注意
既然知道小孩有逆反心理 那就用点反逆反的方法
第4个回答  2021-04-19

对孩子太极端的管教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
1、当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时,情绪会变得极其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差。一件很小的事情都能点燃她们心中的怒火,他们就会发脾气。2、产生逆反心理的孩子会有产生各种各样的抱怨,会因为一点小瑕疵否定整个事物。通过这种方式证明自己长大了,可以独立思考、有发言权。3、公开和家长进行对抗,觉得家长说话太过唠...

逆反心理有哪些危害
1、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心理,但已带有**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蘼等。2、逆反心理的深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必须...

如何对待逆反心理
1.理解逆反心理的本质:逆反心理是一种反叛的心理状态,人们有时会在受到压力、限制、约束等因素时产生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导致人们采取不理性的行为,甚至做出有悖于自身利益的决策。2.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避免用强制的手段来对待逆反心理,因为这可能会加剧逆反心理的产生。相反,建立良好的沟通机...

逆反是什么意思
逆反是指一种心理反应,即人们对外界刺激或某种观点产生相反的反应或态度。详细解释:一、逆反心理的基本含义 逆反心理是一种人的正常心理反应,它表现为对外界刺激或某种观点产生相反的态度或行为倾向。当人们遇到与自己观点、信仰、价值观等不一致的信息时,逆反心理可能就会被触发。这种心理反应可能是基于...

青少年逆反心理几种表现
(1)青少年的叛逆体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主要体现在心理认知能力和生物性适应能力增加阶段;心理认知能力上升,评判能力和世界观开始形成。他们不再盲从权威,对权威的代表,教师、家长开始置疑。叛逆行为表现开始;(2)世界观的初步形成表现为对自我评判结果的维护,维护判断就是维护自我,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尊...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是什么?
中学生逆反心理具有四个特点,具体如下:第一,从结构来看,逆反心理是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者的有机统一。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指对逆否决象的知觉、理解及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逆否决象的抵触情感,即人对逆否决象是反感或厌恶的;行为倾向是指对逆否决象意欲默示出来的行为,即逆反行为的筹备状况。

逆反心理的危害有哪些
逆反心理的表现有哪些?1、盲目性 逆反心理过强的孩子,凡事都横加抵制和反对,想干就干,不听任何劝阻,不顾后果,情绪主宰一切,往往导致不良的结局。2、抵触性 无视和对抗社会行为规范,带有抵触情绪,易发生触犯法律的行为。3、放纵性 不听忠告,无视劝阻,我行我素。4、极端性 表现为情感和...

人为何会产生逆反心理
1、一旦孩子在生活中特别坚持自己的信念理念,再加上他们跟父母之间存在代沟,由于父母不能够紧跟潮流,所以孩子慢慢的就产生了逆反心理。2、其实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之后,他的一些想法和作为往往会跟周围的同学朋友造成严重的影响,周围的同学朋友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3、人们面对逆反心理的时候,其实对于大多数...

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好奇心:随着青少年社会交往扩大,他们的好奇心越来越多,对社会自然理论的现象和观点有不同的认识。不愿意听别人的解释,都以不同的观点,由这个加以讨论和判断。认知的发展:青少年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学会了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

逆反心理的意思?
词性 名词 基本释义 ⒈ 一般指某种宣传(理论、规定等)的要求产生的相反的心理活动、心理反应。英counterreactional tendency; mind to rebel;引证解释 ⒈ 讨厌某种宣传、理论、规定而产生的一种违抗心理。引晓剑 《本市市长无房住》:“我可不是你们说的什么逆反心理,上面说好,我就骂大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