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读书志在圣贤。不知道现在人读书为了什么?

大学毕业不一定有文化,那文化到底是什么。读了大学不孝父母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大家说说各自的看法。大家说说你读书学到什么了。你觉得你有文化吗?大家觉得现在学校教出来的学生怎么样?

古今追求不同,标准不同,古人志在圣贤是因为圣贤得道,如今商利当道,读书自然有所转变,但读书本身还是读书,只不过变得是人心,从书中吸取的东西也不同,继而授书的思想,内容也不同。相同的是都是获取知识,但知识不代表文化,知识可以说没有好坏之分,但读的人不同看到的东西不同,社会阶级发展阶段不同,对其指导方向不同,其读书的结果不同。文化肯定是一个文明的好词语,所为文化也是为追逐文明而产生的,文化可以说与理念同类,也是人类发展产生的相望文明的正向指导。知识不代表文化,文化未必一定要知识,就算上学是为了立足社会,但立足社会的人未必必需是走读书这一途径。读书千万,无德无贤不能叫文化。同样的书可以读出大圣大贤也可以读出大奸伪善。大道废,人义生,智慧出,大奸伪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27
文化不等于文明。
知识不等于智慧。

是一个坐办公室天天鏖战商海的巨擘有智慧?还是一个在太阳底下晒太阳的老年翁有智慧?

是一个哈佛毕业,对社会百态洞若烛火,冷淡看待世情的人有智慧?
还是
一个从没上过学,对社会懵懵懂懂,热情洋溢的去帮助骗子的傻子有智慧?

是造成失业与大自然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有智慧?
还是
生产力低下但不对自然造成负担的手工业有智慧?

学校教我们的不是知识,而是掌握知识的工具。
学校没办法交给我们智慧,智慧只能从我们自己去思考。

有可能你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但是你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也有可能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但是你不具备知识。
还有可能你掌握了海量的知识,同时也具备智慧。

打个比方吧。
一个农村孩子,傻呵呵的去救路上的老太太,被人讹诈,依然无怨无悔,这是有智慧的人,但是不具备知识。
一个城市孩子,一看就值得是骗局,冷眼旁观,是的,你自己也对自己说,我多么聪明,但是我说这是具备知识,但是不具备智慧的人,
一个城市孩子,一看就是骗局,依然无怨无悔的跑去过嘘寒问暖,像飞蛾扑火一样的进入到自己已经意识到的骗局,我说这是一个既有知识也有智慧的人。

你说的不孝父母。
你先要给孝顺下定义,什么是孝顺?
古时候的孝顺是什么?父健在,子不离。就是说父母健在的话,儿子不该出远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说没有儿子是对父母不孝顺。

用在现在合适吗?不孝父母,离家就是不孝父母吗?没儿子就是不孝父母吗?
有句话听过没有?相濡以沫不如江湖两相忘。一家人一天到晚啃馒头,这就是孝顺吗?如果我是儿子,我会扔下老迈的父母,出外务工。给父母寄钱,让他们安享晚年。有肉吃,有酒喝。
有人说,孝顺是看心的,这句话村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或者是自己根本就不缺钱,没有相当的物质基础,一家人喝西北风有什么意义。

你想搞清楚孝顺啦、知识啦、文化啦、我没办法给你任何定义。
因为我也不懂。
就像我说的,每个人对这些都有自己的定义。
就好像,世界是否有上帝存在,人类从何而来,人类生存的目的是什么,一样。
只能依靠自己的思索,我能做的只是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供你参考。

当然,我也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你悬赏的200分。
第2个回答  2012-12-27
读书是为了什么?可能以前的学生会有很多的理想抱负,但是现在的学生,许多同学真的不知道读书是为了什么!今天我的班主任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了《学习是为了什么?》,仔细评阅学生的心声,学生在文章中的对于学习的思想情况,从文章中反映出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不知道为谁读书,有些无可耐何。那时我所理解的读书,并非考多少分,那什么是读书呢?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做一件事,就是在做一件与其它事一样的事! 将一件事做好要有好的耐心,只用好的耐性,才有心思去做事!读书过程可以培养耐性,只有有了好的耐性,学习就会沉下心,才不会很轻浮。现在的学生,一般来说耐性不够,做一个题没等题目看懂就不耐烦了,看一篇文章看到一半就觉得看不下去了,诸如此类的耐性事在学习中很常见,如果将读书看成一个培养自己耐性的事来做,那也就做到读书有事做了,也就有学习目的了。 将一件事做好要有好的竞争意识,有紧迫感,只有竞争意识,有紧迫感,才会将事情做得很好。读书过程,特别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会与同伴的竞争,当同学超过我时,我要努力奋起,赶上及超过他,在平时过程中,当一个题目有人做出时,我也一定要做出,当同学们都考优秀时,我也要考优秀,学会有这样的一种竞争的想法,学会与别人进行比较,时刻有一种紧迫感,对我们的学习进步有很大的作用,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这种竞争意识和紧迫感再应用到生活中,就会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所以如果将学习过程当成培养自己竞争意识和紧迫感的过程,那我们也就多了一个读书的目的。 将一件事做好要有好的方法及思维方式,只有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维方式,才能很好的完成好件事。读书过程,不论是知识还是技能,其实都渗透着许多的方法及思维方式在里面,就拿科学和数学来说,要做好一个题目,需要有清晰的思路,有好的方法,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将这种能力进行迁移,也就很好的获得了一定的方法及思维方式,再说语言学习方面,语文和英语,有也其学习的规律,如果我们学习到了那些规律,学习起来也就很轻松,再说社会的学习,重于组织能力的提高,如果学习了组织技巧,学习肯定也很好。所以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及学习他人的思维方式,那是不是也增加了一个读书的目的?。 将一件事做好要有恒心和毅力,只有很强的恒心及毅力,才能将事情做得完美。学习过程肯定是一个比较“苦”的过程,在学校里要考试的文化课有五门课程,还有体育考试,再加上其它的的内容,学习的容量很大,在学习习惯方面,每天要起得很早,放学比较晚,还不得迟到,不得早退,还有许多规定,我们都得按要求去做,没有恒心和毅力是不行的,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在培养这些非知识性的东西,再将这些拓展到其它方面,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的。所以学习过程中,如果想着在读书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恒心及毅力,那学习目的又充实了些。 将一件事做好,要有一些基本常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这些常识有理念的学习,在学校里也直接或者间接学到一部分,如果我们抱着学些知识的心态,不断地从学习中汲取科技知识及一些理论,不断的充实自己,让自己做一个有一定学问的人,那我们的学习目的是不是又更加深入了一步呢?
第3个回答  2012-12-27
个人一一给你诠释:
一、文化是什么?这问得太好了,说明你已经会思考了,已经超越一般的大众了。“文化”,个人的理解应该理解为学识,这包含两方面:一是知识,二是见识;知识是理论的积累,而见识不仅仅是指知道的道理多,见过的事物多,而应该理解为会分析事务;
二、“大学毕业不一定有文化”,如果你理解以上述观点,我想你应该能明白了。但我还是更详细地给你作答。许多人进入大学了,除了学点专业知识,其他的一概不学,那么他所掌握的知识不是和高中差不多吗?如果上中学时,仅仅中限于学习教科书,那么又何来的知识?当然没文化了。
三、对于上大学个人有不成熟的看法。我认为大学最重要的还是开阔了视野和建议了自信心。其实生活中很多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更爱学习,读的书更多,思考的更多,但仅仅因为没有上过大学而自信心严重不足,其实他们非常有学识智慧了。
四、对于说“不孝父母”,这种观点已经很落伍了。要就事论事,不能一概而论。无论年长的还是小的都是要生存的,不能仅仅因为不能满足老一代的要求,就说是不孝。有的父母真的很苛刻的,凡事一味迁就上一代,那么下一代会很悲惨的。
五、学生怎么样根本原因不在于学校。这一点很复杂,没有确定的答案。我想或许从有教育一说开始就一直在争论了。个人认为,年少的时候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三者起主因,而高中以后已经趋近成年了,主因是自身了。
六、一个人一生的能成就什么事关键还是看自己的先天智商、环境和个人努力的结果,不能一概而论。
第4个回答  2012-12-27
这些都是相对而言的。
所谓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理想,每个人实现理想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还有一点,不同时期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想。在古代,有识者一般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所以报读圣贤之书。当时并没有很发达的科学技术,所以一般人并不需要学习像数学这样的学科,只要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就能考取功名。如果这样的人来到现代,那你说他算是有文化么?所以古今是不能做简单的比较的。
至于你说的读书不知道为了什么?那说明你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与你后来说的“读了大学不孝父母”这完全是两个范畴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
先说“读了大学不孝父母”,这种现象不是“读了书而不作为”造成的,而是咱们现在国内的教育对“德育”不够重视造成的。并不是读了书没用,而是教育没到位。

古人读书志在圣贤。不知道现在人读书为了什么?
古今追求不同,标准不同,古人志在圣贤是因为圣贤得道,如今商利当道,读书自然有所转变,但读书本身还是读书,只不过变得是人心,从书中吸取的东西也不同,继而授书的思想,内容也不同。相同的是都是获取知识,但知识不代表文化,知识可以说没有好坏之分,但读的人不同看到的东西不同,社会阶级发展阶...

谈谈你对“读书志在圣贤”这句话的理解
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这是强调读书一定要有志向,要“志在圣贤”,提升自己的境界,做圣贤人。不能一心为了科第,为了做官,为了追求功名富贵。志在圣贤、志在智慧、志在明理...

我们为什么而读书?读书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一,我们为什么而读书?往大方向来说,我们是为了祖国的未来而读书。每个国民的素质提高之后,科技力量就也会更加发达,国家会更加繁荣昌盛,可以做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特别有价值。往小方向来说,我们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而读书。放眼望去,身边人读书特别厉害的都过得比较好。大家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们到底为什么读书?看书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读书可以塑造我们的价值观,让我们的思想意志更为坚定,更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精神诉求;读书可以充实我们的内在世界,让我们能多角度思考,变换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当我们学识渊博了,也就是读书的意义。

[转载]我们应该为什么而读书?
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修为,此事不关名与利。书籍不是晋身的阶梯,而是望远的城楼;不是使人生富贵的金砖,而是让心灵宁静的钟磬。 内容提示:我们多久没有停下来倾心去阅读一本书了,不要以忙碌为借口,不要因无用而逃避,只因书本是精神食粮。下面从读书无关功利、读书怡情养性以及古人的读书之道,来阐述阅读之于我们的...

发现人越读书越觉得自己无知,那么读书的意义又何在?
这就是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解读。所以当你发现你越读书就越无知的时候,其实你就是在见山不是山的阶段,那你离见山还是山的目标就越来越近了,越接近这个领域的专家了。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所在。--- 做生活有心人,一起更好成长,欢迎关注木木的公众号LiFe记(MULIFE09)。

读书为了什么?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同时也是提升自己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径。读书使人越来越谦逊,眼界越来越高。很多东西,眼睛看不到,读书可以;脚步不能丈量,读书可以;身体无法抵达,读书也可以。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让自己在无所依靠无所事事的时候,有一种严肃力量推动你往前走。

古人读书是为了什么,现代人读书又是为了什么
古人读书志在圣贤。现代人读书没有说为什么把。 读书只是学到一些基本的知识,让你不至于两眼摸黑,真正的是一个适应社会的过程。

古人谈读书中朱熹说的读书有三到谓什么到什么到什么到强调了什么的重要...
古人谈读书中,朱熹说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强调了读书要读到弄懂其真正含义为止的重要性。一、原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古人谈读书的意思有哪些?
古人谈读书的意思如下:1.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