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为什么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意义何在

意义如下:

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有限公司在现代企业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

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搞好搞活大中型企业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有利于实现政企职责分开。第二、有利于规范企业经营者的行为。第三、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第四、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第五、有利于同国际惯例接轨。

扩展资料:

现代企业制度大体可包括以下内容:

1. 企业资产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具有确定的政府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出资者责任。

2. 企业通常实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运转。

3. 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住房分配、养老、医疗及其他福利事业由市场、社会或政府机构承担。

4. 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生产、供销、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

5. 企业有着刚性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结构,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谋求企业的扩展,经营不善难以为继时,可通过破产、被兼并等方式寻求资产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再配置。

现代企业制度功能:

1. 保障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产权具有排他性,产权所有者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他人不得侵犯。产权的这种功能是维护社会的所有制与生产关系,稳定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法权支柱和基础。

2.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产权具有可让渡性和可分性。任何一项交易活动实质上就是不同产权之间的交易,明确界定的产权可以提供一种对经济行为的规范或约束。

3. 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提供制度基础。产权强调的是规则或行为规范,它规定了财产的存在及其使用过程中不同权利主体的行为权利界限和约束关系。产权关系的复杂化和明晰化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其顺利运行的法权基础。

4. 有助于解决外部性问题。外部性是指经济当事人之间一方对另一方或其他诸方利益造成的损失或提供的便利不能用价格来准确衡量,也难以通过市场价格进行补偿或支付。对一些外部性问题,通过明晰产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谈判,当事人有可能找到各自利益损失最小化的合约安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现代企业制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搞好搞活大中型企业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有利于实现政企职责分开。第二、有利于规范企业经营者的行为。第三、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第四、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第五、有利于同国际惯例接轨。

扩展资料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1.产权清晰

(1)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某些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

(2)国有资产的边界要“清晰”。首先要搞清实物形态国有资产的边界,如机器设备、厂房等;其次要搞清国有资产的价值和权利边界,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价值量,国有资产的权利形态(股权或债权,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的分布等),总资产减去债务后净资产数量等。

2.权责明确

“权责明确”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权利和责任也是不同的。

3.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的基本含义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

(1)政企分开要求政府将原来与政府职能合一的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后还给企业。

(2)政企分开还要求企业将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分离后交还给政府和社会,如住房、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

4.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研究开发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化。管理致力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其核心是激励、约束机制。要使“管理科学”,当然要学习、创造,引入先进的管理方式,包括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现代企业制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1

一、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法人制度扩展信誉机制

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促进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而成熟的市场经济需要良好的信誉作为保障。信任和信誉是经济增长的基石。一方面,信誉可以保障市场的交易秩序,这是交易进行的前提。市场秩序的运行需要道德基础作为保障,而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便是信誉或信任。

二、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股份制实现了规模效应

规模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经济发展早期,市场规模的扩大往往伴随着分工的细化,而此时的企业规模也在同步扩大。亚当·斯密认为分工会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经济增长伴随着分工的演进和规模的扩展,而分工演进和规模扩展又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三、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有限责任推动创新行为

除了信誉水平和企业市场规模,创新同样被认为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在他看来,创新是一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通常体现在开发新产品、引入新生产方式、开辟新市场、获取新原料和建立新组织结构这五个方面。

扩展资料

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十四届三中全会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重申了对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十六字”的总体要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现代企业制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在我国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1)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目前,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除了国有和集体资本外,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资本和城乡居民的家庭财产迅速增加,单一的公有产权已经被多元化的产权所取代。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各类资本的流动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2)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基础。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改革效果不理想,根本原因是产权改革没有到位,产权归属模糊不清,资产所有者虚置,责任主体缺位,企业的法人财产权没有很好地落实,政企不分现象严重。只有明晰产权归属,明确各方权责,形成多元化产权结构,现代企业制度才有扎实的基础。否则,就会流于形式,走形变样。
(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激发企业和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积极性。追求产权,以其产权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是各类市场主体的内在动力之一。清晰界定产权、明确权责关系和依法严格保护产权,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产权关系既是一种利益关系,又是一种责任关系。落实了产权,就会增强人们履行信用、遵纪守法、诚实经营的自觉性。当前,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失信行为严重,与没有形成健全的产权制度有密切关系,这也从反面说明,产权制度是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社会信用水平的基础条件。在清产核资时,要依法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的权益,平等对待各方财产,既要防止国家、集体资产流失,又不能把属于私人的资产随意上收为国家或集体所有。
综上所述,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所概括的那样,“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必须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4-13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任何外部环境的改善都无法取代企业内部管理,而企业内部管理之关键在于内部管理的制度化,即建立和健全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

制度作为企业各项活动所应遵循的最高行为规则,规定企业的业务流程、工作程序、议事规则等主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企业的“法律”。企业制度的质量和效率如何,直接体现着企业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绩效,进而决定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努力搞好和推动企业制度建设。

一、制度建设应因企制宜,不可盲目沿袭和效仿。

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没有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企业管理制度,因此,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现状,制定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制度,不可盲目沿袭或套用他人已有的制度,不能出于应付上级检查或认证需要的目的。制度应当具备强烈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否则只能是粉饰门面的工具,成为一种摆设。

二、企业领导应当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制度建设。

制度作为企业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企业所有员工都应当遵守和执行,包括领导在内。制定制度的目的并不是排斥、削弱和限制领导的权力,而是约束其行为,明确其责任,制止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的做法和某个领导说了算的现象,保证制度的权威性和平等性。只有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以身作则,主动接受制度的约束,才能切实保证制定好的制度得以有效执行。

三、制度建设必须依法进行,形成一套完善、科学的体系。

制度的制定是基础,企业必须在法律许可或授权范围内制定制度,不能超越法律。同时,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统筹布局,切忌形而上学。制度之间、制度前后应保持连贯、一致,不能自相矛盾、互不衔接;内容应全面、完整,避免出现“盲区”或“真空地带”;程序设计应当合理,有利于决策和提高效率;用词严谨、规范,保证每个条款都具有可操作性和执行力。

四、企业制度应具有绝对的强制力和较强的执行力。

制度能否有效执行关键在于制度的强制力和执行力,而制度缺乏强制力或执行力不强,常常是企业管理中无形的“软肋”,很多制度都是在执行过程中变形走样。制度不能仅靠人们的自觉行为,必须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保证实施,包括采取最严厉的制裁措施,轻则扣罚工资、经济赔偿,重则撤职罢官,甚至判刑坐牢,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执法不严、有章不循的现象,保证制度的强制执行力和严肃性。

五、任何企业制度都离不开相应的监督机制。

如果没有监督或监督措施跟不上,必然导致领导权力膨胀、权责失衡、管理松弛等现象。监督是制度能否顺利实施的有效保证,企业只有建立配套的监督机制,特别是责任追究制度和督查制度,才能有效限制领导权力、纠正管理松散、执法不力等现象,保证每一个违章违纪行为都能受到相应的惩罚,激励领导和员工都能尽到勤勉和忠诚义务。没有监督,只会导致领导权力的扩张和膨胀,使制度成为腐败的工具;没有监督,再完善、科学的制度都是一纸空文,起不到任何作用。

六、企业制度应当公示,并体现民主和公平原则。

制定企业制度的目是为了执行,而执行的前提是员工了解、知晓制度的内容,这就要求制度公示。制度公示可以在公示栏张贴,或分发制度手册,或进行专门培训学习,从而使制度宣传深入人心,增强制度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对于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应充分征求、听取工会或员工代表的意见,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民主和公平,保证制度的有效和顺利执行。

七、制度应因势而变,不断适应内外环境的要求。

制度在建立以后应保持相对稳定,但也不是一成不变,应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和内部管理的调整进行修改、修订。制度应适合时宜,因势而变,及时剔除滞后的内容,填补“真空地带”和消除“盲区”,保证制度能够真正、有效地指导和规范企业的各项活动和行为,保证制度基本功能的充分发挥,不断提升和促进内部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