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感受――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道德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虽然,其中有落后保守的成分,但更多得是精华;它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挑战,开拓前进的内在精神动力.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厚;其中,
雷锋精神一直闪耀着光芒。月前,老师再次让我们观看了《离开雷锋的日子》,我们重温了那段光辉的岁月。影片讲述了乔安山在不慎撞死雷锋的35年中,怎样背负着沉重的
十字架,默默地善待生活,默默地做个像雷锋那样的好人;真实而客观地再现了乔安山在几十年的内心煎熬中顽强生存的艰难历程:他先是回到“雷锋班”接过班长的方向盘,继续当一名普通战士,然后又随团队转到地方,做一名普通工作,娶了一个农村姑娘做妻子,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无论走得多远,也无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他都没有忘记应该像班长那样做人,也没有忘记定期来到雷锋墓前,向班长汇报和倾诉。当人们终于从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中认识他时,时间的砂轮已经把当年那个血气方刚的“
小乔”打磨成了饱经沧桑的“老乔”了。
影片相当客观地展示了雷锋牺牲了全过程,又非常真切地追述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对雷锋的关注和褒扬,并且对我国当前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深刻反思。最让人动容的,是作品通过深入乔安山的内心世界,把他一生的哀伤、苦恼和欣慰,――呈现在我们面前,具有催人泪下,撼人心魄的力量。看罢影片,我们掩卷长思。每年3月5日,各大媒体都翻箱倒柜,将雷锋的照片拿出来晾晾。 虽然,已经把三月定为学雷锋月了,但三月承载的东西太多了,3.8妇女节,3.12植树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有谁能纯粹的学雷锋一个月呢?更不要说月月学雷锋,天天学雷锋了! 而且, 一说到学雷锋,人们无非就是上街打扫卫生;一说学雷锋,人们无非就是给
鳏寡孤独送点慰问品;而打扫过的街道,往往会不日便的更脏更乱,最后还是辛苦我们的保洁人员,至于送的慰问品,则更是杯水车薪,雷锋见了也会伤心的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雷锋精神呢?。其实,说穿了,雷锋精神就是是一种奉献精神,它讲求 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雷锋对待工作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他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他把自己生命溶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整体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
螺丝钉”。当今之世,我国正在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人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过时。其实不然,改革开放、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十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雷锋精神仍未过时。发展经济,不仅要讲究效益、鼓励竞争,还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共同前进的良好
人际关系。在经济活动中,我们要强调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在思想道德领域,则必须大力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扶贫帮困的美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雷锋以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同志、对待群众,孜孜不倦地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奋斗誓言。雷锋精神表现了中华儿女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崇高思想境界,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不仅在四十年前闪烁着共产党人的道德光辉,而且在今天也完全适应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时代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出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雷锋精神是推动我们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财富,我们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全面理解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以饱满的激情、与时俱进地开展学雷锋活动,并将其代代相传下去。这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呼唤,这也正是广大党员和群众共同努力的方向。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雷锋精神呢?我们不急,先来看一下乔安山是怎样做的。有一次,一位老爷爷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
深蓝色的桑塔那汽车撞倒,随后,汽车转身就跑。而后,又驶过来一辆与其同样的汽车,为了不受诬陷,司机竟开车走了。乔安山在出车途中发现了这位满脸是血的老爷爷。乔安山马上把老爷爷送到医院,并掏出自己钱为老爷爷治伤,又通知患者的家属。可是,老人的儿女因为不愿负担医药费,竟诬陷乔安山是肇事者,还要他赔偿4万元。后来,通过好心人作证,终于解决了这件事,正因此事,电视台还专门采访了乔安山。
又一次出车,乔安山的汽车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快要生孩子的孕妇,他毅然停下车来,送往这位孕妇去医院。谁知,在途中,检查处竟说领导要他停车处置,他不顾那么多,与检查员争辩了起来,最后,一位老奶奶被他的所作所为而感动,下车打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才过去了。乔安山内心激动万分。
还有一次,乔安山与儿子一起出车,他们的汽车陷进了泥潭,整整停留了一夜。路过的一群中学生帮他们把气车从泥潭中推了出来。乔安山正要给大家报酬时,学生们说:“我们不要钱,我们是学雷锋做好事的。”并且还向他介绍了他们的爱心帽子,中间是一个和平鸽,代表的是和平。在这个鸽子的外面,有一颗心围绕,代表的是爱心。乔安山听了后非常感动,他终于明白了,世界上还有像雷锋这样的人,雷锋还活着!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学习学雷锋要与时俱进,不断为学雷锋活动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要牢牢把握雷锋精神的实质,从实际出发,适应发展变化的时代需要。不能把雷锋精神简单地理解为扫扫地等做一件好事,雷锋精神是较高的道德境界,要把学雷锋活动与加强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从法律的角度看,目前社会上缺乏诚信、道德沦丧现象泛滥,不利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决这些问题,在坚持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同时,大力提倡雷锋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深层理论上说,首先,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学习雷锋精神,就要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坚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愿意为国家民族而献身。其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始终心存“仁者爱人”,做到推己及人,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设身处地得为对方考虑,凡是我不愿意别人施加于我得一切事情,我都自觉的不施加于别人,以免别人受到伤害;与别人和谐相处,讲求和睦团结,倡导团结互助,秉承“强不执弱,众不暴寡,富不侮贫”,始终与别人平等相待。第三,谦敬礼让,克骄防矜凡是都要谦虚谨慎,不居功自傲。坚持言行一致,恪守诚信。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究信用,遵守诺言。重视道德的践履,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从浅层理论上说,首先,要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着一个人得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今天,倡导文明礼貌,是继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其次,要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总有需要他人的的帮助和关心的时候。我国自古有“君子成人之美”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作得事,看作是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
社会公德,是有爱心的表现。助人为乐对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关爱他人,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 雷锋虽然被曲解过,被冷落过,甚至被嘲笑过。但作为一个榜样,一个能时刻感动你心灵的因素,他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人40而不惑,对于雷锋,我们也该不惑了。
“人是需要点精神的”,因此,我们总在制造着众多的偶像或者榜样来解除精神的饥渴。有时或许是因为饥不择食,我们把一大堆的偶像供奉起来,试图填充心灵的空白。有时或许因为饥渴太久,总希望能立刻满足口舌的欲望。于是我们的榜样就被刻画成了不食
人间烟火的神。那种可望不可及的高度却一次次把人们心中的冲动和热情磨灭。壮烈和牺牲似乎是榜样的必备条件,而我们的生活却是在平凡中创造激情,不是在壮烈中制造神话。 雷锋虽然死了,社会上还有千千万万的活雷锋。人民需要像雷锋这样的人,社会也需要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雷锋事件,有热心帮助他人的学生,有照顾孤寡老人的,还有许多不知姓名的雷锋……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我愿意用这篇文章号召大家来学雷锋,让雷锋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吧,开动脑筋,从身边最熟悉的人开始,从家乡最熟悉的事开始,从自己最想实现的愿望开始,用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心灵、我们的智慧,了解民族精神,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最后,我们再来回味一下雷锋短暂的一生:雷锋,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班长,五好战士。1939年12月30日出生于湖南望城县安庆乡的一个贫农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在党和人民的培育下,雷锋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1960年参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前,他先后在乡、县当过通讯员,在农场当过拖拉机手,在鞍山钢铁公司当过推土机手,并多次获嘉奖。参军后,雷锋勤学苦练基本功,各项科目成绩都是优良。他克己奉公,助人为乐,为集体、为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把平时积存的200元钱无私奉献给抚顺人民公社建设和辽阳灾区人民,用自己的津贴费给丢了火车票的大嫂补票,主动帮助外出老人,利用闲暇时间担任校外辅导员……雷锋始终“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愉快”。对自己他一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生活上从不乱花一分钱。他认为 “每一分钱、每一滴油都是人民的血汗,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1962年8月,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