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求文言文翻译)

异史氏说:魂随知己,竟然忘记了死。人都怀疑,我却深信。古来倩女离魂,良朋托梦,传说已久,何况春蚕已死丝未尽,知音与性命相关呢?唉!人生“遇合难期,遭逢不偶,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爱。叹面目之酸涩,来鬼物之揶揄。频居康了之中,则须发之条条可丑;一落孙山之外,则文章之处处皆疵。古今痛哭之人,卞和唯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抱刺于怀,三年灭字,侧身以望,四海无家。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物之低昂而已。天下之沦落如叶生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

异史氏说:“一个人的魂魄追随自己的知己竟然不知生死?听到的人都会对此怀疑,我却深信不疑。,知心的情侣,可以离魂相随。真挚的友谊,可使远隔的良朋梦中往会。又何况应举文章是我辈读书人精心结撰缮写;它是否能遇到知音,正决定着我们命运的穷通呢!知己相逢不容易,人生不顺利。行迹落寞,只能空自对影愁叹。生就嶙峋傲骨,不能媚俗取容,失意无计,唯有自惜自怜。自叹穷厄困顿,招致势利小人的嘲侮。多次落榜的人,从人身到文章,都被世俗讥贬得毫无是处。古往今来,因种种原因而悲愤痛哭的人很多,只有怀宝受诬的卞和像你;举世贤愚倒置,能识俊才的伯乐在当今又是谁人!当道无爱才之人,不值得干渴!反侧展望,四海茫茫,竟无以容身。在人生的道路上,大可不必认真、清醒,只须闭眼走自己的路,行心之所安,一切听天由命。天下不凡的人沦落到像叶生这样的人实在不少,但是哪里还有像丁县令那样的人让他们不管生死都跟随他呢?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6
许衡不食梨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者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
译文:
许衡曾经在盛夏时经过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由于行走路途遥远,天气又热)十分口渴,路上有一棵梨树,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安然如常。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许衡)说:“不是自己拥有的却摘取它,不可以。”那人说:“现在时局混乱,这棵梨树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别人丢失的,(即使)一丝一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有教养的人家的)庭院里有果树,当果子成熟掉落在地上时,(有教养的)小孩经过它,也不斜着眼看就离去。那是他家人的教化而所以像这样。“元世祖想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以自己有病(为理由)辞谢了。许衡去世后,四方有学之士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痛哭在墓下的人。皇上特赐谥号为“文正”。
启示:
许衡不吃无主梨告诉我们虽然梨可以无主,但是我们的心是不可以无主的,诚实就是金子,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 为人处事,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要抵挡得住诱惑,诚实待人。
许衡的行为看上去是慎独的表现,但是事实,面对诱惑他没有选择避让,而是面对之,并借此引发他人的好奇心,起到教化他人的目的。
许衡(1209年5月8日—1281年3月23日),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庆路河内县人。金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自幼勤读好学,之后为避战乱,常来往于河、洛之间,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与姚枢及窦默相讲习。
元宪宗四年(1254年),许衡应忽必烈之召出任京兆提学,授国子祭酒。至元六年(1269年),奉命与徐世隆定朝仪、官制。至元八年(1271年),拜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成《授时历》。至元十七年(1280年),因病归怀庆休养。
至元十八年(1281年),许衡去世,年七十三,赠荣禄大夫、司徒,谥号“文正”,后加赠正学垂宪佐运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魏国公。皇庆二年(1313年),从祭孔庙。著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10
咳咳 文科出身的我试试吧~司马迁说:魂会追随自己的知己,竟然这样忘记生死。人们大多持怀疑态度,我却深深的相信。古有倩女离魂、良友托梦的故事,传说很久了,更何况春蚕死去丝却未尽,知音很性命相互关联呢?唉!后面的我真懒得翻译了。。。太长了。。。我都高中毕业一年多了。。。
第3个回答  2018-06-06
意思是说魂随之己经忘记了死人都怀疑我却深信古来倩女离魂梁鹏托梦传说已久何况春蚕死丝未尽之与性命相关啊
第4个回答  2013-09-10
蒲松龄说:“以下内容已被和谐”

文学(求文言文翻译)
异史氏说:“一个人的魂魄追随自己的知己竟然不知生死?听到的人都会对此怀疑,我却深信不疑。,知心的情侣,可以离魂相随。真挚的友谊,可使远隔的良朋梦中往会。又何况应举文章是我辈读书人精心结撰缮写;它是否能遇到知音,正决定着我们命运的穷通呢!知己相逢不容易,人生不顺利。行迹落寞,只能空...

《文学》文言文
让作者的性格由(沉默压抑)逐渐变得(昂扬率真).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作者在农村生活时的两件事情.答:第一件,光明坦荡的乡村人民传阅作者信件;第二件,自然朴素的乡村女孩对作者的关爱.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的句子:文学应该是光亮的,如灯,照亮人性之美.答: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关于文学的文言文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包括“作家作品”“文学体裁”“诗文名句”“古代文化常识”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部分包括“文字”“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古汉语基础知识,及“文言文断句及翻译”“文言文文意理解”等文言文能力部分.“古诗词鉴赏”着重介绍鉴赏方法,意在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高考难点. 现代文...

文言文托梦避过
所谓辟邪,佛经不能辟邪,如您读经后心中的邪念剔除,自然邪不能侵。 3. 文言文讲一个父亲临死分家产 给一个儿子特别少 然后儿子觉得他偏心 “柳璟兄弟有四人,分家很久了,各有自己的户籍,从来就没闹过案件纠纷(或译:从来就没发生过递状纸打官司的事情).柳璟的三个哥哥都已去世,共有四个侄子,柳璟死的时候,...

人之于文学文言文
原文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②也。……和之璧③,井里④之厥⑤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子贡、季路,故鄙人⑥也,被⑦文学,服⑧礼义,为天下列士⑨。注释 ①选自《荀子·大略》。②琢磨:雕琢加工玉石。③和之璧:楚国卞和发现的玉石制成的玉璧。④井里:乡村的通称。⑤厥:未经琢磨的...

文言诗文言文翻译
《七步成诗》文言文翻译: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七步成诗》文言文注释: 文帝: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三国魏文学家。与其父...

求:文言文翻译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
翻译: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竹子...

关于求学的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
文言文翻译《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

《苏轼》文言文翻译
1. 苏轼文言文翻译 这句话是苏轼在阐述自己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的观点时所说的。 这种文学创作水平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也许只有大文豪东坡先生才能,才敢出此语。译文:探求事物的精妙之处,就像击打捕捉清风和影子般飘渺,能够让事物形象在心中清晰明了的人,大概在千万人中也遇不到一个,更何况能通过语言和行为...

苏东坡的文言文翻译
1. 苏轼文言文翻译 这句话是苏轼在阐述自己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的观点时所说的。 这种文学创作水平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也许只有大文豪东坡先生才能,才敢出此语。译文:探求事物的精妙之处,就像击打捕捉清风和影子般飘渺,能够让事物形象在心中清晰明了的人,大概在千万人中也遇不到一个,更何况能通过语言和行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