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中有具有 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高洁品质的人

如题所述

屈原,名平,楚国人,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联齐抗秦。他的主张遭到了朝中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诋毁。楚怀王听信谗言,便疏远了屈原、后顷襄王继位,屈原被放逐江南。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于公元前227年5月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陶渊明陶渊明曾担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职。彭泽县令,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这在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叙述得最为详细。《传》中说他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当彭泽令。他一到任,就令部下种糯米,糯米可以作酒。所以他说:“我常常酒醉,就心满意足了!”他的妻子坚持要种大米。于是,将二顷五十亩田种糯米,五十亩田种大米。 到了年底,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解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辞》。谢谢采纳。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2
古代文人中有具有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高洁品质的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屈原和陶渊明。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政治家,他出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他在26岁就担任了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联齐抗秦。然而,由于遭到了朝中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诋毁,楚怀王听信了谗言,逐渐疏远了屈原。在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感到救国无望,便在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以身殉国,用生命诠释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
陶渊明(约公元365年-公元427年)是东晋末期的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浔阳柴桑人,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他曾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职。他生活的时代正值晋宋易代,官场黑暗,人民生活困苦,他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当彭泽令。然而,他一到任,就令部下种糯米,糯米可以作酒。所以他说:“我常常酒醉,就心满意足了!”他的妻子坚持要种大米。于是,将二顷五十亩田种糯米,五十亩田种大米。在11月8日,他解印辞官,归隐田园,过着“晨夕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他的《桃花源记》更是描绘了一个没有世俗纷扰的理想世界。他以高尚的品格和诗歌创作,成为了后人景仰的对象。
以上两位古代文人都具有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他们的诗文作品和人格魅力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人。
第2个回答  2013-09-25
周敦颐、陶渊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