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可以管理好自己的孩子?

如题所述

我以前在空间里写过一篇“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几点认识”,摘过来供参考。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几点认识
1 父母的表率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时间最长的老师,是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都希望孩子养成好的心理素质,与人为善、心胸开阔、尊重父母、尊敬老师、勤学上进、勤俭节约等等,父母首先要做到,行动上的影响作用远大于语言上的教育作用。比如,希望孩子尊重父母,长大后孝敬父母,你首先要以身作则,尊重和孝敬自己的父母,包括配偶的父母。父母的言行不一对孩子的反作用最大,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程度会降低,甚至鄙视,对父母的正确教育也会画上一个问号,从而很容易接受外界不良影响。
2 教育目的性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多种,但目的应该是一个,也就是说教育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说,孩子小的时候对物件没有价值上的观念,如果孩子有意破坏一件并不贵重的东西,都要进行批评,但如果孩子无意中损坏了一件很贵重的东西,即使你很心疼,也只能是提醒孩子以后小心一些。小孩或大孩犯了错误,大人会生气,甚至非常生气,真想狠狠揍他一顿,这时需要冷静地考虑一个目的性,目的是教育孩子改正错误,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加深对错误的认识,但是绝对不能把大人解气作为目的,大人教育中的错误常常是“把我气得狠狠地揍(骂)了他一顿”,这就是犯了目的不明确的错误,把大人解气作为目的了,而不是把教育孩子作为目的。再者,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受大人当时心情或情绪的影响,高兴的时候大错不管,不高兴的时候小错就打,是错误的。教育孩子要就事论事,一定不要把上次的错误累加到这次。
3 赏识教育
孩子需要大人的赏识,大人要留意孩子的优点和成绩,并经常告诉孩子,经常表扬孩子,表扬的作用大于批评的作用。第一,使孩子树立信心;第二,通过表扬可以使孩子考虑到没有被表扬的那些方面的不足;第三,为了得到表扬会更加努力;第四,心情愉快,事半功倍。表扬和批评一样都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一样的,是让孩子更好,只要通过表扬能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要用批评的方式。可以这样想,你今天上班受到领导的表扬,哪怕你明明知道表扬得有些虚,但你仍然会很高兴,一天心情很好,当天的工作也完成得很出色。反过来,我今天刚一上班就被领导批评了一通,哪怕我明明知道批评得对,我仍然会很不高兴,一天的工作也没干好,说不定明天还要挨批。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4 儿童的自尊心
孩子(哪怕小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孩子一旦没有自尊心,恐怕就很难教育了,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不要当着他的同学(甚至其他大人)的面批评孩子,最好是只有你和孩子两个人的情况下批评,批评过程中就事论事,不要用有损孩子自尊的语言,比如,你没治了、你还有脸回来、我看见你就烦、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孩子等等。孩子大多都会耍些“小聪明”,大人很容易看穿,但是只要无关大局,不伤大雅,尽量不要点破,而就有很多大人为了表现自己的“伟大”,次次揭穿,可悲。
5 诚信教育
听到不少家长说,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就有意不告诉家长,或谎报成绩,甚至修改分数。我可以肯定的说,是家长之过,是家长的一些行为导致了这种现象。或者是家长平时没有诚信的表率;或者孩子成绩不好时,不管问题所在,棍棒相加,悲哉。
6 青春期反抗心理
中学生处在青春反抗期,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看到了一些教育与现实的脱节,并对其扩大化,独立意识加强。这个时期的教育往往最难,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思想空间和行为空间。不要管得太死,要给孩子留有思考得余地,父母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进行引导。打个比喻,小的时候,你告诉他这个果子是甜的,可以吃,那个果子是苦的,不能吃。孩子会听你的,只吃甜的果子。大的时候,你同样告诉他,他不一定会相信,他要都尝一尝,你不要担心,一方面告诉他那是苦的,一方面允许他去尝,这就是给孩子留有实践的空间。但是,有毒的果子绝对不能让他去尝,这是原则,有松有弛。这样,孩子有实践的空间,一般不会去碰毒果。相反,只允许孩子吃甜果,酸的、苦的、毒的果子一概不许碰,孩子不辨轻重,误尝毒果的可能性岂不增加。
7 目标适当
作为父母,都望子成龙,但目标要适实,不可过大,目标过大等于没有目标。例如,我们都希望孩子成绩越高越好,比如孩子有80分的成绩,你可以85分作为期待的目标,在孩子看来目标并不遥远,不管成与不成,孩子会努力争取;如果你以95分作为期待的目标,在孩子看来很遥远,想着即使努力也难以实现,于是孩子会放弃努力,岂不事与愿违?再者,人都有能力的限制,经过努力没有达到目标也不可过责,否则,孩子会怨你不了解他的努力与辛苦,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以后会放弃努力。
8 与孩子交朋友
与孩子具有朋友式的关系,对于教育孩子是大有帮助的。经常有家长埋怨,孩子与同学之间有说有笑,有说不完的话,和家长却什么话都没有,错在谁?在家长。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最和谐的交谈往往以平等的关系为前提。比如,同事之间可以很自由的聊天,建立很好的关系,但与领导谈话一般要谨慎的多。我们都有这种经验,同样的一句话,朋友说的或是自己很不喜欢的人说的,效果大不相同。如果是建议,朋友的建议可能采纳,而你不喜欢的人的建议难被采纳。如果是批评,朋友的批评,你可能接受,从而反思或改进。而你不喜欢的人的批评,只会使你反感。我们教育孩子,是希望孩子做的更好,批评孩子,是希望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你的教育和批评能否达到预想的目的,效果如何,与你和孩子之间是否具有朋友关系密切相关。比方说,和小孩说话,站着说和蹲下来说效果大有区别,蹲下来使小孩产生平等一些的感受,容易沟通。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沟通中要建立一定的平等关系,包括年龄上的平等。比方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一部分内容没有理解,心理沮丧,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我会说,别着急,这部分内容确实比较难懂,爸爸小的时候学这部分内容也是遇到困难,着急的不行,后来老师怎么怎么讲,我怎么怎么考虑,才把这部分内容彻底弄明白。孩子遇到思想上的问题也用类似的办法开导,效果很好。这就是与孩子建立年龄上的平等。大人不要害怕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不足,要使孩子知道人(包括大人和孩子)都有不足,都有缺点,都会犯错误,这不可怕,只要努力改进,争取进步,就是好的。这样说,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只会提高,而不会降低。
9 提供有力的帮助
孩子和大人一样,会遇到各种困难,包括学习上、思想上等,需要大人的帮助。这种帮助要切实、符合孩子的心理程度和理解程度,避免空洞的说教,有能力就帮,没有能力就明确告诉孩子你帮不了,再想其它办法,不可不懂装懂,长篇说教,与事无助。帮助孩子要亲临其境,不能想当然。打个不一定很恰当的比喻,孩子被大石挡路不知如何过去,你作为家长不能斥责孩子“真没用,这么小块石头就挡住过不来了!”,也不要站得远远地说“过来,过来。”。我认为,有能力你就把挡住孩子的石头搬走;或者,帮助孩子越过去,伸出一只手或一个指头给孩子,使孩子增加信心,一个指头的作用远大于一大堆空话的作用。再者,引孩子绕过石头,然后让孩子回头看看,石头确实已在身后了。孩子遇到的困难,不管大小都要认真对待。有的家长,孩子学习上有些吃力,问难一些的问题时,能够耐心指导;但问到很简单的问题(或者大人认为过于简单)时,横加斥责,几次过后,孩子再有问题不敢问了,小问题逐渐积成大问题,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大人后悔莫及。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1
1、家长切不可先灰心,即便是灰心,也不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家长要一直坚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以的!

  2、要经常鼓励孩子,切不可在孩子面前说令孩子灰心的话,如“你怎么这么笨呀!”、“这么简单的题也能错?”、“你看***考的多好!”类似这样的话当免即免,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卑,自觉不自觉地就想到“我为什么会怎么笨......”这对孩子今后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当然不能一味地夸赞,否则小孩子会有高人一等,盛气凌人的感觉,对今后与同学、同事相处是一大弊端,可以适当的让孩子受点委屈,在家受委屈总比在外受委屈强吧!

  3、马虎是学习中的一大忌,会的题做错那就是不会,这话可以这样想,但最好不要对小孩子说,他们理解不到这种程度,不妨换个语气,如"这道题既然会就要把它做对,要不然老师以为你不会呢!没准老师会以为你是一个笨小孩呢!要抓住重点,小学生在意的是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形象!

  也可以采取惩罚措施,如马虎一道题罚做5道,再马虎再罚,让他不敢马虎。

  有些孩子总拿马虎当借口,有时,他根本不会做这道题,可他却说成是马虎了,这样大人也就无话可说了,千万不要让他有机可乘,马虎就是不会,要证明自己会,就别马虎!

  4、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不适应学习学到很晚,一坐坐很久的学习环境,你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他,这几道题40分钟做完,做完后就可以玩半个小时,半小时的诱惑对小学生来说应该是不小的吧!之后再学40分钟,再玩半小时,反正时间多的是,这样总比一坐坐几个小时却不爱学或学不进去要强!

  但事先要和他讲明,要么选择一直学,爱学进去不学进去,严密选择学40分钟,玩30分钟。如果在40分钟内学完该时段所学科目,如20分钟就学完,而且做的很不错,那就玩50分钟,把剩余时间都用在玩上,家长千万不要吝惜玩的时间,我认为对于小学生,玩应该是第一位,学习是其次!玩的时间要和学习的时间差不多!

  5、可以不必在学生身边看着他学习,给他40分钟,让其自己想,不管会不会,都只有40分钟,之后再帮他检查,给他讲他不会的。

  不要一发现他做错就给他纠正,让他独立做完,自己先检查,认为无误后,再给家长看(锻炼独立)。

  6、不要每次在孩子学习时都很严肃,很可怕的样子,让孩子畏惧进屋学习,可以将屋子布置成乐园,让孩子自己想进,而非被迫进入。在孩子学习时,40分钟内无论他干什么都不要说他,哪怕他在玩!你只需在床上(沙发上或离他较远的地方)拿一本书看,最初只需让他感觉你不在监督他了。拿本书知识做做样子,当他走神时咳嗽一声,以示提醒。我认为以后就可以养成习惯了。

  7、对于孩子所学内容,你要表现的很好奇,很不解,比他还不懂,甚至要作到向他请教,让他感觉他很了不起,让他心甘情愿地给你讲解他所学内容,(以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而非让他感觉你什么都懂,只是在看着他!

  对待孩子需要有耐心,当初你可以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话,现在只需用一半的耐心就可以。要将心比心!

  如果你向一位大学教授请教,你是希望他和颜悦色地给你讲解呢?还是希望他一味地挖苦讽刺呢?孩子与你一样哦!

  当然这也只是我自己的观点,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所以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于这种教育方法,只要找到好的,适合自己孩子的,那么我相信,您的孩子一定会大放异彩!
第2个回答  2014-01-06
孩子首先应该着重于引导,而不是管教,管教是一种过于严肃和严厉的词语。如果孩子比较老实,则老师就可以严厉些,家长则可以表现得平常些,并且起到安抚孩子内心的作用,一但老实的孩子把家长当成了真正的心灵归宿,并且家长善于引导,则孩子比较难偏离轨道。如果孩子不老实,很调皮。首先一个小孩子调皮基本上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引起注意,想得到重视。这种孩子通常有很强表现欲,但是骨子里有一点自卑。因为他们对“长辈”这类人其实是带有一种敬畏的。可是他们的性格有一种占有欲,就像有些小狗看见主人抱其他的小狗都会搞怪一样,所以表现出来的样子经常是很顽劣的。
这样的孩子,通常没事的时候老师家长应该表现出对他很感兴趣的样子,并且某些小事上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例如他们想买吃的,玩的,只要事情不大,尽量满足。但是如果在一些事情上犯了错误,一定要严厉职责。在职责的时候,应该多说,而不应该上去就打或骂。说什么呢,说一些道理,然后要表现的对他很失望。接着就停住,让他自己一个人待着去,吃饭可以不叫他或随便叫叫他,保持一种相对冷漠的态度。第二天,也是一样,即便他们可能还不太会“思考”这样反常的态度通常会让他们很纠结。他们会有一种宁愿被打被罚,也不愿意冷战的感觉。然后,不过1天,情况好的,就会着急,主动来跟你“搭话”。这个时候可以把话题往他的错误上引导,成功引导并且他有一点懊悔的态度以后,就可以讲一些语重心长的话了。但是仍然保持一定的冷漠,知道他主动认错。这里要注意一下,认错,不一定是口头的,可以看行动。作为父母,你必须要了解孩子,了解了孩子就自然会知道他们是不是处在一种很懊悔,很抱歉的状态。然后伺机让他们自己对他们之前的错误做一番总结。这个时候,可以慢慢恢复以往对他们的“兴趣”和尊重了。管教一个人,通常是施以武力的惩罚让他知道“你(代表家长、学校、公司、公安、法律)”的厉害,尝到“做坏人”的苦头,不敢做坏人;而引导一个人,则要善加利用“重视、关注”让他知道“做好人”的好处,尝到“做好人”的甜头,发自内心地想去做好人。一种是暂时的,一种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带孩子是一个事业,你可以选择方便地用武力来限制他的行为,但是你永远限制不了他的思维,或许总有一天会爆发的。你还可以选择用全心全意的爱跟重视去引导他,发现世界美好的一面,让他向往着美好,从而让自己越来越好。也许在引导的过程中,你会很麻烦。但是,孩子可以一天一天真正地变好,从里到外地变好,这也很激动人心不是吗?
第3个回答  2014-01-01
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还有可以请你看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其中有很多详细的事例,会给你很多启示。
第4个回答  2014-01-01
给孩子做出个好榜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