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失去后才知可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如题所述

人的一生总是忙忙碌碌,除了工作、学习、吃饭、睡觉外,剩下还有多少时间花在友情、亲情、爱情上呢?所以人也一直矛盾着。许多人拥有友情、亲情、爱情时,并不十分在乎,一旦失去时,才知道可贵。我,又何尝不是呢?
2003年8月2日,是我今生永远忘不了的日子。这天是“皇马”第一次访华的日子。更是父亲去世的日子。
那天,我因为一些事务正在上海。下午五点,突然接到爱人打来电话,电话中爱人哭泣着,断断续续的声音告诉我“父亲不在了”!这如同晴天霹雳,我一下子感到大脑一片空白:三天前我在家时还是活生生的人,今天就没了!我在电话中冲着爱人大喊:“叫救护车了吗?”爱人只是不停的哭,说“没用了……”
镇定了好一会,我清醒了些,叫了出租车直奔火车站。因为出省的出租车要到公安局备案,我只能坐火车。火车上,我问清了父亲出事的原因:中暑!我知道他一直有高血压的,天气热夺去了他的生命!
列车在飞驰,我思绪如潮,想到了很多很多,跟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像电影一样浮现。
父亲在上海工作,老家在江苏镇江,跟我们聚少离多。只有在暑假,我和弟弟才会去上海和他团聚。
儿时,在漆黑的夜里,他冒着大雨给我买馄饨,喂给半睡半醒的我吃;大热天自己舍不得喝一口,把单位发的汽水扛回家给我们兄弟俩喝;扛着我逛上海动物园、城隍庙;为了供我们兄弟俩上学省吃俭用,加班加点地工作……
我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想过这么多他的好,而在平时我一味地为退休在家的他“罗嗦”“小气”而感到心烦。现在想来,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他关爱晚辈、勤俭持家的美德。
下了火车,我叫了出租车从镇江直奔家中。而这时父亲已经静静地躺在冰棺中了,是那么的慈祥,那么的宁静。我没有听到他最后的叮嘱!
俗话说:“得到的不知可贵,失去的才知珍惜。”父亲在的时候,我不以为然,当他永远走了的时候,我才发现他是多么的慈祥,多么的可贵!我这才发现,离家之前我给他剪了指甲,稍稍能给我一些安慰。可我平时为他做的太少了!
人就像落叶一样,总有飘零的时候。那天对于我来说似乎很遥远。父亲也许去了天堂,尽管我不知道天堂在哪里。如果有一天,我也去了天堂,我一定会去找父亲,好好照顾他,弥补过去留下的遗憾!
朋友,我们为什么非要等到失去才知可贵呢?非要在他不在时才去追寻他的存在呢?让我们做个不悔的人,去好好珍惜身边的一切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02
韩国端午祭成功申遗 我国端午节仍然有机会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这一消息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应,网友在各大社区纷纷留言,称“这是严重的文化侵略!”、“我们已经把祖宗给忘记了!”“‘端午’被韩国‘端’走了”……
韩国江陵端午祭和我国的端午节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对我国端午节“申遗”有没有影响?我们应得到什么启示?
巴黎传来韩国江陵端午祭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各大网络论坛上马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评论,大多数网友对韩国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遗”难以接受”。民俗学家则表示,韩国“申遗”成功,不会影响我国端午节“申遗”。两国“申遗”之争属盲目炒作,我国建立传统文化保护机制才是根本。
网友:愧对屈原愧对列祖列宗
专家:不存在两国“申遗”之争
“屈原如果还活着,他肯定会说:我以后是韩国人了!真是愧对屈原啊!”
“现在我们过洋节,穿洋装,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失去了自己的节日,就快失去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了!我们已经把祖宗给忘记了!!!”
“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被韩国人抢注而默哀!!!!”……
这些都是在韩国“申遗”成功后,在各大网络社区出现的网友的帖子。
当然也有一些网友进行了深刻反思:“看看我国现在一些‘申遗’成功的地方,他们利用祖宗留下的遗产干什么了?无非就是门票涨价,地方政府收入增加,他们有对遗产做保护了吗?还是不要一窝蜂去争这个世界遗产了吧,实实在在地做好遗产的保护工作吧!”
与网友的激烈反应相比,民俗学家的反应显得平静了很多。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宋俊华博士表示,其实,韩国江陵端午祭与我国端午节不是一回事,韩国“申遗”成功后,我国的端午节仍可“申遗”。因此,不存在两国的“申遗”之争,以及韩国“胜出”的概念。“媒体似乎是在有意炒作这个话题,以此吸引眼球。”
韩国友人:保护传统文化是根本
民俗学家:“申遗”不是抢注商标
金向相是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的韩国人。他说,韩国政府和民众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孔孟文化在韩国相当流行。韩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相当于副总统级别,由此可见韩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金向相说:“现在中国人对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的反应是正常的,这与此前韩国人对日本将韩国特产泡菜出口到全世界的反应很类似。泡菜是韩国特产,但世界上第一个将泡菜出口的国家却是日本。当时韩国民众非常气愤,但韩国人还是理智地吸取教训,开始重视韩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保护。中国人也应理智看待这一问题。”
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出来之后,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大社会学系教授高丙中的电话就一直响个不停,作为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民俗学会的秘书长,高教授对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的反应比较平静。
高教授反对将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看作是文化掠夺。他认为,这种说法一是误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目的,二是把“申遗”和注册商标混为一谈,“‘申遗’是把文化的代表作品提出来,让全世界都能知道和分享。这与商标注册是两码事,不是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以后中国人再过端午节就要交费了。”
高教授说:“文化是大家可以共享的,不像面包,你要是多咬了一口,我就会少咬一口。千万不能拿看待面包的眼光来看待文化遗产。”
宋俊华博士也表示,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种民族的东西有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比如,在我国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报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反思:为何民俗“失去”才知珍贵
启示:建有效机制保护传统文化
不过,无论专家怎么解释,韩国人的“申遗”行动仍刺痛了中国人的自尊心。“为什么外国会对我们的民俗节日感兴趣?而国人又为什么只有在这时才意识到珍贵呢?”新浪社区上一个网友的提问引发了许多人的思考。
对此,宋俊华博士认为,国人把传统的东西看作是我们的文化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这一点很可贵。但是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是抢夺了中国的文化遗产,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建立有效机制,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宋博士说,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该更充分考虑传统文化的延续。他介绍说,目前国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将出台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加大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两国端午节不是一回事
中国端午节:端午节又俗称端阳节、端五节、天中节,除汉族外,还有满、蒙、藏、苗、彝、畲、锡伯、朝鲜等约28个少数民族庆祝这个节日。我国的端午节很早就传入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端午节源于我国远古的祭龙日,用龙的威慑力驱除所有的灾疫邪祟。以后才渐渐加入了纪念地方性名人的内容,例如长江中游湖南、湖北楚地纪念屈原。
韩国江陵端午祭: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市市民祈求丰收和安康,举行摔跤、荡秋千等游戏的大型民俗活动。据韩国学者考证,端午祭的内容在“朝鲜时代”南孝温的《秋江集》就有表述,因此江陵端午祭的由来可追溯到1000年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