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求解

如题所述

习惯,指长期逐步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叶圣陶先生曾要求人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认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杠杆。”指出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肩负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任。“”这个主题很大,范围也很大,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今天就在一个小的范围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仅供参考。现代学生基本存在下列问题:1、听课走神: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转移是小学生上课走神的内因,二是有些学生对某一门功课没有兴趣,时间久了,就不愿意上这门课;三是教师讲课艺术性差,没有吸引力,在教学中不能面向全体,使一部分学生不能真正的参与教学过程中,也是小学生上课走神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意调节教学的节奏、密度、容量,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大力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信。课堂上尽量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经常引导他回答问题。他们稍有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给予关注。不定期地找他们谈话,对他们表现出亲切、关怀的态度,并诚恳地说明老师愿意帮助他,使他对老师产生信任。经常让他们学得轻松,逐步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增强教学的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要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注意提醒容易走神的学生(边讲边走到他面前,眼神动作提醒就可以了,免得影响全班),帮助他们克服干扰,认真听课,参与学习。2、粗心大意:粗心大意是不少学生的通病,有的表现为丢三落四:学习和考试中常见于抄错题目,看错要求,漏答试题。比如答数学题目,他们往往抄错符号、运算中忘了改变符号、去括号时忘记乘括号外的数字等。还有浮躁的性情:比如有些学生好玩,坐不住,老师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未能及时训练矫正,以致学生做作业时,心不在题上的特点。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浮躁的性情,表现在学习和考试中就是无法专心听讲和答题。而学习基础还不错的学生,认为自己成绩好,题目“不难”,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抛却了应有的谨慎,而粗心大意。也有的学生是因为紧张而产生粗心大意的。在教学中就可以进行一些旨在考察提醒学生细心的训练。如动笔前先仔细看一到两遍整个题目,答任何一道题之前都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领会问题的要义。答题完毕,不要草草交差,还应严格检查一遍,看是否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是否每道题都作了答,必要时,还可以从答案倒推过去,以检验自己是否答准确了。同时教育学生保持平常心态对待每一次作业和考试。时间长了,学生一定会训练有素,就不会犯粗心大意的毛病了。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出错的字或题抄下来,找规律,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粗心大意。多进行一些口算训练等。3、拖延磨蹭学生有了学习任务却不去完成,一拖再拖,把时间先玩了或在学习中边玩边学,磨磨蹭蹭,结果学也学不好,玩也玩不安心。天长日久,形成对学习任务厌烦、忧愁的不良情绪。造成学生拖延磨蹭的原因有很多。或是学习兴趣不浓或是任务太难太重望而生畏,或是没有时间观念,或是任务不太具体……教师必须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业布置适量,目标意识趣味性强,加强任务检查,讲评确实做到让学生感到完成任务的收获。对时间观念不强的学生,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让他们为自己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订个计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下来,并每天自己监督完成情况。 4、书写潦草书写潦草是小学生不认真学习的一种表现,也与教师的书写表率或要求不严有关,还有只重视分数而重书写的原因。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书写也是必学的一课。比如要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对书写产生兴趣,养成习惯。平时的作业、作文、测试等都要将书写纳人评分项目,适当增其所占的比分。教师要定期评讲,对书写较好的作业、作文、试卷等以“小展览”等方式,公诸于众,以提高学生注重书写的意识,增强书写的信心。还可以采用书写比赛的方法,既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又能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教师应从哪方面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呢?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需要从小节入手,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耐得住性子,从多渠道,多角度,多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我们老师要从低年级起,齐抓共管,慢慢的一个轮回下来,学生绝对会有一个全新的转变。1、审题习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审题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拿到题目后,不要盲目的答题,而是要多读,多想、读出深意,引导他们一边读一边思考:“读了这一句,我可以想到些什么,求出些什么?”从而让学生彻底得将题意弄清,以达到良好的审题效果。按照上面的方法,坚持长期指导和训练,做到持之以恒。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每次做练习或者考试,要督促学生仔细读题,要他们自己说出题目意思,并训练他们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的意义。2、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课堂学习活动”是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关注全体)3、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遇到疑难则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科学发现和科学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4、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是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仅能体现学生对待学业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很多错误,并非是由于不理解知识造成的,也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造成的,而是由于书写不规范、不清洁或不工整造成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书写要严格要求,尽量做到以书上的为范例、为标准,对容易写错的地方,要提出来作特别强调,一定要写好,不能随笔带,否则,会使“2”和“7”相混,“4”和“9”相混,“等号”和“2”,“小数点”和“1”相混等;要教学生正确使用橡皮,不要一擦了就马上写在上面,弄得一塌糊涂;要讲究书写格式,不能让竖式中上步结果的位与下步结果的位相混;作图的题目一定要用铅笔;竖式计算要用直尺等。这样让学生养成了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书写规范、清洁、工整,才能减少学生作业中不必要的错误,提高数学成绩。5、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做完作业,先验算,发现问题再看书,看例题对照检查,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长此以往逐渐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6、充分利用草稿的习惯 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作业本或试卷上常常弄得墨迹斑斑、一塌糊涂,涂破擦破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加强作业卫生教育,让学生学会利用草稿,充分发挥草稿的作用,使学生养成利用草稿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作业清洁、美观,而且能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率。(习惯用草稿的同学大力表扬)7、改错的习惯改错是指学生把做错的题加以改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学习过程中,错是难免的,但错误往往是进步的阶梯。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错误。平时,作业、试卷等下发后,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做错的地方,分析并弄清自己做错的原因,看看是自以为是还是粗心大意,是理解错误还是书写不好等;查不出错因的,要向他人请教,直到弄懂为止,否则,会酿成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恶果,还可以要求学生用一本特定的改错本把原题和自己做错的原原本本地抄下来,在错误处作旁批,指出自己错在何处,为什么错等,并把正确的解答写出来。这样养成了改错的习惯,才能使学生及时改正,吸收教训,争取不范类似的错误。 8、复习的习惯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学生的这些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养成的,只要我们老师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心,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