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跨国公司的内部化啊?有什么具体的啊?

要具体一点的
主要是内部贸易转移定价方面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中的转移定价 一、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及转移定价 跨国公司经营全球性的特殊性导致了其内部贸易和转移定价的形成。一般来说,跨国公司的贸易活动分为企业外贸易活动和企业内贸易活动,即向企业集团外顾客出售产品和向企业内部其他公司转让产品两种不同性质的业务活动。其中后一种活动就形成了企业内部交易,而企业内部交易通常采用“转移定价”。转移定价,不同于企业外部贸易所采用的国际市场价格,是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之间、海外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约定的出口和采购商品、劳务及技术时使用的一种价格。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种:(1 )资金融通转移定价。指跨国公司内部交易中,大大提高从母公司或其它子公司进口货物的价格,使利润以支付贷款的形式汇出。并通过借贷资金利率的高低,影响关联企业的成本及利润水平。(2 )有形资产转移价格。指跨国公司内部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的出租和转让的调拨价格。(3)无形资产转移定价。指跨国公司内部进行提供管理、 技术与咨询服务、商标等无形商品时的价格。 内部交易的特征是内部商品调拨,这也是转移定价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在内部交易中,商品所有权只是在企业内部各系统之间移动。从企业整体角度看,商品的价格并不重要。由于转移定价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市场供求的影响,而是根据子公司所在国的具体情况和母公司在全球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管理需要而人为制定的。跨国公司的决策者可在很大程度上随意给企业系统内部的商品定价。所以,转移定价就不仅成为企业内部交易和偿付的方法,而且成为企业调节内部经济关系,避开公开市场缺陷,扩大企业总体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手段。也就是说,实际上,转移价格策略只是跨国公司内部的一种会计手段,其目的在于使整个公司的长期利益极大化。一个跨国公司由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子公司和附属机构构成内部交易体系,将公开市场上的交易转化为公司内部交易,就可以避免由于各国环境的差异,造成企业面临不完全竞争或有缺陷公开市场而难以通过公开市场交易实现其全球利益最大化的情况。内部交易和转移定价为跨国公司克服贸易障碍,减轻税收负担,降低交易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合法的有效手段,使跨国公司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内部交易及其转移定价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据统计,当代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内部交易已占世界贸易的30%以上,另外,80%的国际技术贸易也是在同一企业内部发生的内部交易。以美国为例,1984年美国出口的43%是在跨国企业集团内部有关公司之间进行的。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的商品进出口也有1/3是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而这些内部交易的完成都应用了转移定价这一策略。 二、转移定价的作用 1、逃避税收。主要指逃避所得税与关税。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避税天堂”(TaxHeaven),因其所得税极低而得名。跨国公司可通过设在其避税地的子公司低价收购,高价卖出,尽管货物和款项均不通过避税地,但帐面上的这次周转就使卖者子公司“低价”出售而无利,买者子公司高价购买亦无赢利,而设在避税地的子公司则取得了双方利益,减轻总公司税赋。另一种逃避所得税的方法是利用不同国家(地区)税率上的差异,如由高税率国家向低税率国家出售技术或劳务时,采用调低转移价格,以降低低税率国家的进货成本提高其利润,反之亦然。这样,盈利从高税率国家转移到低税率国家,使整个公司的税赋减轻。不仅如此,由于关税是从价税,跨国公司在进行跨国内部贸易时,可利用不同国家(地区)的子公司,以较低的发货价格,减少纳税基数和纳税额,降低进口子公司的从价进口税。至此,不难看出,跨国公司运用转移定价逃避关税与所得税的影响正好相反,少纳进口税就得多纳所得税,一般来说,所得税赋要重于进口税赋,故跨国公司权衡利弊,通常优先考虑所得税因素。 2、规避风险。这里的风险包括:(1)减少或避免外汇汇率变动风险。金融危机以来,各国货币汇率波动很大且频繁,致使跨国公司面临贸易中的交易风险,也面临资产的外汇风险,一般跨国公司采取货币转移的方法和“提前与错后”付款的方法来防止,但利用转移定价可以加强这种方法的有效程度,从而使风险进一步降低。(2 )避免政治风险。东道国政府没收或国有化是跨国公司所担心的,尽管跨国公司可以采取一系列方法,如参加投资国政府的投资保险计划,雇佣当地管理人员,使东道国拥有公司的股权等,将部分风险转嫁出去,但在具体投资中,跨国公司常常使用转移定价对子公司实行更高的销售价格、索取高额服务费、压低子公司出口商品价格等使子公司陷入财政赤字状态,成为空架子,从而将投资利润从东道国转移出去,将风险降至最低。(3 )对付价格管制。为维护本国市场和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保护民族工业,东道国制定市场价格控制政策。为避免东道国倾销等指控,跨国公司利用转移定价提高成本以提高产品价格,同时,为避开东道国的最终产品价格管制,跨国公司将产品或生产该产品的中间产品以高价转嫁给子公司,形成高成本,提高产品售价,赚取高额利润。 3、调拨资金。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需要利用众多的资金布场, 从整个公司体系内部各单位统筹资金额度,并希望能尽早收回投资,但是许多国家都实行不同限度的各种管制,为此,利用转移定价,使各子公司对母公司的各种生产、科研、管理等支付高额费用,对子公司高价售货或低价购买,从子公司抽回资本。类似作法还有:把资本从低利率国家转到高利率国家,或当某个国外公司存在扩大投资的良机时,将于公司的资金及时转移出去。 4、获得竞争优势。 转移定价是跨国公司获得竞争优势的制胜法宝。跨国公司在海外新建子公司时,可以凭借整个公司体系的资金等实力,运用转移“低价”,为新建子公司供应低廉的原料、产品和服务,高价买进子公司产品,帮助子公司迅速打开局面,树立良好信誉,站稳脚跟;当跨国公司的某个海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时,总公司以转移低价,不惜血本,维持低价倾销,集中财力、物力支持在那里开拓市场的子公司,直至把对手挤垮,最终占领市场。 5、减少利润过高带来的麻烦。跨国公司进入某个新市场, 必然引起同行关注,它的失败是前车之鉴,但成功却是无声号角,引来竞争对手纷纷“抢滩”,易引起对市场的重新划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30
内部化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英国里丁大学的巴克利(P.Buckley)和卡森(M.Casson)及拉格曼(A.Rugman)提出的。其提供了与垄断优势理论不同的研究思路,其理论有力地解释和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跨国直接投资行为,,一度被称为跨国公司理论的核心,至今仍然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流理论之一。

内部化理论把市场不完全性作为分析研究问题的基本前提,指出市场不完全或垄断因素存在会导致企业参加市场交易的成本上升,企业就会创造内部市场进行交易。这里理论所指的市场不完全性主要是指中间产品市场,包括半成品、特别是技术、信息(渠道)、营销技巧、管理方式和经验等无形资产市场的不完全性。市场不完全性导致许多交易无法通过外部市场来实现,即使实现,企业也要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必然促使企业创造其内部市场进行交易,企业便获得了扩张力。这一内部化过程如果跨越了国界就是对外直接投资。不难看出,内部化理论所指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质不在于资本的转移,而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理与控制权的扩张,其结果是企业管理机制替代市场机制来协调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和配置资源。内部化虽然也要支付代价,但对外直接投资的内部化收益会远远超过国际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内部化成本。

内部化过程分析表明,理论所指的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下面五个方面来体现的:

(1)当买卖双方因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过高难以成交时,可通过并购或新建子公司使交易在企业双方内部进行,从而避免或减少了交易成本。

(2)当市场存在某种双边垄断僵局,交易条件不稳定,经营活动不确定性增加时,通过直接投资企业相互参股或并购建立较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从而使经济活动获得一定保障。

(3)拥有内部化优势的企业可获得内部化的收益。跨国公司内部市场可将子公司的经营活动置于统一的相互依赖控制之下,充分应用包括差别定价、转移定价等手段提高公司的整体经营效益。

(4)当政府通过税收、汇率政策等调控手段对外部市场干预时,跨国公司可通过内部化来减少某些无效干预。

(5)市场内部化后,企业新增交易的边际成本接近为零,其违约的风险也近乎为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可见,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真正动因和优势是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网络以较低成本在内部转移这种优势的能力,并不是企业特有技术优势的本身。这种直接投资实际上更多属于工业组织理论的范畴,难以完全用国际资本理论来解释。应该说投资者要避免海外投资的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运营资本,况且在非完全竞争条件下,资本市场的专业化会比企业做得更好。只有当投资企业与受资国存在不可能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获得的互补优势要素时,对外直接投资才能发生。因为只有进行直接投资,才能以较低的成本将优势转移到国外,对自己的优势进行全面的控制,最大限度地获取优势带来的收益。同时,不是孤立地强调企业已拥有的特定优势,而是在内部化中不断地整合优势发展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