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一、考察单位犯罪意思的问题意识
与德国、日本尚在为法人或者单位⑴是不是具有犯罪能力而争论不休的情形不同,在中国,处罚法人即单位犯罪早已成为现实。《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并且在《刑法》第31条中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即对单位犯罪采用“两罚制”。只是在单位犯罪的处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区分单位犯罪和单位中的自然人犯罪。
单位是由众多的自然人组成的有机整体,它的思想或意思,是通过作为其构成要素的自然人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形成的,它的行为也是通过作为其构成要素的自然人以业务活动的形式实施的。作为单位成员的自然人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单位的构成要素,他的思想和行为是单位的现实组成部分,从属并服从于单位的整体意思;另一方面,他又是具有自己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个体,他完全可以作为区别于单位并独立于单位的社会关系主体,独立处理自己的事务。单位成员的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其在单位犯罪活动中,他的行为,既可能是单位犯罪的组成部分,也可能是他本人意思的体现。因此,在单位犯罪的认定中,首先必须考虑,作为单位业务活动而表现出来的单位成员的行为到底是自然人意思的体现还是单位意思的体现。⑵否则,便难以认定单位犯罪。不仅如此,在我国,和自然人犯罪相比,某些单位犯罪的场合,其入罪的标准比较高,一般为自然人犯罪数额的3到5倍;对其中的自然人的处罚也比较轻,如按照《刑法》第390条和第393条的规定,自然人犯行贿罪的场合,最高判处无期徒刑,但单位犯本罪的,对自然人最高则只能判处5年的有期徒刑。因此,刑事司法实践中,单位犯罪已经成为刑事辩护的一个重要思路。⑶分清单位犯罪和单位中的自然人犯罪的界限,不仅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在判断单位业务活动中自然人的行为到底是单位行为还是自然人本人的行为时,最为关键的是看该行为所体现的是单位意思还是自然人本人的意思。在属于前者的场合,可以说是单位犯罪的体现;相反地,在属于后者的场合,可以说是自然人犯罪。
二、考察单位主观意思的具体路径
区分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的关键是,作为单位业务活动之一环的行为所体现的,到底是单位自身的意思还是作为单位组成人员的自然人的意思,而不可能是其他。因为在单位通过其组成人员的自然人的业务活动造成了一定的法益侵害结果的场合,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人们都会将其视为单位活动的结果。只是,犯罪是客观侵害和主观责任的组合,即便从现象上看,可以将某客观侵害结果归结为单位自身,但在该结果不能体现单位的主观意思或者说不上是单位主观意思的体现时,仍然不能断定单位构成犯罪。从此意义上看,区分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界限,就是看该行为到底是否单位意思的体现。
众所周知,无论是从单位(法人)制度的一般原理还是单位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单位意思只能来源于作为单位组成人员的自然人的意思活动;其中,单位领导在单位意思的形成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单位意思的形成上,“单位集体决定或者负责人决定”说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国的实践也是如此理解的。有调查显示,实践中大多将一定身份人的意思认定为单位意思。如单位法定代表人的意思必然认定为单位意思,公司总经理的意思也必然认定是单位意思,分管该项工作的副总经理或者负责人的意思也是单位意思,对公司行为具有决策权的人的意思也是单位意思。⑾只是,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单位组成人员的自然人,毕竟是和单位独立的人格主体,其身份具有二重性,其所表达出来的主观意思是否是单位自身意思的真实表现,尚有待判断。而进行这种判断的客观基础不外乎是表明单位组织体自身特征的各种客观要素。因此,在判断单位的主观要件时,不仅要考虑单位领导或单位全体成员的集体决定所体现出来的意思,而且还得考虑单位自身的固有特征,包括单位的业务范围、议事程序、监督机制、文化氛围等自身特征,特别是单位的监督机制,在判断单位组成人员的行为是否是体现单位自身意思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鉴别作用。具体而言,在判断自然人的行为是否单位意思的体现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就单位领导(包括单位代表机关的组成人员以及被授权的中层管理人员)而言,其主观意思原则上可以看作为单位自身的意思;在依照单位领导的意思而行事,结果引起了法益侵害结果的场合,可以将该结果归结于单位自身。但例外地,如果单位领导违反单位自身的目标、议事程序、监督机制、习惯等,擅自决策,导致单位在业务活动中,造成侵害法益结果的时候,由于该种决策不能说是单位自身的意思,因此,单位对此可以不承担刑事责任,而仅只追究单位领导自身的个人责任。这种情况,可以看作为我们常说的“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的情形。但在做这种判断的时候,必须慎重。在单位内部,位高权重的领导者依据其权限做出犯罪的意思决定时,仅以单位内部存在防范、纠错机制为由而轻易免除单位本身的责任,只追究单位领导的个人责任,这是过于简单的做法。毕竟,在存在预防、监督制度的前提下,单位仍然能够实施犯罪,说明在该种场合,起关键作用的是单位领导而不是制度。因此,在单位领导的意思和单位自身的意思不一致的场合,应当综合权衡单位内部的权力分配和业务运作流程,综合判断产生本次犯罪的原因和抑制犯罪的机制,最终确定该行为是不是单位自身的意思体现,从而决定是不是要处罚单位。
上述见解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有体现。如在“上海环通进出口发展有限公司、李某等走私普通货物案”中,环通公司诉讼代表人及其辩护人认为,李某伙同他人进行走私活动,超出了其职权范围,是自然人行为而非职务行为;李某自然人意志不能代表法人整体意志,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会对此并不知晓,公司也没有从中获利。但是,一审法院认为,由环通公司董事会、法定代表人赋予全面负责经营管理权限的总经理即被告人李某,在其履行公司总经理职务进行进出口贸易时,以环通公司名义与他人串通,在进出口贸易中故意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实施走私普通货物行为,并已为环通公司牟取不法经济利益。李某代表和实施的行为,均是环通公司的意志表示。至于公司董事会和法定代表人是否知道走私,并不影响环通公司实施走私货物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⑿相反地,在“威廉·平·陈走私案”中,被告人威廉·平·陈的辩护人对起诉指控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走私罪没有异议,但认为被告人在本案中的行为系上海统一纸业有限公司的行为,应当是单位犯罪。对此,法院根据以下事实,确认本案为自然人犯罪,而不是单位犯罪。即“行为人威廉·平·陈虽是上海统一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但不能说其所有行为均是代表公司而为。本案事实表明,行为人进口废物是明知的,而且不顾中方管理人员的多次反对,不经公司董事会讨论决定,在公司营业执照被扣压期间擅自冒用其他外贸公司的名义,假报货物的名称,上述行为均系行为人的自然人行为。理应由行为人自然人承担责任”。⒀这里,确认被告人属于自然人走私的关键是,被告人“不顾中方管理人员的多次反对,不经公司董事会讨论决定,在公司营业执照被扣压期间擅自冒用其他外贸公司的名义,假报货物的名称”的单位内部管理上的事实等。
其次,就单位的一般从业人员而言,由于其主观意思不能看作为单位自身的意思,因此,其在业务活动过程中,造成了侵害法益的结果的时候,一定要考察其行为是不是单位意思的体现。只是,在做这种判断的时候,除了考虑是不是存在单位领导的指示、命令等之外,还必须考察单位内部的管理体系、相互之间的分工、决策习惯等内容。具体来说,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一般从业人员直接听从单位领导的指挥、命令而实施行为的时候,毫无疑问,该行为属于单位的行为;在不属于上述情形,但能够证明单位领导明知、同意或者事后默认其一般从业人员的犯罪行为的场合,也能认定单位具有犯罪意志。如就单位犯罪中最为常见的走私犯罪而言,单位经常进口某种货物,单位主管也知道该货物的进口税率,当该主管了解到下属以明显低于正常税率的税率向海关申报时,就不能以不知道下属的走私而逃避单位走私的责任;再如,有证人证明单位主管看见过或者经手过虚假报关单证的,也能说,单位领导系出于明知,该走私行为属于单位行为。
第二,在没有证据证明单位一般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获得单位领导的明确或者具体同意或者默认的情况下,必须证明该行为在单位的概括性授权范围之内。行为人在单位领导的概括性授权范围之内实施的行为也是单位意思的体现。如,郭某作为公司业务员在代理报关业务中参与走私,所获利益归于公司。法院查明,郭某所在的代理报关公司和申报关税公司之间已有3年以上的业务往来,一般情况下,新业务是由双方负责人谈定,再由业务员具体操作、联系,在运作中,业务员不需要向公司汇报工作细节。这次郭某所做的业务是老业务,所以,无需公司具体再授权,属于已经授权郭某直接操作的业务,且犯罪利益归属单位,法院认定郭某的行为系出于单位意志。⒁相反地,超出单位领导概括性授权范围的行为,难说是单位意思的体现。如某公司业务管理科经理廖某为单位利益明知该货物的关税税率是35%,同意代理报关的单位以10%的低税率报关,并允诺给予代理报关的单位货物价值9%的金额支付代理费。该公司认为,廖在操作此业务过程中,事先没有请示,事后没有汇报,是自然人行为,不是单位行为。并认为公司领导层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内设机构实行经理负责制的管理体系,各部门的经理都有决策权,公司领导层也授权各部门经理,一般情况下,廖某可以向公司汇报,也可以不向公司汇报。但该授权仅仅限于常规性操作,现廖某改变了常规性操作,并且是操作方式上的重大变更,就必须向公司汇报。但法院认为,操作方式上的重大变更这一说法本身比较主观,取决于廖某本人的认识程度,因此,公司的说法是推脱干系之辞。本案的最大得利者是公司,廖某本人未获分文私利,认定廖某行为是获得公司授权、代表公司意志的,单位必须对廖某走私行为承担刑事责任。⒂应当说,这个判决的说理过于粗糙。法院至少应当在查清楚该公司中的中层管理人员可以不向上汇报、能够自己做主的“常规性操作”的内容之后,再作判断,而不应仅以“本案的最大得利者是公司”为由就直接断定廖某的行为是单位犯罪。
最后,存在单位自身管理混乱、设置目标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其中的自然人犯罪,构成单位犯罪的情形。从理论上讲,侵害法益结果的发生,并不都是由于单位领导或单位集体的违法决定所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单位自身的管理制度不严或业务操作程序中存在问题而导致的。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单位自身的组织结构或业务程序上的问题,出乎意料、无法预测,但实际上,它们也和单位领导的主观过错有关。因为,单位领导的罪过,除了决策失误之外,还包括对组织体活动的监督缺失,具体体现在单位领导对单位活动管理松弛、用人不当、决策程序混乱等各个方面。正是由于单位领导在这些方面的疏忽,所以,便导致了单位成员业务活动过程中的犯罪行为。在这一方面,美国联邦法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联邦法院在有关法人刑事责任案件的审理中,对必须具有犯意的法人犯罪,常常考察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⒃
第一,法人的高级管理人员对违法行为所持的态度。法人的高级管理人员,对法人的一般从业人员在其职权范围内所实施的违法行为,明显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时,必须追究该法人的刑事责任。因为,故意不知(ignorance)和积极主动的认识具有同等的应受谴责性。联邦法院认为,在法人的高级管理人员故意忽视或默认其一般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时,便可将该从业人员的行为归于法人自身。
第二,法人履行职责的通常过程。美国联邦法院认为,法人履行职责的通常过程也能表现出法人的意思,从法人的不注意(neglect)是偶然发生还是常有事态的考察中,可以推导出法人负刑事责任的重要根据。如在United States v.Milton Marks Corp案(240 F.2d 838[3d Cir.1957])中,法院认为,在将弹药装船之际,现场指挥人员反复将有缺陷的机关枪混入其中的行为,足以体现该法人履行合同的实际情况,因此,可以追究法人的刑事责任。
第三,法人是否具有明确坚定的禁止违法行为的措施。具体而言,一般从业人员的不止一次的违法交易行为是否唤起了法人的注意,其违反守法规则的时间长短,法人对该其违法行为是否视而不见等情况,对于认定法人的犯意来说,都是重要的参考材料。
在我国,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只要能认定单位在客观上具有引起、刺激或容允单位成员实施犯罪行为的结构、政策、文化等客观条件的话,就可以说单位主观上具有过错,并可由此而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而不用对单位中的自然人的意思进行特定。⒄这个见解和上述美国联邦法院判例的理解如出一辙。只是在单位犯罪的认定当中,如何具体化,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这样说来,在认定单位主观意思时,原则上,必须依据单位属于拟制人格主体的基本原理,将作为单位代表机构即单位领导的自然人的意思视为单位本身的意思;但是,在单位领导的意思完全背离单位的宗旨和目的,违反单位的相关制度等时,则不能其看作为单位自身的意思,而只能看作为单位领导自然人的意思。在认定单位主观意思时,不能仅只考虑单位领导的个人意思,还必须考察单位自身的结构、政策、措施、习惯等。
按照本文所提倡的上述做法认定单位意思,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首先,可以将单位和作为其组成人员的自然人的意思分开。单位意思和其组成人员的自然人的意思在一般情况下是统一的,即自然人的意思就是单位自身意思的体现。但是,在自然人将单位作为犯罪工具使用,或自然人的意思明显偏离单位的有效的规章制度时,该自然人的行为就不能说是单位意思的体现,更不能以此而追究单位自身的刑事责任。
其次,可以促进对单位犯罪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现代社会中的单位团体已不是传统社会中的人合或资合团体,而是具有独立于组成单位的某一具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或某一部分财产之外的“由职位(而不是由自然人)组成。的行动系统”(科尔曼语)。⒅在这个系统之内,作为单位,它有一套由其经营管理者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提炼和培养出来的、适合本单位特点的经营管理方式,为本单位所共同认可的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及奖惩规则。这些东西是单位作为拟制“人”的人格的具体体现。现实生活中的所谓单位犯罪,有的是单位成员自身的违反行为而导致的,但有的却是在单位自身的政策、宗旨所导致的。我国迄今为止的单位犯罪,往往只考虑到了前一种情况,而对于后一种情况,即单位自身的情况导致单位成员犯罪——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情况才是真正的单位犯罪——却完全没有考虑。这样,即便在某一次单位犯罪中,单位的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员受到了处罚,单位自身可能也被判处了罚金,但是,导致本次单位犯罪的根源——单位的引发其成员犯罪的体制却丝毫没有改变,于是,在某个具体的场景之下,同样的剧情又会再次上演。由此看来,现行的单位处罚制度可以说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单位犯罪处罚制度。在单位犯罪的认定上,导人单位自身责任即单位自身过错的观念,对我们反思现行的单位犯罪和单位处罚制度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本文将“单位”与“法人”在同一意义上使用。
⑵何秉松主编:《单位犯罪与刑事责任》,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534页。
⑶林荫茂:《单位犯罪理念与实践的冲突》,《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21期。
⑷中国《刑法》第332条规定,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⑸陈鹏展:《单位犯罪司法实务问题释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第127页。
⑹侯国云等:《新刑法疑难问题解析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177页;何泽宏:《单位犯罪研究》,《现代法学》1998年第1期;贾宇主编:《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3页。
⑺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06)宣刑初字第123号。
⑻参见张文玲、华肖:《于某某的行为属于单位犯罪还是自然人犯罪》,《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⑼单位犯罪课题组:《上海法院系统审理单位犯罪情况调查》,《华东刑事司法评论》第4卷。
⑽参见郎胜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解释》,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第36页。
⑾同前注⒆,单位犯罪课题组文。
⑿参见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1999)黄刑初字第328号判决书。
⒀参见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1996)沪一中刑初字第227号判决书。
⒁同前注⑼,本案例转引自该文。
⒂同前注⑼,单位犯罪课题组文。
⒃参见:Sean Bajkowski and Kimberly R.Thompson.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American Criminal L.Rev.,1997,34:452—453.
⒄黎 宏:《单位刑事责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92页。
⒅[关]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邓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492页。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02
单位犯罪,比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偷税,走私罪等等就是以单位的名义实施的犯罪活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19

宋聪聪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

张保刚律师

擅长:公司法务

刘勇律师

擅长:损害赔偿

王莉律师

擅长:劳动工伤

陈娜律师

擅长:税务合规

朱哲雨律师

擅长:合同纠纷

李昌锁律师

擅长:经济纠纷

李金杏律师

擅长:债权债务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电话咨询

单位犯罪什么意思
单位犯罪涵盖了公司、企事业单位、机关团队所涉及的刑事责任行为。其主要特征包括:犯罪主体由上述实体单位构成,兼具合法性、组织性与独立性;集体意志表现为决策机构或主要负责人的决策;以单位名义谋求非法利益;刑法明确规定单位可作为犯罪主体。单位犯罪多属故意犯罪,亦有少量过失犯罪。在处罚方面,一般采...

单位犯罪单罚制是什么意思
单位犯罪,是指企事业单位、团体等法人主体实施的,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单罚制是指仅对单位本身或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而不同时对单位进行处罚的制度。与此相对,双罚制则同时对单位处以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处以刑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对此有明确规定...

纯正的单位犯罪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纯正的单位犯罪是:1、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2、逃汇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单位;3、扰乱市场秩序罪特殊主体的有虚假广告罪、串通投标罪;4、强迫职工劳动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用人单位,等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单位犯罪性质
单位犯罪的性质:单位犯罪不同于个人犯罪。个人犯罪的主体是自然人,其具有辨认控制能力,能够作出意思决定,对故意或者过失实施的犯罪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作为犯罪主体的单位,虽然不等同于个人,但也是现实的社会实体,单位决策机构及其代表人以单位名义实施的行为,应视同为单位的行为。单位犯罪不同于...

单位犯罪犯罪嫌疑人是什么意思
代表涉嫌犯罪单位参加刑事诉讼的诉讼代表人,应当是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因客观原因无法出庭的,应当由被告单位委托其他负责人或者职工作为诉讼代表人。但是,有关人员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或者知道案件情况、负有作证...

纯正的单位犯罪是什么意思
纯正的单位犯罪是:1、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2、逃汇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单位;3、扰乱市场秩序罪特殊主体的有虚假广告罪、串通投标罪;4、强迫职工劳动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用人单位;5、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事故罪的...

单位犯罪的处罚双罚制是什么意思
单位犯罪这一法律术语的含义:1、单位犯罪与传统意义上的法人犯罪不能完全等同。我国刑法中使用的“单位犯罪”概念克服了“法人犯罪”概念的局限性,其即包括法人资格的单位犯罪和非法人资格的单位犯罪,还包括经济组织的单位犯罪和非经济组织的单位犯罪。2、单位犯罪主体可以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

过失犯前款罪 和单位犯前款罪的是什么意思
过失犯前款罪,意思是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单位犯前款罪,意思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过失...

诈骗罪中的单位犯罪有相关规定吗
法律分析:对于诈骗罪,刑法未规定单位犯罪,单位一般不属于普通诈骗罪的犯罪主体, 一般普通的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不包括单位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

单位犯罪个人双罚是什么意思
单位犯罪个人双罚是对单位犯罪中既对单位判处罚金,又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