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案例 有过程 自己受到的教育

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 要有具体的过程 还要从中感悟的了什么,也就是自己收到的教育,急用………… 好的再追加
关键是感受 和过程

青少年犯罪、环境及吸毒贩毒一起,被称之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仅以美国为例,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每年就有200万以上不到18周岁的青少年被捕,青少年犯罪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0亿美元左右,仅美国司法机关每年用于拘留、管理犯罪青少年的经费就达600亿美元之多,大大超过了美国在文教卫生事业方面的开支,几乎同每年的军费开支持平。
在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青少年犯罪其比例占全部刑事案件的20%至35%左右,1970年以后青少年犯罪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的50%至70%左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加之许多制度尚不健全,致使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逐年呈上升趋势。
从整体上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青少年犯罪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又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其团伙性、反复性、暴力性、贪利性以及犯罪低龄化等特点日益突出。为了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势头,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一、 未成年犯罪的特点
1、团伙性、暴力性突出,危害极大。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这时期未成年人思想不成熟,阅历不丰富,辨别是非能力差,往往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如被告人杨某,男,17岁;张某,男,15岁;陈某,男,16岁;王某,男,16岁等4人酒后在刘某(在逃),男,22岁;夏某,男,25岁等人的邀约下,携带匕首、宝剑等凶器前往卡拉OK厅寻找周某打架报仇,未找到周某,却遇到正在唱歌的3位工人,便上前制止其唱歌,3人不听,刘某等6人便蜂踊而上,将3人杀伤,造成2死1伤的严重后果。又如被告人游某某(男,17岁)看见黄某(女,15岁)下晚自习从小路经过,顿生邪念,手持水果刀跟随其后,走到转弯处,被告人游某某便冲上去用水果刀架在黄某的脖子上,对黄强行搜身抢劫,并对其实施强奸,给被害人身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伤害。
2、在校生犯罪增多,破坏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近年来,由于在校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学生家庭贫富不均,从而在学生中形成了因地域、贫富、爱好不同形成不同的帮派。如被告人朱某、黄某二人都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家庭经济也比困难,在该市卫校读书后,市内的学生常常欺负他们,在忍无可忍,又无法得到校方及时调解的情况下,邀约5人,手持凶器,冲入教室将李某、蒋某砍伤,李某的伤经法医鉴定为重伤,蒋某的伤经法医鉴定为轻伤,严重的影响了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
3、流动人口犯罪增多,侦破工作难度大。流动人口在城镇没有固定的居所,大多是随家属或亲友到市里经商、打工,由于年龄小,干不了重活,多数都在家看家或东游西逛。如被告人王某某(男,15岁)随朋友来城经商,由于年龄小,做不了生意,生活无着落,便到处寻找盗窃目标,发现附近有一外来找工妹代某很有钱且经常不在家,便于2002年6月中旬晚盗走代某一部价值2000余元的“诺基亚”手机,当地公安机关花费了很大的精力都未能破获此案,王某某逃到上海后被上海市铁路公安查获,才将王某某绳之以法。
4、文化程度较低,文盲、法盲犯罪多,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增长。由于农村特殊的经济环境,相当一部分家庭的孩子都读不起书,加之有些家长想法比较现实,认为孩子长大了,可以帮助自己干点农活或找点零用钱,于是中途辍学到外地打工。他们法制观念淡薄,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界限分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靠偷、抢等“创收”维持生活。如被告人彭某(男,17岁)到城里后,找不到工做,身上带的钱也用完了,到了晚上就到处走动,寻找作案对象,当他来到一生活小区,见路上只有一个妇女站着等人时,遂上前将该妇女的手提包抢下就跑,其行为已触犯我国《刑法》,构成抢夺犯罪。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职能部门贯彻、管理力度不够。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地处一些特殊位置的地方,交通便利,人口逐年增多,流动人员相对频繁,对流动人口管理的职能部门没有形成较好的管理方式,对路边店、旅社、出租屋的管理没有严格按章管理,使一些无身份证和其他证件的人也能长期住下来,从而给流窜作案的犯罪分子创造了有利的作案条件。有关职能部门未能很好的贯彻执行《九年义务教育法》,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其中文盲占犯罪人数的8%左右;小学文化程度的占犯罪人数的67%。这些青少年由于家庭困难、中途辍学,失去了家庭、学校的教育管理,成天无所事事,精神空虚无聊,结伙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2、学校教育,重智轻德。近年来,学校放松了对学生平时的管理,未把学生平时产生的矛盾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致使学生间产生的怨恨越积越深,最终造成用武力解决致人伤亡的严重后果。
3、社会教育,疏于管理。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增无减,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报刊、影视伤口和非法出版物,大肆渲染色情、暴力,使一些未谙世事的孩子模仿学习;一些录像室、游戏室、网吧没有过多的限制未成年人进入,而有关部门对此也疏于管理,致使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长期进入里面,使未成年人深受其害。
4、交友不慎,哥们义气。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阶段是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其模仿能力极强,周围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由于在他们周围同他们长期来往的都是一些有各种不良习气的人,所以容易染上好吃懒做,贪图享受的不良习气,从而使之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5、家庭监护、教育放松。随着改革开放,竞争日益激烈,父母为了全家人的生活,成天忙于生计,无暇管孩子的学习,同孩子谈理想、谈志向、谈道德、谈为人处事,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听之任之,任其自由发展,孩子成了一匹脱缰野马狂奔乱跳,从而走上犯罪道路。例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现象放任不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随意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放任不管,迫使或者任其离家出走,放弃监护职责甚至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离异而不履行教育、抚养子女的义务,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严重地影响着未成年人健康,是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
“决诸东,则东流;决诸西,则西流”。未成年人的一大特点是可塑性强,因此,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过程中,要特别强调“预防为主”的方针,要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一)教育和保护原则
教育和保护原则,实际上是“教育和保护”的合称,二者相辅相成,教育中保护,保护中教育。
1、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坚持“教育原则”
未成年人正确的思想并非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形成的。因此,家庭、学位、社会在未成年人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交往等过程中,应当根据未成年人不同的年龄及其智力发育情况,适时地对其开展各种正面教育,向其灌输正确的、先进的、进步的科学的思想,并予以指导其行为,使其尊重社会公德,自觉遵纪守法,成为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合法公民。与此相反,如果让未成年人接受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反科学的各种的思想,将不可避免地沾染各种不良习气,实施各种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危害社会。大量事实证明,一些未成年人之所以跌入违法犯罪的泥潭,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即缺乏正面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致使其善恶不分,是非不辨。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必须坚持“教育原则”以切实搞好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工作。
2、 预防未成人犯罪应当坚持“保护原则”
由于年龄原因,未成年人的生理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正处在长身体、学习知识的时期,独立生活的能力还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其体力、智力仍处于发育阶段,尤其是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世界观、是非感、荣辱感等尚未完全形成,其辨别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其身心健康极易受到各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侵蚀、引诱或损害。这此均要求家庭、学校、社区基层组织、各党团组织或其他群众性团体、司法机关乃至整个社会对未成年人都应该加以细心照料、精心保护。事实证明,未成年人只有在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照料和保护的情况下,才能在充满良好的社会氛围中茁壮成长,才能远离违法犯罪行为,从而使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卓有成效。
(二)从小抓起的原则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儿童期就抓起
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发育成长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活动和抽象思维活动,且大多已从家庭或幼儿园教育转到学位教育,这是具体社会化过程的一次较大的质变过程,已进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组织性强、强制性大的以学校为主导的社会化过程。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从此时着手抓起,方能使未成年人从小培养良好品行和法制观念,树立起法律意识和预防犯罪的意识,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细小行为上抓起
犯罪学、预防犯罪的实践与研究成果表明,犯罪人大都要或明或暗地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实施“一般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的过程,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决不能仅仅立足于对犯罪行为的预防,而应当将其提前到对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上来,以达到预防犯罪于早期不良行为的目的。
(三)及时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的原则
要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立足于超前性,把防线前移到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上来,从而把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视作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以确保未成年人的不良品行从恶性发展到实施犯罪行为时,才被动地去应付所谓的“犯罪预防”。为此,必须抓紧时机,毫不拖延地事先防备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以确保未成年人远离不良行为。一旦发现某个未成年人有不良行为,就应通过必要的教育、批评、惩治等手段,及时进行矫治,帮助未成年人改正或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使其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涉及到家庭、学校、社区以及国家和全社会各方面,为共同搞好社会治安和防治犯罪工作,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应当实行综合治理方针。
1、 打击环节,即依靠政法部门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
2、防范环节,即搞好群防群治,加强防范工作,力求把刑事犯罪遏制在萌芽状态。
3、教育环节,即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以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
4、管理环节,即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严格加强对易犯罪群众、易犯罪时间、易犯罪空间的监控管理。
5、改造环节,即加强监狱改造、劳教和继续帮教工作,提高对违法犯罪人的改造质量,使之不重新犯罪。
五、做好预防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其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各级政府应当切实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犯罪等方面的教育,并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校、家庭周围环境、文化市场环境、娱乐场所环境、暂住人口环境等方面的管理,从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大社会环境,才能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来,从而以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记录篇——沉痛的往事

2006年12月29日,寒风夹杂着冷雨渲染着严冬的“冷酷”,人们大都像动物冬眠一样回到了居所内休养生息。这天下午,在津市市人民法院一间温暖的办公室里,一名法官告知记者:3个多月前发生在湖南某学院内的持刀抢劫团伙案过几天就要依法判决,尚未成年的3名被告人因涉嫌抢劫罪将受到法律惩处。

令人痛惜的是,团伙持刀抢劫的社会危害以及带来的严重法律后果,作为该案主要责任人的15岁的小常(化名)尚未完全意识到,仍旧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是“找同学要钱”而已。在看守所内,小常的平静让人出乎意料,如此“人生变故”竟没有令他感到震惊和自责,记者对此深感困惑。
经依法审查查明:2006年9月10日中午,小常、小金、小连、小林(均系化名)携带匕首、西瓜刀窜至某学院公寓男生宿舍,采取拳打脚踢、持刀砍击的暴力手段和以暴力威胁手段,抢得7名同学现金若干元,并致一名学生轻微伤,随后逃离现场。市公安局统计资料显示,这是2006年发生的影响颇大的一起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

“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的背后,其家庭环境到底存在怎样的问题?2006年12月30日,澧阳平原寒风习习、阴雨蒙蒙,带着重重疑问,记者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采访了小常的家人。近四五年间,小常的父母一直远在广东、福建等地打工,小常跟随年近六旬的祖父母生活,自从他上初中寄宿住校后,祖父母也与他很少在一起了,上学期间一周或两三周时间小常才回家一趟,大人和小孩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稀疏”。祖父母主要负责小常生活费、零花钱等的供给,对其学习、交友、思想等深层问题的关注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过去的几年里,小常不仅处于身体成长的黄金期,还处在思想开始成型的活跃期,但在这一时期,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却近乎“缺位”。和记者谈到过去的几年,小常的家人显得异常愧疚和不安,小常的“失足”与家庭教育的缺失存在很大的因果关联,对此,小常的家人表示认同。小常的“失足”可以说是其家庭的重大变故,既成事态让家人追悔莫及。

经多方了解情况、查阅资料,一件件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令人震惊。

——2004年,我市某管理区内,因与他人发生纠纷,年仅12岁的小A便记恨于心,放学途中将年仅8岁的孩子小B(化名)摁倒在路边水沟里溺死。

——近年里,桃源县先后发生小学生投毒杀人(未遂)、泄愤放火(未遂)的恶性事件,社会影响很大。

——2006年12月20日,汉寿县检察院不公开审理的一起系列抢劫案中,涉及4名未成年人,他们一伙4天作案3起,社会影响恶劣。

——2002年6月16日,震惊全国的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至今依然令人记忆犹新。纵火者是几名十三四岁的中学生,因和网吧服务员发生纠纷后起意报复,纵火将网吧点燃,造成了死25人伤17人的严重后果。

——某市一13岁的男孩,只因为遭了同学一顿打,觉得没面子,竟然将一同学杀死在宿舍里,并刺伤另一位同学。

——河南一群社会青年经常在中学校门口拦截、殴打学生并先后轮奸女中学生7名。而这个团伙的成员年龄最大的15岁,最小的只有13岁。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一度发生几十起撬盗案件。在警方将作案的26人悉数捉拿归案后,令人们吃惊的是,作案者竟然都是在校中小学生和流失生,年龄最小的仅11岁。

思索篇——共同的未来

小常年龄虽刚过15岁,但已长成了一个身高超过1米7的帅小伙子,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如果不是几个月前的“一失足”,他的青春应该更加明丽。面对花季少年的失足,我们痛惜之外,应该还有更深的思索。世界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和完善。未成年人是国家、民族甚至世界的未来,整个社会有责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阳光”生活。

经过在澧县某居委会的采访,在农村众多未成年人的生活背景下,小常的家庭情况只是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据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居委会有居民近4000人,但耕地面积(含可用水面)仅650多亩,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外出谋生,其小孩只得让年迈的祖父母“托管”,“留守孩子”家庭教育问题日渐突出,“问题青少年”呈增多态势。一些当地有识之士对这种情况深感忧虑,并认为大部分外出挣钱的农民可能陷入“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困局,家庭经济状况有所改善却误了孩子的一生。近些年来,我市与其他中西部地区一样,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乡别土,远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就近进城务工,虽然不同程度地解决了部分家庭经济问题,但“隔代抚养”等原因使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更加突出,成为导致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的主要因素。如果一个地区某个时期的经济增长,是以牺牲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为代价的,这种短期效益无疑是得不偿失,还甚至意味着是某种倒退。

谈到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市城区某中学从教10多年的唐老师说,青少年问题越来越突出,并不夸张地说这已变得十分严重,学校作为教育青少年的主阵地,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但不少媒体及社会舆论把相关责任几乎全盘推给学校,是很不客观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教育孩子成长成才方面,家长应负最主要的责任。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站在社会和家庭两座大山的“夹缝”里,单独的某所学校和某个教师要想“大有作为”无疑是艰难的。唐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其从教多年之后,以他个人的切身感受和深入思考,认为解决青少年教育难题的症结在于学校之外的天地,显露了他久为人师后的一种疲惫和乏力。

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综治委《关于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精神指导下,我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简称“预青”领导小组)和市综治办于2006年2月开始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该工程的主要内容有,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做好重点群众的管理、帮教工作,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营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2006年,全市收缴各种口袋图书近4000册,各类色情贺年卡3000张;依法取缔“黑”网吧143家,查处违规经营网吧135家,责令53家不规范网吧停业整顿;取缔441家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及时打击58种违禁电游机经营问题;对1000多名刑释解教青少年实行结对帮扶。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综治委“预青”领导小组、市综治办负责人认为,导致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有,社会管理体系及职能尚待健全,农村地区出现的“留守儿童”缺乏亲情传递和及时心理行为矫正,十分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经济利益驱动网吧、电游成为产业,造成不少未成年人痴迷于网络,并由此诱发很多问题;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缺乏包容性,使部分有叛逆性格、个性突出、成绩较差的学生从小心灵饱受挫折;不良社会风气对未成年人负面影响大;单亲家庭比例上升,使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心灵残缺甚至畸形。

该负责人还表示,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着眼于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升到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对于“留守儿童”、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流浪儿等未成年人群体,要组织好管理帮教工作;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尽职尽责,创新监管模式,净化社会环境,消除未成年人犯罪的某些诱因;社区应帮助做好未成年人的行为、思想、心理矫正工作;政法机关人性化的执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处以“轻刑”,但没有较完善的管教、帮扶政策措施与之对接,应展开专门研究。

有关专家分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单靠某一方面的努力难以奏效,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未成年人监管和教育体系,发动全社会参与预防低龄化犯罪。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许多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有着直接关系,学校和社会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关部门更应给他们一些温暖,让那些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迷途知返。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明天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减少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就是给我们的民族插上腾飞的翅膀。

下面这篇是看了揭示了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种原因的电影后写,是一个电影观后感,你结合一下你们法制讲座修改下咯
电影《青涩记忆》以几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为主线,浓缩成了当今青少年的四个缩影。他们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学校、家庭形成了厚厚的“断层”,导致沉迷于网络,深陷其中。学习一落千丈,家庭没有了温暖,家人之间也少了沟通。唯一陪伴的,只是冰冷的鼠标和键盘。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青涩记忆》深刻揭示了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种原因,突出反映了青少年沉迷网络游而带来的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严重危害。《青涩记忆》给当今社会的父母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们更好的保护。只有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全面沟通、溶解,才能是我们的下一代真正的健康成长,成为未来祖国的栋梁之材。
《青涩记忆》是一部流着泪讲述的影片,是震撼我们心灵的艺术。
我真诚地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带着自己的孩子一同去观看这部影片,而不只是单一的使您有所感触。它会给您和您的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平均年龄也在降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是家庭的责任,学校的责任,社会的责任?《青涩记忆》会给您一个理性而深刻的回答。让我们认真的思考、感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们一个幸福地家庭,让他们快乐的生活在这雨天之中依然温馨的伞下。
200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生效。这使如何周全的保护孩子们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更是对未成年人各方面进行细致保护的有效措施。
《青涩记忆》,剧情源自我们的真实生活,以现代社会的家庭为背景,生动的描绘出了一幕幕孩子们的青涩记忆。
在首映式上,不少学生代表也参加了……在看了十五分钟的片花,听到“杜朋”的读白,很多孩子不禁潸然泪下……“杜朋”这段最后的遗言,就让他成荧幕上的绝唱,而不要在现实中再现!这是我们的真切希望。
那些流泪的孩子们,还有为之触动的孩子们,我相信,他们是被《青涩记忆》所感动了、所教育了。他们,会对生活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并以一个新的心态面对家庭、学校、社会。来书写他们日后值得骄傲的甘甜记忆。
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O(∩_∩)O~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未成年人犯罪案例
案例一:曲哲,一个曾拥有美好童年的少年,在16岁那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曾是重点中学学生的他,因交友不慎,逐渐学会了抽烟、喝酒,成绩一落千丈。在父母的绝望与期望中,他被送往外地学习医学,看似有所改变。然而,一次哥们儿间的义气行为,让他卷入了一起命案,最终导致一个无辜少女的死亡。案例二...

未成年人犯罪案例
未成年人犯罪是否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

未成年人犯罪案例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刑警勘查现场时,李某还若无其事地混在人群中看热闹。直至被抓,李某还认为自己是英雄好汉。案例二:河南省平舆县董某在驻马地开了一家车行,经过多年的努力,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可董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致富让未成年的外甥杨某的心中极不平衡。前不久,早有预谋的杨某怀...

未成年人犯罪案例?
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刘某校园暴力事件。解释:刘某是一位未满18岁的中学生,因参与校园暴力事件而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刘某在校期间,多次参与对同学的暴力行为,包括言语威胁、敲诈勒索,甚至动手打人。在一次严重的冲突中,刘某对一名同学造成了轻伤。警方介入后,刘某被依法处理并受到相应的处罚。

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心得体会
他们从心理上正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心理上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外界的侵犯;另一方面,我们这个社会还是一个以成年人为中心的社会,所制定的法律政策的主要参照物是成人。 因此我认真的学习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后感触颇深:(一)分层教育,上好法制课。要...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
案例一:17岁的余某某因丢失手机,怀疑同住的于某和覃某,于是在2004年12月31日晚上,纠集18岁的张某和16岁的伍某某,对被害人于某和覃某进行殴打,期间,余某某将于某的头打破,用烟头烫伤覃某,逼迫两人承认偷手机。三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抓获,检察机关以非法拘禁罪批准逮捕。案例二:17岁的杨...

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案例、事实举例
案例一:1996年冬天某日的一个上午,某市一小学二年级(1)班班主任数学教师马某(民办教师),因该班学生刘某未完成家庭作业,非常生气,把学生刘某叫到其办公室训话,他越说越着急,顺手拿起在其旁边的热炉钩子将刘某脸部烫伤有三处之多。马某体罚学生的恶劣行为,在当地造成极坏的影响,教师马某后来...

关于未成年人的案例和点评
”答:“我与她有仇,一直都想找机会报复她!”问:“你知不知道投毒杀人是犯罪?”答:“我当时没想这么多,只想报复她。根本没有想到还会坐牢。”法,在伍军脑中是一片空白。加强对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他们懂法守法,与人为善,确是当务之急。

福建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例
由于三名少年都是未成人的犯罪,办案民警将其在石狮务工的父母请到了边防派出所。据张某的父亲张智斌介绍,2010年7月,他们一家四口人南下打工,好不容易在石狮某服装厂找到,每天忙忙碌碌赚钱月收入也只维持在2000元左右。张智斌积极联系学校让张某继续读书,希望其好好学习。可令其父亲没想到的是,9月1...

青少年犯罪案例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案例一 福建五少年杀死同学勒索20万 警方缴获军用手枪 2002年10月9日,福建省福清市警方破获一起在校中学生杀害在校生案,抓获陈某等五名犯罪嫌疑人,缴获作案工具两轮摩托车1部、六四式军用手枪子弹3发等物品。 7日下午2时30分许,福清市警方接到受害者家属报案:当日下午2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