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兼顾哪些问题?要突出抓好哪几个重点方面的工作?

如题所述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兼顾五个问题。

  一是紧迫性与长期性。中国十三亿人口,九亿多生活在农村,许多年后仍然会有几亿人口生活在农村。不建设新农村,就实现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目前的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普遍存在五难: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这些突出问题严重加深了农村的落后程度。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优先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现实最迫切最盼望解决的行路、饮水、看病、上学等刚性需求,这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基本生活需求。下决心解决这样的一两个突出问题,就可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让农民看见的变化,得到实惠,真心拥护和参与新农村建设,非常必要。城乡生产生活条件的差距是历史形成的,今后也还会存在,祖先逐水草而居,在平原和江边建造城市;新中国成立以来主张农业支持工业,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在短时间内要彻底改变人口基数大、地区差别大的农村是不现实的,不能急躁冒进,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大跃进”搞不成,一朝一夕更不可能。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长期艰苦奋斗,因地制宜,长远规划,分步实施。

  二是经济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经济建设是公共事业建设的基础,公共事业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为科学发展观所统一,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治穷致富”。就广大农村而言,首要目标是“治穷”,“致富”是长远目标,无论“治穷”还是“致富”,都必须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实行家庭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力争多从利润最大的销售环节获取利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是第一要务。国家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才有了转移支持农村建设的实力。新农村建设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城乡差距最大的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搞好道路、水、电、沼气建设和环境整治等工作,积极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文明乡村。

  三是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在未来十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农村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城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是建设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和总体目标,硬件建设必不可少,软件建设更为重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建设者和受益者,硬件建设可以通过国家投入解决,软件建设必须有农民的参与。只有国家的投入,总体目标才可能实现,没有农民的参与,美好蓝图绝对不能实现。要提高农民素质,花大力气加强对农民的培养与教育,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从只会“卖硬苦力”转变为也能“挣聪明钱”。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形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风气,大力表彰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人物,绝不能钱包胀了,风气坏了,老人不要了。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下狠心育好选好用好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基层带头人,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心骨、排头兵、领头雁,是特殊的农民,事关新农村建设成败和实效。同时应大力引进大学生当“村官”,既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又解决农村人才缺的问题。

  四是尊重实际和科学规划。随着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启动,中央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资会越来越多,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农民饮水、行路、用电、子女读书等公共事业建设将率先开工。农村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建设要既尊重实际、尊重群众,又科学规划,科学示范,引导群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不追求高而全、大一统,不搞盲目攀比、包办代替。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相互配套,防止重复建设,分散投入。有的山区太偏远的独居户,在尊重本人选择的前提下,可规划相对集中居住;有的平坝小村可先合并再搞新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据调查,农民外出务工挣钱后,回老家花几万、十来万建的房,有的仅父母、小孩在家住,有的没人住。这部分人中有的继续在外打工挣钱后,又在城里买了商品房,老家的房屋可能就不会再居住了,自己的辛苦白费了,还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全国加起来,农民浪费的建房费可能要上千亿元,这些闲置资产可以利用起来兴办社会事业。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再走类似的弯路。

  五是城镇发展与村庄建设。农村是一个与城市相对的概念,就其范围而言,并非仅指乡(镇)管辖下的行政村甚至自然村。城市以外的地域叫农村,户藉在农村的是农民,农民在农村从事的产业为农业。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行政村,具体体现在村庄建设上,但并不仅是建设行政村甚至村庄,新农村建设包括了县城、城镇和村庄的建设。农业产业布局要有特色和规模,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上要有农协组织,才能赢得市场。要建好新农村,必须城乡统筹,以镇带村,互动发展,建立输血和造血机制,一乡一品或一县几品。农产品加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都离不开城镇。城镇对乡村有很强的带动、示范作用,城镇发展了,不仅可以为一部分农民提供居住、就业场所,还可以直接拉动村的经济发展。各地都强调今后逐步减少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不减少农民,缩小不了剪刀差。必须加快县城、重点示范镇的建设,提高产业凝集和配套水平。村建搞好了、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又可促进城镇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方面的工作:一要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二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三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四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五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参考资料:http://www.jsdgzx.cn/jiaoyan/zhengzhi/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043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有什么对策?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致富困难发展经济是建设新农村活动的关键,归根结底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态。但当前农民增收中却遇到一些问题:一是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仅靠现有土地和种养方式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与此同时,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请谈谈你的政策建议。
1.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是推进富民强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环境出形象,环境出生产力,一个地方的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形象。因此,各乡镇用发展的眼光看环境问题,用抓工业经济的方式抓环境问题,只有把环境问题抓好了,才能有效促进农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围绕目标任务突...

当代大学生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建设
(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祖国需要什么样的建设者,我们就做什么样的人,学什么样的东西。争取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名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3、坚持区域协调...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技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着力解决“读书难、读书贵”、“看病难、看病贵”、“出门难、车费贵”等突出问题,不失时机地把握政策,科学调整工作思路,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实践中重点是协调好以下几对关系: 首先,要协调好农业发展、农村发展和农民发展的关系。农业发展是农村和农民发展的物质基础,农村和农民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为农业发展提供环境条件、思想保证和动力源泉。因此,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更要着力建设农村和教育农民,使农业、农村、农民协调发展。

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诸多新形势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职责上面临新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内容上看,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进程上看,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伟大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心。农村基层党组织...

中国建设新农村的理论基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这一国情出发,明确提出了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自觉运用矛盾的观点和方法解决我国重大现实问题的一项战略决策,是一个体现和运用...

施工单位让我写对地方农民的协调工作思路
一、以村容整洁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长效管理 1.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是推进富民强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环境出形象,环境出生产力,一个地方的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形象。因此,各乡镇用发展的眼光看环境问题,用抓工业经济的方式抓环境问题,只有把环境问题抓好了,才能有效...

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新农村建设是造福广大农民的伟大创举 农村,是与城市相对的一个概念。与城市相比,其基本特点是人口密度较小、生产场所较分散、专业化分工程度较低、家族血缘观念较重等。中国的农村,经历了传统的农村、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以及新时期的农村几个发展历程。长期以来,只有在文景之治、盛唐时代、康乾...

三农指什么?详解,十一五又是什么?
这里重点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主要是考虑:一方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