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成语故事(要简短的50字左右最好) 谢谢哈 有点急

如题所述

1.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2.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3.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4、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5、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6、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7、劳苦功高

秦朝末年,刘邦率军攻占秦都咸阳后驻守函谷关,项羽听说刘邦攻占咸阳,就气急败坏在鸿门摆宴席请刘邦。席间项庄舞剑助兴想借机杀刘邦。樊哙赶紧拔剑上前对项羽说:“沛公恭候大王的到来,没有封侯,你却要杀如此劳苦功高的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04
1.匡衡凿壁(匡衡凿壁)
【出处】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西京杂记》卷二
【释义】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勤学
【近义词】凿壁偷光
【押韵词】舳舻相继、舍身取义、安心乐意、英英玉立、河山带砺、率性任意、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胡天胡帝、不食之地、微言精义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成语举例】因效匡衡凿壁之义,于墙上穴一小孔,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 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书房壁》

2.老泪纵横(老泪纵横)
【出处】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唐·杜甫《羌村三首》
【解释】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用法】作谓语、定语;常与“泣不成声”连用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满面泪痕、泪如雨下
【反义词】笑逐颜开、眉开眼笑
【同韵词】电照风行、心和气平、兵无常形、官止神行、赫赫之名、肆虐横行、事无二成、少年老诚、一气呵成、便宜施行
【成语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肃宗的许可回家探亲,在回家途中亲眼看到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种种惨境。邻居问他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并诉说家乡的苦难:地没有耕种,孩子们被逼去打仗……说到伤心处,乡亲们老泪纵横,杜甫只好仰天长叹

3.无中生有(无中生有)
【出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释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凭空捏造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造谣生事、信口雌黄、捕风捉影
【反义词】确凿无疑、铁证如山、事出有因
【押韵词】眠花卧柳、齐大非耦、十字街口、霹雳手、食不充口、帖耳俯首、鲐背苍耈、红灯绿酒、一介不苟、引领翘首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大哲学家老子提出他的宇宙论。他认为宇宙的形成过程是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循环往复是道的运动,柔弱是道的运用,天下万物生于有形体的天地,有形体的天地生于无形体的道

4.近水楼台(近水楼台)
【典故】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
【释义】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优先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反义词】隔岸观火
【押韵词】文武全才、命世之才、矜能负才、助边输财、土木形骸、手到拈来、杞梓之才、朴斲之材、计斗负才、惠然肯来
【成语故事】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5.鸡鸣狗盗(鸡鸣狗盗)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本事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旁门左道
【反义词】正人君子
【同韵词】文君新醮、不出所料、夺人所好、腹心相照、感恩图报、着有成效、求忠出孝、戒骄戒躁、闳远微妙、三星高照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6.破釜沉舟
【典故】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
【相反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同韵词】冥漠之都、雨歇云收、与羊谋羞、养尊处优、一壑一丘、归正首丘、帷幕不修、黄干黑廋、皮里春秋、无妄之忧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7.坚贞不屈(坚贞不屈)
【出处】坚强而不屈,义也。 《荀子·法行》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后汉书·王龚传》
【解释】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意志坚定
【结构】补充式
【相近词】威武不屈、坚强不屈
【相反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同韵词】批吭捣虚、穴处野居、燕雀之居、虎豹之驹、乘隙捣虚、温恭自虚、投刃皆虚、华屋丘墟、穷大失居、丢卒保车
【成语故事】明朝末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攻打扬州,派明朝降将李遇春去扬州劝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骂而回。豫亲王多次用书信劝降,也被史可法回书痛骂。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自杀未遂,被清兵俘虏,他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8.盲人摸象
【出处】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大般涅盘经》三二
【释义】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看问题以偏概全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管中窥豹、坐井观天
【相反词】洞察一切、仰视观察
【同韵词】东游西逛、后来者居上、一瓶不响,半瓶晃荡、详略得当、打翻身仗、层峦迭嶂、门户开放、一石激起千层浪、狂涛骇浪、大失所望
【成语故事】古代佛经里讲到有几个盲人去摸大象,一个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像棍子,一个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像扇子,一个摸到大象的尾巴说像绳子。因为他们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没有看到大象的整体形象

9.摩肩接踵
【典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战国策·齐策一》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宋史·李显忠传》
【释义】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多时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熙熙攘攘、熙来攘往
【反义词】地广人稀
【同韵词】雾兴云涌、堤溃蚁孔、血气方勇、小怯大勇、恃强怙宠、成何体统、大智大勇、血气之勇、贯鱼成宠、北辰星拱、......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相国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存心侮辱他,不给他走正门,说齐国没人就派这个矮人来。晏婴说齐国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挥汗成雨。齐国的出使规矩就是无能的使臣只能去见无能的国君。楚王自取其辱,只好隆重接待

10.名正言顺(名正言顺)
【典故】《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释义】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说话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理直气壮
【相反词】理屈词穷
【押韵词】出内之吝、情至意尽、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砺世摩钝、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民保于信、言之过甚、高谈弘论、黄中内润、单传心印、......
【灯谜】闯王登基改国号
【成语故事】孔子因不满鲁定公沉迷酒色,带领学生来到卫国,因卫灵公言而无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带领其他学生离开卫国。卫出公继位后,让子路去请孔子来卫国辅政。孔子说:“只有名义正当,说话合理,才能干成大事。”

11.名落孙山(名落孙山)
【典故】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宋·范公偁《过庭录》
【释义】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落选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一败涂地
【相反词】名列前茅
【同韵词】先我着鞭、缺吃少穿、沥胆披肝、春满人间、陈旧不堪、鹏抟九天、窥见一斑、瓮尽杯干、粲然可观、沥血披肝、......
【谜语】写中文
【成语故事】宋朝苏州滑稽才子孙山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乡试。考完以后,孙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朋友没考中留在省城。孙山回到乡里接受乡亲的祝贺。朋友的父亲来打听儿子的情况,他作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来回答朋友的父亲

12.孟母三迁(孟母三迁)
【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汉·赵歧《孟子题词》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词】三迁之教
【同韵词】学如登山、千古奇冤、坐卧不安、鬼计多端、沸反连天、阴凝冰坚、一夫得道,九族升天、衣弊履穿、呼吸之间、伯仲之间、......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13.落井下石
【典故】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释义】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陷害人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相反词】助人为乐、雪中送炭、相濡以沫
【同韵词】择善固执、安弱守雌、君仁臣直、史鱼秉直、一资半职、一口不能着两匙、词正理直、船到桥门自会直、半文不值、设官分职、......
【年代】古代
【灯谜】往井下人滚石头
【邂逅语】推人下井还要滚石头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御史大夫柳宗元因为过失而被贬至柳州刺史,他在柳州忧郁不得志而死。文学家韩愈见好友被小人进谗言而替他打抱不平,为他写墓志铭深刻揭露那帮落井下石的人,同时也提醒世人要警惕那些平时指天发誓掏心窝的人

14.励精图治(励精图治)
【出处】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 《汉书·魏相传》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宋史·神宗纪赞》
【解释】图:谋求,设法。厉:奋勉。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亦作“励精图治”、“厉精求治”、“厉精为治”。
【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统治者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雄才大略
【相反词】丧权辱国、祸国殃民
【同韵词】朝三暮四、百金之士、枯槁之士、穷巷陋室、操戈同室、悠然自适、逆天行事、前尘影事、旷职偾事、少不经事、......
【年代】古代
【灯谜】医学
【成语故事】公元前68年,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建议汉宣帝刘询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霍氏假借太后命令欲杀魏相,汉宣帝先发制人将霍氏满门抄斩,从此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

15.乐极生悲(乐极生悲)
【典故】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史记·滑稽列传》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淮南子·道应训》
【解释】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高兴到极点就生灾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反义词】乐而忘返、乐不可支
【同韵词】暴戾恣睢、长傲饰非、治乱扶危、蕙折兰摧、凤皇于蜚、招事惹非、大雪纷飞、双宿双飞、早出暮归、物是人非、......
【年代】古代
【谜语】笑死人;江州司马青衫湿
【歇后语】新媳妇流泪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威王很小就继承了王位,他一味贪图玩乐,在都城临淄建造“稷下”宫,让能言善辩的人陪他聊天。一次楚国侵略齐国,淳于髡凭口才请来赵国救兵解围。齐威王摆酒庆功,淳于髡趁机给他讲乐极生悲的道理,帮他成为明君

16.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出处】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诗经·小雅·天保》
【释义】疆:界限。万年长寿,永远生存。用于祝人长寿。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祝人长寿
【结构】补充式
【相近词】寿比南山、极寿无疆
【同韵词】规圆矩方、挖肉补疮、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惹祸招殃、济世经邦、灌米汤、锐不可当、瘗玉埋香、鼓旗相当、自是不彰、......
【年代】古代
【谜语】最大的寿
【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有描写农奴的生活图景,农奴们一年忙到头,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而他们的主人们每天都是过着莺歌燕舞的生活。他们每年都要搞年终宴会,杀猪宰羊,登上父夜堂,端起酒杯互相祝福“万寿无疆”

17.万死不辞(万死不辞)
【典故】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
【释义】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用法】作谓语;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视死如归、出生入死、在所不辞
【反义词】贪生怕死、畏首畏尾
【押韵词】麤衣恶食、聪明正直、揽名责实、绊脚石、纥字不识、麤袍粝食、燕岱之石、牡丹虽好,也得绿叶扶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浣衣菲食、......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董卓掌握朝中大权,骄横跋扈,为自己修筑宫殿,准备篡位。忠臣王允担心汉室江山,他问自家歌妓貂禅能否帮他的忙。貂禅说她为大人做事万死不辞,于是王允将貂禅许配给吕布后,又进献给董卓,借吕布的手杀了董卓

18.七情六欲
【典故】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礼记·礼运》
【解释】泛指人的喜、怒、哀、乐和嗜欲等。
【用法】作主语、宾语;形容人的感情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五情六欲
【反义词】四大皆空
【同韵词】群分类聚、穿文凿句、拂衣而去、言来语去、井井有序、搓绵扯絮、春秋积序、一替一句、千条万绪、设心积虑、......
【年代】近代
【成语故事】七情按《礼记》的观点指喜、怒、哀、惧、爱、恶、欲;而按佛教的说法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六欲按《吕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佛教认为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想欲

19.期期艾艾
【出处】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史记·张丞相列传》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用法】作谓语、状语;形容口吃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支支吾吾
【相反词】油嘴滑舌
【同韵词】猛志常在、飞土逐害、布衣韦带、优胜劣汰、沉着痛快、意出言外、赤诚相待、吃糠咽菜、万般无奈、胡孙入袋、......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汉朝初年,汾阳侯周昌跟随刘邦打天下,刘邦宠爱戚姬,想废太子立戚姬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周昌不顾个人安危上殿晋见,结结巴巴不知说什么为好,就是阻止刘邦废太子。刘邦非常感动,再也不提废太子之事

20.两袖清风(两袖清风)
【出处】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
【解释】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为官清廉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洁身自好、一贫如洗、廉洁奉公
【反义词】贪得无厌、贪赃枉法
【同韵词】战兢兢、一个萝卜一个坑、虎口余生、声价倍增、一路风清、口口声声、远来和尚好看经、济弱扶倾、画龙点睛、身微言轻、......
【灯谜】马蹄服
【歇后语】胳膊弯里打凉扇
【成语故事】明朝监察御史于谦为官十分清廉,从不收受老百姓的财物,而当时的官场十分腐败。于谦在任巡抚期间回京什么也没有带,特带《入京》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21.空前绝后(空前绝后)
【出处】顾(顾恺之,晋代画家)冠于前,张(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绝于后,而道子(吴道子,唐代画家)乃兼有之。 宋·赵佶《宣和画谱》
【解释】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极不寻常的盛况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绝无仅有、亘古未有、史无前例
【相反词】比比皆是
【同韵词】男女老幼、与天地同寿、黄干黑瘦、无出其右、积素累旧、异姓骨肉、一蹴而就、无疆之寿、循循善诱、东挪西凑、......
【谜语】木屐;无始无终
【邂逅语】马蹬子钉掌;女同志穿凉鞋
【成语故事】晋朝大画家顾恺之所画人物神态逼真,形象生动。南朝梁代画家张僧繇善于画山水人物,传说他画龙点睛。唐朝画家吴道子集绘画与书法于一身,让人叫绝。后人说顾恺之的成就超越前人,张僧繇的成就后人莫及,吴道子则是空前绝后

22.曲高和寡
【出处】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解释】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讽刺意味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阳春白雪
【反义词】下里巴人
【同韵词】尻轮神马、一定之法、披袍擐甲、舞文玩法、涉笔成雅、不变之法、束兵秣马、半真半假、临崖失马、避世金马、......
【年代】古代
【谜语】一钩新月伴新主
【邂逅语】毛驴嗓门大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楚襄王问文学家宋玉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宋玉有意见,怎么没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个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阳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23.如雷贯耳(如雷贯耳)
【出处】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
【解释】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客套话
【结构】动宾式
【相近词】名满天下、闻名遐尔、如雷灌耳
【反义词】无名小卒
【同韵词】......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董卓利用实力把持朝政,图谋篡位,司徒王允和养女貂禅商定要利用吕布杀了董卓。王允先把貂禅许给吕布,然后献给董卓,吕布见貂禅被董卓霸占,心里十分气愤与无奈,貂禅表示吕布名声如雷贯耳,愿意跟他共度一生

24.救死扶伤(救死扶伤)
【典故】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释义】扶:扶助,照料。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医生的职责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治病救人
【相反词】落井下石
【押韵词】桂子飘香、死而不僵、鸿案相庄、纲挈目张、歧路他乡、以柔制刚、剜肉成疮、直接了当、捉贼捉脏、鱼米之乡、......
【年代】古代
【灯谜】医生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被汉武帝打入大牢,被处以腐刑。他的朋友任安来信要他“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任安也因事下狱当斩,司马迁给他写信,叙述自己是怎样忍受痛苦活下来。他当时为李陵辩护,说他英勇善战,使敌人无暇救死扶伤

25.集思广益(集思广益)
【出处】国家所以设立衙署,盖欲诸臣共集一堂,互相商榷,佞者既明目共视,难以挟私,贤者亦集思广议,以济其事。 清·昭梿《啸亭杂录·钱南园》
【解释】指集中众人智能,广泛进行议论。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博采有益的意见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群策群力、广开言路
【反义词】一意孤行、独断专行
【押韵词】出何典记、小本经济、指天画地、寸长尺技、上气不接下气、春回大地、张筵设戏、啼天哭地、阳煦山立、难兄难弟、......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蜀国的大小政事都由丞相诸葛亮处理。诸葛亮在朝野的威望很高,但他并不居功自傲,经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有部下反对他这样做,他认为这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有益的建议

26.含沙射影
【典故】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晖。 南朝宋·鲍照《苦热行》
【释义】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说话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含血喷人、指桑骂槐、恶语中伤
【相反词】光明正大、直截了当
【押韵词】狡焉思逞、坑灰未冷、兵强将猛、称锤落井、多快好省、大梦方醒、大煞风景、飘萍断梗、忠心耿耿、返躬内省
【成语故事】古代传说水中怪物蜮,形状像鳖,只有三条腿,嘴里有一条像弓的横肉,看到岸上或水上人或人影经过时就喷射沙子,被喷之人就会生病,非常痛苦,严重的直到死亡。由于它很坏,人们一旦见了一般都是想办法避开

27.画蛇添足(画蛇添足)
【典故】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战国策·齐策二》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馀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多余的事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徒劳无功、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反义词】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同韵词】大简车徒、懋迁有无、乌舅金奴、烟波钓徒、华冠丽服、社鼠城狐、修饰边幅、一民同俗、雄飞雌伏、老牛舐犊
【成语故事】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

28.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出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称赞年轻人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少年老成
【反义词】少不更事、乳臭未干
【同韵词】摧折恶类、好施小惠、亏于一篑、截辕杜辔、风通道会、不进则退、木朽形秽、楛耕伤稼,楛耘失岁、阿尊事贵、倚姣作媚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几个小孩在游玩,他问其中一个不玩的小孩,小孩说疯玩会有伤害的。小孩筑城挡住了孔子的车,孔子问为什么不让车,小孩说从来都是车避让城堡没有城堡让车的,孔子听后叹息道:“真是后生可畏!”

29.祸起萧墙(祸起萧墙)
【典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
【释义】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乱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
【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同韵词】拘俗守常、龙飞凤翔、纷纷洋洋、狐埋狐扬、龙战玄黄、骑鹤上扬、愁多夜长、问道于盲、平平常常、动静有常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30.害群之马(害群之马)
【出处】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庄子·徐无鬼》
【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危害集体的人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城狐社鼠、残渣余孽
【相反词】仁人志士、谦谦君子
【押韵词】强不凌弱,众不暴寡、舞文枉法、形孤影寡、添砖加瓦、雍容尔雅、熟羊胛、富商大贾、强不犯弱,众不暴寡、片鳞碎甲、虚舟飘瓦
【成语故事】传说黄帝轩辕氏去且茨山找神仙大隗讨教治理天下的良方,在半途中遇到一个牧马的孩子,黄帝向他问路,孩子告诉大隗的住处。黄帝问孩子如何治理天下,孩子说:“治理天下就和放马一样,只要那去其害马就可以了。”黄帝顿悟其中道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2726131.html

第2个回答  2010-09-29
毛遂自荐
典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毛遂是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门客。 当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到楚国求救时,毛遂以囊锥自喻,说让自己处于囊中, 早 已脱颖而出了 ,并自荐同往。 后来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没有结果, 毛遂 上前展露才华,陈述利害,威言并加,使楚王答应派兵救赵。
窃符救赵
典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魏安厘王二十年,秦将邯郸围困,魏惧秦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
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如姬手窃得兵符,夺取兵权,完成了
救赵的使命,也巩固了魏的地位。
完壁归赵
典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代,秦昭王欺骗赵国说,愿用15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惠文 王不敢拒绝,但又怕上秦国的当,这是赵国大臣蔺相如自愿请命带保玉到秦国 完成换城任务。临行时他对赵王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完壁归赵 ”。随后蔺相如到秦国献了璧,但见秦王没有换城之意,就凭自己的机智和勇 敢,把和氏璧从秦王手里要回,派人送往赵国,并入宫指责秦王不讲信义,秦 王知璧已经回赵,便无可奈何,只好送蔺相如回国。
现在,人们用“完壁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原主。

一箭双雕
源于《北史•长孙晟传》。长孙晟是南北朝时期洛阳人。他不仅聪明,而且很有军事才能,尤其擅长射箭。他出使西北突厥族时,突厥王非常佩服他的箭法,常和他一起出外打猎。有一次,他又和突厥王外出打猎。突厥王看到空中有两只雕,正在争夺一块肉吃,准备搭弓射箭时,只听得“嗖”的一声,两只雕一齐直落下来,突厥王跑去一看,原来一箭射中了两只雕。从此更加佩服长孙晟的本领。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箭双雕”,用来比喻采取一项措施同时收到了两种效果。

一毛不拔
源于《孟子•尽心上》。战国时期的墨子反对残酷的战争,主张“兼爱”和“非攻”。杨朱却与墨子作对,主张“为我”。有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遇到杨朱,毫不客气地问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而能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你愿意不愿意?”杨朱听后摇摇头说:“天下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济得了的。”禽滑厘反驳道:“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拔你一根汗毛而能安定天下,你肯不肯?”杨朱听后默然不语。后来,人们用“一毛不拔”比喻非常自私悭吝的人。

以人为镜
唐太宗李世民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 谏议大夫魏征(邯郸馆陶县人)曾多次告诫他要经常自省,要居安思危。 李世民魏征的忠告约束自己的言行,善自处理朝政。 魏征去逝后,李世民很难过,曾深有感触地对朝中大臣说:“用铜做镜子,可以使穿戴整齐;以历史为镜子,可以知道以往各个朝代存亡的原因;以人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过错……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揠苗助长
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每天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烦,心想:"怎么样
才能使稻苗长得高,长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终了想到一个"最佳方法",就是
将稻苗拨高几分。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然后回去对
家里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一大截!他儿子赶快
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华而不实
源于《左传.文公五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大夫阳处父前去访问卫国,在回来的路上经过宁邑,由于天色已晚,只好住在旅店里。旅店的主人宁赢看阳处父长得非同一般,以为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就跟随他到京城去了,可是还没有走几天就又跑了回来,他的妻子感到非常奇怪,就询问他其中的缘故。他回答说,他同阳处父仅相处了几天,就发现阳处父这个人性情刚烈偏激,而且夸夸其谈,言过其实,这样容易与众人结怨。宁赢担心跟随阳处父不但得不到好处,反而会带来祸害,所有他才离开的。后来,人们用“华而不实”来形容言过其实、夸夸其谈、不切实际的作风。也用来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快刀斩乱麻
相传,南北朝时期,北齐高祖高欢想测试一下儿子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一天他把几个儿子叫到跟前,每人给了一团乱麻,让他们理顺,别的孩子都耐心地、一根一根地整理,只有高洋抽出刀来,挥刀一割,便把乱麻齐齐削断。高欢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高洋振振有词地说:“对待纷乱地事务,就要当机立断。”高欢听后,非常高兴,很赞成他的做法,后来,就把皇位传给了他。
慢慢地,人们把这个故事总结成一句俗语,即“快刀斩乱麻”。
南柯一梦
唐朝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中说,淳于棼做梦到大槐安国做南柯太守,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大槐安国就是住宅南边大槐树下的蚁穴。后用“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第3个回答  2010-09-29
其中~代表本词条:九牛一毛)
成语故事: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与。这时,
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
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
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幢恍倥�送蚱锉�ё。��故橇�蛄耸�柑?
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
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
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
里。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廷
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
刑”。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
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
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
作。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
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
空前伟大的历史的著作——“史记”。
第4个回答  2010-10-03
“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按图索骥”,按图像寻求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
春秋时,秦国有个名叫孙阳的人,善于鉴别马的好坏,他把自己识马的经验写成书,名为《相马经》。这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类好马,所以人们把孙阳叫“伯乐”。孙阳的儿子熟读了这本书后,以为自己学到了父亲的本领,便拿着《相马经》去找好马。一天,他在路便看见一只癞蛤蟆,前额和《相马经》上好马的特征相符,就以为找到了一匹千里马,马上跑去告诉父亲:“和你书上画的好马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孙阳听后,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说:“这马太爱跳了,不好驾驭。”

“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汉武帝时,朝中有3位有名的臣子,分别叫作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3个人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的情况却很不一样。
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两个人还只不过是个小官,职位低得很。可是由于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政绩显著,因此,公孙弘和张汤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来,直到公孙弘封了侯又拜为相国,张汤也升到了御史大夫,两人官职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2,画饼充饥

三国时候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还有个成语"望梅止渴",意思和它相近。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要简短的50字左右最好) 谢谢哈 有点急
7、劳苦功高 秦朝末年,刘邦率军攻占秦都咸阳后驻守函谷关,项羽听说刘邦攻占咸阳,就气急败坏在鸿门摆宴席请刘邦。席间项庄舞剑助兴想借机杀刘邦。樊哙赶紧拔剑上前对项羽说:“沛公恭候大王的到来,没有封侯,你却要杀如此劳苦功高的人?”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要简短的50字左右最好)谢谢哈有点急
1. 不可救药:周朝的凡伯因直言进谏而被奸臣所害,他的“不可救药”一语双关,既指朝政腐败至极,也表达对奸臣的绝望。2. 一衣带水:隋文帝杨坚曾言,长江不过如衣带之宽,不能阻止他拯救南方百姓,此语后来用以形容两地相隔虽窄,却也有一定的距离。3. 专心致志:有两个学生跟秋学棋,一专...

十篇成语故事,简短的,最多50个字,最简单的!能多短就多短!
1、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十万余支箭,立下奇功。2、杯弓蛇影。一天一...

求10篇简短的历史典故
1.凿壁偷光: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

成语故事50字
终于在规定时间到达了官渡,打败了袁绍,后人称这个典故为“望梅止渴”。愚公移山传说古代有两座大山间住着一个90岁的愚公,他每次出门因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弯子,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要他们用毕生的精力也要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山,好方便他们进出。他们积极行动,一家人每天不停地挖,他们的精神感动了玉帝不耻下问...

史记中的故事,短小,50字左后。 谢谢了!急求!
1、破釜沉舟 出处: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翻译:于是项羽带领军队过河,把船沉入河底,砸破做饭的锅,烧了住处,每个士兵只带三天的粮食,用来表示士兵一定战死,没有一个想逃跑。2、卧薪尝胆 出处:越王勾践反国,乃...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1、望梅止渴 典故: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郭翰很有礼貌地...

简要概括成语典故的内容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

悬梁刺股简写典故,50字以内急
成语“悬梁刺股”由两个故事组成。1、悬梁 东汉孙敬到洛阳太学求学,为了不在疲倦时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一头束在头发上,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弄疼头皮,也就不瞌睡了。从此,每天晚上读书时,他都用这种办法。后来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

带有典故的历史成语故事
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5、《亡羊补牢》 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