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

如题所述

自1999年以来,伴随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中国已经步入了人力资源大国的行列。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实现了许多人上大学的愿望,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继城镇职工下岗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之后出现的又一个新的热点问题。能否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
一、供需失衡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供求实现均衡;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商品紧俏,形成卖方市场;而买方市场表现为供过于求。作为一种特殊劳动力商品的大学生,其供给方是高等院校,需求方是用人单位及整个社会,其供需也遵循供求规律。如果大学毕业生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大学毕业生供求均衡,不存在就业难;但是,如果出现大学毕业生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则不再是紧俏商品,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作为需求方的用人单位,则必将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现实社会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双不足”。
1. 大学生有效供给不足   大学毕业生有效供给是指在现在各种工资水平下,大学毕业生愿意而且能够就业的数量,既包括大学生有就业的意愿也包括大学生有就业的能力。   (1)二元市场导致大学生就业意愿的二元性。从就业意愿方面看,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宁愿等待,也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而不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在上大学期间付出了较高的人力资本投资,其受教育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心理成本等。人力资本投资模型假定,人们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决策主体,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找寻工作时必然选择能够带给其较大收益的工作。由于中国存在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为高级劳动力市场(如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等)和低级劳动力市场(如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级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高,就业环境优越,工作稳定,社会保障健全,并且有较多的升迁机会。而低级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较低,劳动关系运行和形式不规范,就业环境差,工作不稳定,很少有升迁的机会。因此,大学毕业生在进行工作选择时往往选择在高级劳动力市场。这种“二元”劳动力市场导致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去,而一味的往大城市、大单位挤,结果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
(2)在就业能力方面,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和获得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就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等。”从根本上讲,影响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原因是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和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低。高等教育供给不足的问题不仅表现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还表现在高等教育的无效供给,大量的宝贵资源被浪费。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低表现在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通过训练和实践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弱。   高校无快速反应机制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现阶段,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下的大学专业设置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调整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出现了错位。从专业课程设置来看,高等院校没有适应新的要求,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有较大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专业过细,很难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相当多的学生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与市场需求并不匹配,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低。大学毕业生的供给能否实现,取决于其人力资本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只有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大学毕业生才可能被用人单位接纳。当前,许多大学生之所以难以就业,一个重要原因是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的较差。他们的人力资本含量较低,毕业生独立能力不够、依懒性强,难以在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大学生难就业往往就在于就业能力不足。这样,综合素不高、个人修养偏低,进入就业市场后会不知所措,求职很难成功。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安心学习,不主动提高自己,存有基础知识不牢固、缺乏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不高等等不利因素,从而在就业竞争中失利。
2. 大学生有效需求不足   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之所以雇佣大学毕业生,是因为大学毕业生能够通过提供劳动创造价值,给用人单位带来利益,这是一种等价交换。大学毕业生有效需求是指在各种工资水平下,社会各用人单位愿意雇佣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即用人单位既有雇佣意愿,也有雇佣能力,二者不可或缺。如果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没有雇佣欲望,不需要引进大学毕业生,或没有雇佣能力,不能满足大学毕业生对工资的要求,就都不能形成现实的大学毕业生需求,而只是一种潜在的需求。根据要素市场理论,从微观上看,决定大学毕业生需求的是大学毕业生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对于企业而言,大学毕业生与资金、原材料一样,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拥有更多的用人自主权,不再像计划经济条件下听命于政府的指令,而是着眼于利益最大化。所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大学毕业生的边际收益MR和边际成本MC”。MR是指追加使用一单位大学毕业生所产生的额外收入,表现为引进的一个大学毕业生给该企业所额外创造的财富、利润等;MC是指追加使用一单位大学毕业生所产生的额外成本,表现为企业为引进一个大学毕业生所额外支付的工资、福利等成本。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8
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1、学校就是个鸟笼,毕业学生没有社会经验。
2、学生本身的问题,好高骛远,没有脚踏实地的能力,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3、自身能力不足,不能立马给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存在就必须要有利益,你创造不了价值要你有何用。
4、社会发展飞快,每个企业没有那么大的精力投入在养人的环节中,培养新人时间越长对企业来说内耗就越大,所以为了赶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企业更喜欢高薪聘请有经验有能力的人,而不看好新人。
所以希望每个毕业生要端正态度,不要浪费自己了解社会的经验,先苦后甜的道理都懂,希望每个学子能有一份好的工作!
第2个回答  2019-01-05
首先大学生太多每年都有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会滞留到下一年,下年又会有很多的大学生毕业,所以人就会越来越多,竞争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然后就是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很多单位不愿意花钱去培养,就怕等培养出来又不在那干了,都愿意找有经验的,可以直接就上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6-15
还是关乎专业的饱和度,好多大学毕业生很无奈,只能转行,适用就业需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