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国际象棋 百科名片
国际象棋国际象棋,又称欧洲象棋或西洋棋,是一种二人对弈的战略棋盘游戏。国际象棋的棋盘由64个黑白相间的格子组成。黑白棋子各16个,多用木或塑胶制成,也有用石块制作;较为精美的石头、玻璃(水晶)或金属制棋子常用作装饰摆设。国际象棋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数以亿计的人们以各种方式下国际象棋。
目录[隐藏]
基本简介
相关含义
发展历史
起源研究
相关赛事
相关规则下法
比赛规定
棋盘和棋子
布子规则
走子规则
特殊着法
胜、负、和
等级分记分方法
等级设定
术语棋子价值
质差与补偿
双象优势
弃兵局
兵形
战术组合
空间优势(地盘优势)
国际等级称号和国际裁判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在所有棋盘游戏,国际象棋是一种把战略战术和纯技术融为一体的理想游戏。和西洋双陆相比,胜负决定于骰子一掷,诚然是不由自己作主;和国际跳棋相比,棋子的规模化控制了技术上的胜负。和国际象棋在思想性上、科学性上和深度上可以相比的只有日本将棋和中国的围棋、象棋。[1] 国际象棋棋盘及棋子国际象棋几乎就是融艺术、科学、知识和灵感为一炉的一种游戏。分析对局时是一种逻辑的实验使用,而在攻王的战斗中和战略问题的运筹的时候,就需要有一种创造性的灵感。不过,国际象棋不是像纵横字谜那样单纯是一种文字智力的测试。国际象棋的竞争使双方投入一场不流血的战斗,是双方思想和意志的一场激烈尖锐的战斗以及体力上的坚韧不拔的较量。[2]
[编辑本段]相关含义
国际象棋世界上的4大棋类(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将棋)都与本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关。国际象棋所反应的政治制度是西方的封建社会。与其他3种棋类相比,国际象棋政治色彩更加浓郁: 首先,反应出的社会等级性更加明显,棋子名称与社会阶层挂上了钩——比如:主教、骑士等。 其次,国际象棋里威力最大的棋子是皇后,突出了西方封建社会中皇后的地位及作用(因为政治联姻,故后代表第三方联合军的支援,另外中国象棋里根本就没有皇后)。 第三,西方社会里鼓励士兵立功,每个士兵都有翻身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都有可能升变成为皇后或其他棋子(比如:车、马)的权利。这一点间接折射了西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中国象棋里的兵卒根本就不能升变)。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国际象棋据现有史料记载,国际象棋的发展历史已将近2000年。关于它的起源,曾经有过多种不同的说法,诸如起源于中国、印度、锡兰、波斯、阿拉伯国家等等。目前世界上多数棋史学家认为国际象棋最早出现在印度。18世纪时,W.琼斯指出:古印度是国际象棋诞生的摇篮。大约公元2~4世纪时,印度有一种叫作“恰图兰加”(chaturanga)的棋戏,内有车、马、象、兵 4种棋子,象征着印度古代的军制。在当时流传的印度叙事史诗《摩诃婆罗多》中, 有"四军将士已安排"的诗句。“四军”就是指军队分为车、象、马、兵 4个兵种。但作为今日国际象棋前身的这种“四方棋”,当时是由掷骰子的方法来进行的。游戏的目的也不是将死对方的王,而是吃掉对方全部棋子。 以梵语“恰图兰加”命名的“四方棋”在 6世纪时由印度传入波斯,由于语音上的讹误,古波斯人把“恰图兰加”误读为“恰特兰格”(chatrang)。不久,古波斯国被阿拉伯人占领,因阿拉伯语的字母中没有这一词的第一个字母,也没有它的最后一个字母,于是“恰特兰格” 就被阿拉伯人改称为“沙特兰兹” (shatranj),以后这种 “沙特兰兹” 在中亚和阿拉伯国家广泛流传。10世纪前后,阿拉伯国家已经出现了许多闻名一时的棋手。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中,就曾提及哈里发何鲁纳·拉施德的宫廷诗人里有一位著名棋手。公元 819年,在巴格达还举行过几个棋手的比赛。 国际象棋大约在10世纪以后,经中亚和阿拉伯传到欧洲的各个地区,先传到意大利,然后是西班牙和法国。11世纪末叶,遍及欧洲各国。在当时的文献中,将国际象棋列为骑士教育的 “七艺” 之一。“七艺”是骑术、游泳、射箭、击剑、狩猎、赋诗和下棋。法国的英雄史诗《罗兰之歌》中,也谈及这一点。15、16世纪,国际象棋终于定型成今日的样式和棋制。现存最早的国际象棋谱,出版在1497年。 国际象棋国际象棋的着法有过许多次变革。早先,王的走法虽和现在一样,但据说是可以被吃掉的。关于王车易位的特权是从16世纪上半叶才开始有的,这是欧洲人的一项创造发明。皇后的名称、 性别和威力曾经有过多次奇妙的改变。 在沙特拉兹时期, 皇后这只棋子表示“律师”、“大臣”或“将军”。后来法国人把皇后一字的形式稍稍变了一下,成了现在这样的女性。过去,皇后并不是最强的棋子,它只能斜走1格,与中国象棋的士非常类似。双方的皇后只能在不同颜色的格子上斜走,因此不能相遇。皇后具有现在这样强大的威力,大约是在15世纪中叶以后。“象”只许斜进2格,类似今日中国象棋里的象,但无“塞象眼” 的限制,如果中间格有棋子,“象”也可以越过。象的这种允许越子的走法在欧洲一直延续到15世纪,兵在过去只能前进1格,第1次走动时也一样,一直到16世纪初,兵的威力才提高到现在这样。兵到达第 8格,过去只能升变为皇后,不能升变成别的棋子,只有车和马的走法一直没有改变。至于国际象棋的棋盘,在13世纪以前是不分黑白格的。 后汉明帝时(公元 1世纪下半叶),中国与印度开始正式交往,隋唐之后,文化交流更形频繁。中国的象棋与国际象棋着法类似,渊源相近,在过去的发展历史中可能互有影响。直到今天,这两种象棋的车和马走法相同(只是国际象棋的马不受蹩腿的限制),基本规则也类似。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文物中有一幅北宋以前的饰有“琴棋书画”图案的织锦,表示棋的是一个8×8 格的黑白格相间的棋盘,和现代国际象棋盘完全一样(图3);河南开封出土的北宋铜质棋子,“士”的图案为身穿戎装的女子,和国际象棋里的皇后性别一样。 国际象棋在中国是新项目,1956年起列入国家体育项目,1957年首次举行了国际象棋的全国比赛。1965年,中国年轻的国际象棋优秀选手曾战胜来访的苏联特级大师和象棋大师。1977年11月,中国棋手首次参加亚洲国际象棋团体赛,获第2名。1978年底中国棋手第1次参加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第23届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在65个国家的66个队按积分循环制进行的比赛中,获得第18名。1979年11月,中国国际象棋队在新加坡举行的第3届亚洲国际象棋团体赛中再次获得亚军。1980年2月,中国选手刘文哲和梁金荣在马耳他举行的第4届国际象棋等级赛中,并列第3名,同获国际大师称号,成为中国第1批国际大师(图4)。1980年3月,中国两名女选手参加在法国耶尔举行的女子国际象棋赛,18岁的四川姑娘刘适兰胜3名国际大师,平2名特级大师,以11局棋中得8.5分的优异成绩获第3名。1980年12月,中国国际象棋女队在第24届奥林匹克赛中,战平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苏联女队,最后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队并列第5名。 1981 年又有 4名中国棋手由国际棋联批准,授予国际等级称号,戚惊萱、李祖年为国际大师,刘适兰、安艳凤为女子国际大师。 从1977年起,中国每年一度的国际象棋全国比赛,在个人赛以外,又增加了团体赛、女子赛和少年赛等项目。
[编辑本段]起源研究
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一共有以下几种说法: 国际象棋①根据历史传说记载,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至今见诸于文献最早的记录是在萨珊王朝时期用波斯文写的.据说,有位印度教宗师见国王自负虚浮,决定给他一个教训.他向国王推荐了一种在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游戏.国王当时整天被一群溜须拍马的大臣们包围,百无聊赖,很需要通过游戏方式来排遣郁闷的心情. 国王对这种新奇的游戏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兴之余,他便问那位宗师,作为对他忠心的奖赏,他需要得到什么赏赐.宗师开口说道: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个次序在后的格子中放的麦粒都必须是前一个格子麦粒数目的倍数,直到最后一个格子第64格放满为止,这样我就十分满足了. “好吧!”国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应了宗师的这个谦卑的请求. 然而等到麦子成熟时,国王才发现,按照与宗师的约定,全印度的麦子竟然连棋盘一半的格子数目都不够.这位宗师索要的麦粒数目实际上是天文数字. 许多学国际象棋的人都以为,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这源于英国人威廉·琼斯1790发表在《亚洲研究》上的“印度象棋”一文。西方学者大多赞成他的观点。因为那时候的世界文化就是英国文化。 关于国际象棋的产生,国际上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2000年以前,印度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自己独断专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国王有个亲信大臣,他想拿“君王不能离开臣民而存在”的道理来劝告国王,但又不敢公开提出自己的意见。他想出了一个暗示的办法:在木制棋盘上,用骨制的棋子组成两支军队进行战斗;每一方面有一个首脑——王,另有车、马、象、兵四个兵种,组合成一个阵容的整体,王是最主要的棋子,王一死,战斗便结束;王同时又是很弱的一环,他只能依靠战友——即别的更有力的棋子保护,这些棋子必须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同心协力来保卫王。棋子里面比王还要弱的,要算是兵了。但如果善于指挥,使兵深入敌垒,走到对方的底格时,兵就可以变成最强的棋子。这就是第一盘象棋的产生,并很快就传播开了。它一方面往西传到波斯、阿拉伯和欧洲,经过改变,形成现代的国际象棋;另一方面往东传到缅甸、东南亚和中国。 ②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才发生了变化。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接着陆续有苏联学者发表文章,批驳印度起源说。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现在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 国际象棋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切列夫考博士在1984年1月号的《苏联棋艺》上发表文章,根据他的研究,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的思想:64格,对应八八、六十四卦,黑白对应阴阳。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专家学者的反驳文章。可以认为,切列夫考博士“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思想”的观点,在世界上已经站住了脚。 大约至少在公元前五千年以前,在中国出现了8x8的线图(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出土彩陶绘图)。在公元前10世纪以前可以断定已经有了“六博”这种古棋。公元前5世纪六博经过改革而成“塞戏”。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6年在世)曰:“不有博弈者乎”(《论语》)这句话里,博弈即指六博和围棋。史料记载公元6世纪(南北朝后期)北周武帝发明的“象戏”(公元569年)和唐代于地下发现的“百宝象棋”基本相同:8×8盘(64格),立体子,棋子摆在格子上面,也就是现代国际象棋的格局。 至迟于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象戏进入印度(不排除更早一些的“六博、塞戏”和“类象戏”进入印度的可能性),形成了“恰图朗兹”,进入中东形成了“沙特兰兹”。恰图朗兹和沙特兰兹译成中文都是“四色棋”(或“四方棋”)。考古的实物根据是8世纪以后印度才有四色棋的存在。最早的关于“四色棋”的文字记载是公元九世纪的克什米尔史诗《拉特纳卡尔》。“沙特兰兹”后来演变成“波斯象棋”并传入欧洲。大约在15世纪木定型为今天的现代国际象棋。 “印度起源说”产生于英国人,最好也是由英国人来否定“印度起源说”。198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上,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还说是印度或中国,而且重点介绍印度起源说。但是,2003年在英国出版《国际象棋中国学派》英文版时,在英国最大出版集团编辑撰写的简介中,一上来就已经有了这样一句话:“虽然一些最早形式的国际象棋是在远古的中国被发现”。要让英国学者改变观点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啊。 今天人们探讨国际象棋的起源,是通过传说、假说、考古和逻辑这四种方式,来作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假说指明考古论证之方向,传说补充考古逻辑之不足。毕竟国际象棋产生的年代太古老了,象最古老的历史一样,真实的再现要经过极为漫长的过程。不过,从整体方面看,关于起源问题,有两点得到世界的公认:1、国际象棋起源于亚洲,后来传入欧洲。2、最初的规则是掷骰子来决定谁走棋。 此外,专家学者在起源逻辑上有几点似乎已经达到共识:第一,国际象棋是人造物。本质上是模型。第二,国际象棋是人类思想、意识的物化。本质上是模拟。第三,现代国际象棋是古代棋不断演变的结果。第四,演变的影响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各种棋相互之间的影响)。第五,演变的模式是渐变和突变。第六,演变和连续性共存。第七,起源的研究应从国际象棋结构三要素——棋盘、棋子、棋规——入手。第八,对于国际象棋的起源、演变和定型来说,棋盘、棋子、棋规担当不同的角色。第九,棋盘、棋子、棋规这三者未必是同时出现的。第十,没有“最初的发明者”。对此可以这样来解释:在现实世界中,时间是不可逆的。因此,时间可以创造历史,时间也可以消灭历史。从这种逻辑出发,我们永远不可能找到“最初的发明者”。只好无奈地满足于“社会的产物,智慧的结晶。”实际上,从许多方面看,国际象棋更象电影。 ③关于国际象棋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国际象棋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因为人们今天熟悉的国际象棋是在波斯发展起来的。国际象棋里“战车”一词就源自波斯语。[3]
[编辑本段]相关赛事
十九世纪中期,国际象棋开始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1924年曾被列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同年成立了“国际棋联”。国际棋联主办或委托成员国协会举办的重大世界性比赛有: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世界团体锦标赛、男女个人世界冠军赛、大学生世界团体赛、少年世界冠军赛,以及各大洲的国际象棋团体赛。至于各种杯赛、邀请赛、大师赛、特级大师赛、等级分赛等更是不可胜数。
[编辑本段]相关规则
下法
国际象棋由黑白两棋组成,执白先行,国际象棋的对局目的是把对方的王将死。
比赛规定
一方的王受到对方棋子攻击时,称为王被照将,攻击方称为"将军",此时被攻击方必须立即"应将",如果无法避开将军,王即被将死。除"将死"外,还有"超时判负"与"和局"。
棋盘和棋子
国际象棋棋盘是个正方形,由横纵各8格、颜色一深一浅交错排列的64个小方格组成。深色格称黑格,浅色格称白格,棋子就放在这些格子中移动。棋子共三十二个,分为黑白两组,各十六个,由对弈双方各执一组,兵种是一样的,分为六种: 王(1)、后(1)、车(2)、象(2)、马(2)、兵(8)。 中文全称 国王 皇后 城堡 主教 骑士 兵卒 英文全称 King Queen Rook Bishop Knight Pawn 中文简称 王 后 车 象 马 兵 英文简称 K Q R B N P 在正式比赛中,国际象棋棋子采用立体棋子,非正式比赛中可以采用平面图案的棋子。
布子规则
对于初学者,摆棋时记住:王对王,后对后;白后站白格,黑后站黑格。黑王站白格,白王站黑格。 注意:比赛时为了便于记忆和记录,布置棋盘时总是让自己的右下角是白色格。
走子规则
· 王(K):横、直、斜都可以走,但每次限走一步。 (1)除易位时外,王可走到未被对方棋子攻击的任何相邻格子,且只能走一步. (2)易位是由王已方任何一个车一起进行仍被视作王的一着的走法,其进行方式如下:王从原始位置向任何一位的方向横移两格,然后那人横越过王而置于王刚经过的格子. (3)如果一方先触摸车一起然后再触摸王,那么他不能用那个车进行易位,这种情况须按以下A和B条处理 A:除上述上,如果行棋方有意识地触摸了同一方的一个或更多的棋子,他触动或吃掉所触措的第一个可以走动或可以被吃的棋子;或者一个已方的棋子和 个对方的棋子,他用前者吃掉后者;如果这种吃法不合规则,如果无法确定先触摸哪一个棋子,则以已方棋子作为已被触摸的棋子. B:如果所触摸的已方棋子均没有合乎规则的着法(或者对所触摸的对方棋子均没有合乎规则的吃法),行棋方有权走任何合乎规则的着法. (4)如果一方在准备易位时触摸了王,或者同时触摸了王和车,然后发现易位不合规则,他可以选择走王或者向另一翼易位,前提是向那一翼易位是合乎规则的,如果王没有合乎规则的走法,该方有权造反走任何规则的着法. (5)不符合规则的易位: 王已经移动过,或者 用来易位的车已经移动过. (6)下列情况暂不能易位: 王的原始格子或者将要越过的格子或者将要占据的格子正受到对方棋子的攻击,或者王和用来易位的车之间尚有别的棋子 · 后(Q):横、直、斜都可以走,步数不受限制,但不能越子。它是国际象棋中威力最大的子。 · 车(R):横、竖均可以走,步数不受限制,不能斜走。一般情况下不能越子。 · 象(B):只能斜走。格数不限,不能越子。每方有两象,一个占白格,一个占黑格。 · 马(N):每步棋先横走或直走一格,然后再斜走一格(每次斜走六个正方格子),可以越子,没有"中国象棋"中"蹩马腿"的限制。 · 兵(P):只能向前直走,每着只能走一格。但走第一步时,可以最多直进两格。兵的吃子方法与行棋方向不一样,它是直进斜吃,即如果兵的斜进一格内有对方棋子,就可以吃掉它而占据该格。
特殊着法
除了上面所有棋子的一般着法外,国际象棋中存在下面三种特殊着法: · 吃过路兵:如果对方的兵第一次行棋且直进两格,刚好形成本方有兵与其横向紧贴并列,则本方的兵可以立即斜进,把对方的兵吃掉。这个动作必须立刻进行,缓着后无效。 记录时记为 “en passant” 或 “en pt”, 法语中表示 “路过”。 ·兵的升变:任何一个兵直进达到对方底线时,即可升变为除"王"和"兵"以外的任何一种棋子,不能不升变。一般情况下升变成为“后”因为“后”威力最大;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升变为“车”、“马”、“象” 。 ·王车易位:每局棋中,双方各有一次机会,让王朝车的方向移动两格,然后车越过王,放在与王紧邻的一格上。王车易位根据左右分为"长易位"和"短易位"。 在下面四种情况下,王车易位不允许: 王或车已经移动过; 王和车之间有其他棋子阻隔; 王正被对方"将军"; 王经过或达到的位置受对方棋子的攻击。
胜、负、和
· 国际象棋的对局目的是把对方的王将死。比赛规定:一方的王受到对方棋子攻击时,成为王被照将,攻击方称为“将军”,此时被攻击方必须立即“应将”,如果无法避开将军,王即被将死。除“将死”外,还有“超时判负”与“和局”。出现以下情况,算和局: ·一方轮走时,提议作和,对方同意; ·双方都无法将死对方王时,判和; · 一方连续不断将军,对方王却无法避开将军时,成为“长将和”; ·轮到一方走棋,王没有被将军,但却无路可走,成为“逼和”; · 对局中同一局面出现三次,而且每次都是同一方走的,并且没有任何可走棋步的差别,判为和局。 ·双方在连续50回合内都没有吃掉对方任何一子的,判为和局。 (说明:“没有任何可走棋步的差别”主要指没有过路兵和易位的区别,我记得见过一个NB的排局有一方就是在3次重复但对方车、王有移动后赢的)
等级分记分方法
国际象棋的记分方式实行级别、积分制。级别分别是无级别、30-1级。每个级别需要积 累100分。有关输赢后积分的详细计算方法如下(注意:输方扣分等于赢方得分): ·和局:双方现有积分相差10分以内,无积分;相差10-99分,则分低方得(10+差分/10)/2;相差100分以上,分低方得差分/4。 低级别方赢:双方现有积分相差100分以上,则得差分/2;相差10-99分,得10+差分/10;相差10分以内,得10分。 · 高级别方赢:双方现有积分相差200分以上,无积分;相差100-199分,得2分;相差10-99分,得10-差分/12.5;相差10分以内,得10分。 · 下过50盘以后得分/失分会趋于稳定。[4]
等级设定
特级大师、国际大师、棋联大师、棋协大师、候补大师、女子特级大师、女子国际大师。
[编辑本段]术语
棋子价值
国际象棋每个棋手在分析局势、对比实力以及进行子力兑换时,需要明确各种棋子的价值。目前一般以兵为计算单位。兵为1,马与象为3,车为5,后为9。王不能兑换不给定值。各种不同棋子的实际价值,依其所占空间位置、与其他棋子协同作战的关系以及局面形势,以至对局经历的阶段,而发生实际的差异。比如兵冲到底线就可升格为后、马、车、象之一,当它接近底线时,价值可能明显升高数倍,相联的兵或并列的骈兵比重叠兵强,孤兵(或悬兵)在不同的发展中可能是弱点,也可能成为攻击的支柱,价值不同,象有好象与坏象之分,马在中心比在盘边强,中心铁象、铁马的阵地优点常逼迫对方用车去兑换它,在残局中异色格象比同色格象容易和棋,等等。棋子的实际价值是变动价值。对这种种变化所作的估计和判断是制定不同的战略战术计划的基础。
质差与补偿
兑换过程中棋子一般价值的损失(比如车换马、车换象、后换车马或车象),有时能换取主动权或在空间、形势、时间速度、子力协同方面取得一定补偿。这种补偿与质差相抵的得失,是估计局面、分析形势的重要因素。
双象优势
每次双象控制不同色格,相互补充,协同作战。兑换其一必然削弱与该象同色格的控制,任对方子力驰骋其间,因此双象一般比马象优越。
弃兵局
用牺牲兵为代价谋求出子速度和主动权的开局战略叫“弃兵局”。常见的弃兵局有中心弃兵、王翼弃兵、后翼弃兵等。
兵形
兵的走法是直进斜吃。由此特点常形成后面的兵保护前面兵的“兵的链条”,以封锁对方从正面突击的道路。“兵链”中落在最后无兵保护的兵为落后兵,是“兵链”的弱点。这种落后兵如处在半开放线上就更易受攻击,它前面的一格常为对方占据。c4-d5-e4这样的兵形为楔形兵。f7-g6-h7这样的兵形为龙眼形或堡垒形。
战术组合
各种简单战术如捉双、闪击、闪将、牵制、半牵制、引诱、诱离、排除防御、截断、封锁、腾空格子、转让走子权、底线杀、闷杀,第 7横排杀、破坏王前兵阵、强制兑换、兵升格、反击、过渡等等的综合运用,是带有紧凑和强制特点的复杂连环计,常带出人意外地“弃”兵“弃”子性质,故有人称之为“连珠妙着”。
空间优势(地盘优势)
一方子力在棋盘中所占格子和所控制部位的数量上占优势,它与阵势结构的特点有关,是判断局面优劣和主动权的重要因素。
[编辑本段]国际等级称号和国际裁判
国际象棋国际象棋手如果在国际棋联规定的各种比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可获得国际棋联所定的等级称号。在面对面比赛中的国际等级称号有:特级大师、国际大师、棋联大师、女子特级大师、女子国际大师等5种。特级大师是最高级称号,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参加世界冠军挑战者对抗赛的任何棋手;②国际大师或棋联大师在局数总和不少于24局的比赛中,两次或两次以上获得特级大师的成绩,国际等级分至少为2450者。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获得国际大师称号:①在局数总和不少于24局的比赛中,两次或两次以上获得国际大师的成绩,国际等级分至少2350者;②下列比赛的第 1名:世界女子冠军赛、大区赛、世界青年冠军赛、欧洲青年冠军赛、美洲青年冠军赛、非洲青年冠军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获得棋联大师的称号:①在局数总和不少于24局的比赛中,两次或两次以上获得棋联大师的成绩,国际等级分至少2250者;②中学生(17岁以下)世界冠军赛的第1名;③在世界冠军赛的一个循环中比赛局数不少于13局,取得1次棋联大师的成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获得女子特级大师称号:①在局数总和不少于24局的比赛中,两次或两次以上获得女子特级大师的成绩,国际等级分至少2250者;②在女子世界冠军赛的一个循环中比赛局数不少于13局,同时取得1次女子特级大师的成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获得女子国际大师的称号:①在局数总和不少于24局的比赛中,两次或两次以上获得女子国际大师的成绩,国际等级分至少是2100者;②在世界冠军赛的1个循环中比赛局数不少于13局,同时取得1次女子国际大师的成绩。 国际象棋国际裁判的称号,由国际象棋联合会根据以下条件授予:①精通国际象棋比赛规则和国际棋联的棋赛规程;②作为裁判员表现出绝对的客观性;③至少掌握两种语言,其中一种必须是国际棋联的官方语言;④至少在 4次重要的棋赛(指全国团体赛或个人赛,国际棋联的所有正式比赛、国际等级赛、国家与国家的对抗赛、不少于 100名棋手参加的国际比赛)中担任过裁判长或副裁判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