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如题所述

1、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我们常常不知道如何去爱自己,让自卑、压抑等情绪折磨自己的内心,其实谁人又都是完美的呢。
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好的自己坏的自己,你都是真真实实存在的,无需介意自己的不完美,正视它接受它,你才会以客观和真实的眼光去看待自己。
2、建立边界感,勇敢说不
中国人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对于孩子的生活都是过度参与的状态,孩子摔倒了家长马上冲过去扶起来,却不懂得告诉他自己要努力站起。
一个没有边界感的父母,很难教育出有边界感的孩子。许多时候我们分不清楚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他人的事。
而将他人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所以我们无论在人际交往还是对亲密关系上,都应该建立起边界意识,能够勇敢对他人说不,不是你的事,或者不是你的能力可以做的事情,合理拒绝。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14
京师博仁萨提亚课程讲师李世庆老师在课程中讲过,萨提亚模式中的讨好型,看重他人和环境,而忽略了自己,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隐藏了很多被压抑的愤怒,因为他们觉得愤怒不对不应该,当发现自己愤怒的时候,经常会把愤怒压抑下去。把焦点放在对自己的期待上,也是远离生命力的,低自我价值,但是讨好型的人一般很会关怀他人,滋养他人,是比较聪明和察言观色的。
说到改变,首先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沟通模式,别把它当作不好的一方面来看,它来源于自己的家庭,伴随自己一路走来,一直帮你维持着人际关系,如果说要改善的话,习惯讨好的朋友,关键是不要急着取悦他人,而是首先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感受,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拿出勇气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对于讨好的沟通方式关键是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可能是困难的,可以从简单和信任的对象开始练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10
(先给个采纳~点个赞哦!)Ⅰ.讨好型人格的表现

1. 内心敏感脆弱,有同理心,总能敏锐的察觉出或「自以为察觉」出别人内心的想法。很会为别人着想,而总会刻意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害怕自己为别人「添麻烦」,在获得了别人的帮助时总会受宠若惊,感觉自己承受不起或不配承受别人的帮助与恩惠。

2. 很难拒绝别人,即便知道对方的要求不合理也会习惯性的硬着头皮满足对方的需求。在不得不拒绝了对方的情况下会觉得非常的愧疚与惶恐,即便他完全没有任何必要为此道歉。

3.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倾向于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4. 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很少会表达自己的真正需求,总是试图在别人面前营造出善良,平和,大度等「没有攻击性」的好形象。对社交中争吵、尴尬、意见冲突等负面的状态会十分的不安,总是试图营造出和谐的气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5. 在社交中表现得很「神经质」,因总会担心自己会给对方造成什么样的印象、说哪些话合不合适、为对方考虑太多等,使其在社交过程中无法坦然的表现自己,反而会令其与别人的社交总会充满了「不自然」的状态。

6. 大多数行为的动机往往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期望,获得别人的认可。

7. 缺乏底线和原则,非常能够容忍或者说是意识不到别人在客观上对他的“逾规”行为。因为其自身的自我边界模糊,所以往往想当然的也以为别人是像他一样没有边界的。这样就造成一方面他们会因为能够轻易地打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界限而很容易和一些人变得较为亲密,另一方面又会因为得不到别人更多的回报和关注而更加痛苦。

Ⅱ.讨好型人格的内在心理

1.讨好型人格之所以会像上瘾一样不断地讨好别人,在其潜意识中最大的一个动机其实是:期望他所讨好的对象能够对他的这种讨好给予相应的回报。

讨好型人格一般不会或者是羞于用语言表达出对别人的需求,他们只会用行动、付出、讨好来“暗示”他所讨好的对象他期望对方能够给予他回报。这是因为“讨好者”内心敏感,总能敏锐的觉察出别人的需求,因此他以为别人也都是像他一样同样能够觉察出他的需求。但是讨好者必须意识到的一点是:讨好者的同理心与对别人内心的敏感远远超越于常人,所以:一般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体察到“讨好者”的需求的。

然而大多数讨好者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总以为被讨好的对象能够理解到他们的需求,所以在讨好对象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时候,他们只会付出更多的讨好,投入更大的付出,期望讨好对象能够觉察到他们的需求。

随着讨好者对于讨好对象的付出越来越多,他就更难停止讨好,就如同买彩票的心理一样,讨好者投入了太多的“沉没成本”,他们往往“不甘心”令自己所有的付出和讨好都化为幻灭,因此只能陷入「无休止的讨好并期盼着别人永远不会到来的回报」之中。

2.“讨好者”的内心是完全空虚的。因为他们将全部的关注都投放在外界和别人身上,他们只能通过不停的“乞求”别人关注与赞赏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因为很多年以来他们从来没有关注自身,他们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所以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与目标,他们也很少会主动的去做他们真正想做的事,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建设自己强大的内心,他们也从来没有主动地去培养内心的充实感,他们没有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给予自己滋养。

现在请你跳脱出来,认清关于你自己的这样一个事实:你从来不关心【你自己】,你从来不主动的培养【你自己】的内心充实——所以你的内心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空虚和匮乏的状态——因此你只能通过追逐外界的认可和关注来【暂时】填补你的空虚。但是你必须要意识到:内心的空虚永远都无法被“外界”的力量填补,我必须再重复一遍,你内心的空虚是永远都无法被“外界”的力量填补的,你一定要真正理解并且接受这一点,然后你才能明白,任何“讨好”他人的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这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的帮助和满足。

外界的力量,别人对你的关注那都是你无法控制的,你只能对此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也是要建立在你自尊自爱,建立在你内心充实,能自给自足,不再向外寻求的基础上。

所以对于现在的你而言,你需要认识到:在你自己的世界中最重要的永远是你自己,你必须为了你自己而活,你必须为自己完全负责,没有任何外界和别人的力量能够给予你帮助,只有你自己找到你想做的事,只有你努力改善你的生活,只有你令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你的内心才不会空虚,你才能将这种空虚「整体的」转化为充实和富足,并给予你安全感和滋养。

3.通过为别人负责来逃避对自己的责任。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与痛苦,区别只在于那些心智成熟的人能够坦然的面对并接受这些问题和痛苦。

而讨好者却因其脆弱和敏感的内心而往往无法承受自身的痛苦,他们也不愿意付出行动去改善自己的生活。他们的潜意识里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脆弱的、懒惰的,但是为了逃避这种潜意识里对自我的负面评价,他们会通过讨好别人、通过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来证明给它自己:“看,其实我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所以当他们讨好别人、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愉悦感和自我肯定,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他们也能以此为借口:“我能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所以我当然也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我只是不想去解决我的问题而已,那并不代表我没有解决我自身问题的能力。”

但是你得接受现实:即便是你和你的讨好对象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你能够帮他解决这个问题,那并不代表你也能为自己也解决这个问题。你心里其实很清楚,当问题发生在别人身上时你是很轻松、毫无压力的。

而问题发生在你自己身上时你会很紧张,你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不要欺骗自己,现在的你的确是很脆弱,现在的你的确是没有面对自己的问题的勇气,现在的你的确是没有解决你自身问题的能力的。

我不是在蛊惑你否定自己,而是对于现在的你而言认识到并且接受现实才是最重要的,你不用因为需要面对自己身上那些负面的因素而焦虑,事实上如果你能接受这些负面因素,你反而能够因此变得更强大。如果你无法接受自己的真实状况,那么你接下来还是只会逃避,你还是会不能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4.“讨好者”倾向于抬高别人,贬低自己,使自己处于“弱势”的地位,这实际上是因为当他们处于弱势的时候反而能够给予他们安全感。

因为受到成长环境和原生家庭的影响,讨好者自小就害怕冲突,害怕和别人平等的交流,他们可能从小就会被父母否定、批判、甚至是打骂。一旦他们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必然会有一部分不符合他们父母的期望,为了不被父母或抚养者否定、批判、打骂,他们只能表现出顺从,听话,没有攻击性。通过伪装自己、通过摆出低姿态来迎合父母或抚养者的期望,从而避免被否定或打骂的危险。这种认知模式会根深蒂固的贯彻在“讨好者”的成长过程中。

他们总是会认为别人是无法接受真实的他自己的,一旦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就会被别人否定和拒绝,一旦他们与别人发生冲突那么童年时被父母否定或打骂的痛苦就会再次重现。所以当他们与人交往时,为了避免冲突和被别人否定,他们会在一开始就完全放弃自己的主动权,他们会完全按照别人说的去做,他们会尽力的满足别人的需求和期望,他们一直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对方的感受生怕对方稍有不顺便会否定或离开自己。

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必须意识到:你已经拥有了养活自己的能力,你不再是像小时候那样完全要依靠父母、要通过乞求父母给予你的关爱才能生存,你已经不再需要从别人那里来获得关爱了。

而且,你必须得接受这一点:在成年人的社交关系中,对方会如何看待你、如何对待你,本质上只是取决于你个人的价值,你对别人的任何讨好行为不仅不会令你和对方的关系变得更好,反而会降低你在对方心目中的价值。

社交关系绝不仅仅是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你要记住,你对别人的付出能否获得别人的回报,最根本的是取决于你是谁,你是否有足够的价值。

你是一个百万富翁,即便是随手将一个小孩从地上扶起来,小孩的父母都会对你感激涕零;你是一个乞丐,你天天跪着给这小孩的父母磕头,给他们掏粪,给他们打扫卫生,他们也不会感激你。因为他们认为你的价值太低,没有必要回报你。所以现在你是否明白了?你根本完全不需要在意别人会如何看待你,别人会如何对待你,你也完全没有任何必要讨好别人,你需要做的只是关注你自身,努力的去提升你自己的“价值”。

你拥有了足够的价值,别人自然会尊重你,或者说在这个时候你为别人的付出才能得到别人的重视,你希望别人满足你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你没有足够的价值,再多的讨好不仅没用,反而会令别人在心底贬低你。
第3个回答  2020-12-26

讨好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视频中针对讨好现象给出了分析和方法,但是如果你的讨好让自己非常痛苦且持续时间已久,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的帮助~

第4个回答  2020-04-17

尊重你内心 最原始的感受 这个特别重要 就对方说你 你不愿意 不愿意就是不愿意 你别怕 哎呦~我要躲呀 我要讨好你 如果你内心真实感受 不舒服 那就是不舒服 你不能逆着自己内心 逆着自己内心 是会憋出毛病的

终于摆脱讨好型人格|5个自救方法脱胎换骨?
1. 承认自己的感受:讨好型人格往往会把自己的感受压抑下来,为了取悦别人而做出违背自己内心的决定。因此,第一步就是要承认自己的感受,意识到自己也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2. 学会说“不”:学会拒绝别人的请求是摆脱讨好型人格的关键。不要总是为了取悦别人而勉强自己去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你需要学会说“不...

讨好型人格一般以他人为中心,现代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
首先要增强自己的自信,提升自己能力 凡是只要自己有了自信,做什么事情也就不会去畏畏缩缩的,自己有能力做什么事情也就有了底气,也就不会总是看别人的脸色,询问别人这件事情应不应该做,自信了,有底气了,你就不会去讨好别人了,因为你不需要去讨好别人,别人有的你都有,你不比别人差。要有自...

如何改变我的讨好型人格
如何改变我的讨好型人格:1. 树立自信:首先,你需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你很好,与他人并无不同,同样值得被爱。理解你不需要通过讨好他人来赢得他人的喜爱。2. 认识到讨好无法带来真正的喜爱:不断地讨好他人无疑会让你感到疲惫。当你的讨好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别人仍旧不喜欢你时,这会让...

讨好型人格治愈方法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1、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在遇到不想做事情时,一定要学会表达出来,直接拒绝,不要害怕别人会说什么,你没有必要为别人的感受买单,因为也没有别人在意你的感受。2、建立自我认知,要想控制自己成为讨好型人格,首先必须对自己有一个自我认知,你必须要认可自己的一切,并且坚持的自己的想法,不管别人怎么...

讨好型人格如何改变
1、要想告别讨好型人格的话,自己也要学会自爱,要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不要过多去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说法看法,要看到自己的价值。2、当你尝试改变这种人格的时候,你肯定会为拒绝他人的时候感到内疚,一定要接受这种内疚感,不要觉得你拒绝了事情就不可能完成了。3、在平时生活中,自己要学会说“不”,...

讨好型人格的4种克服方法,你都知道吗?
1. 学会说“不”讨好型人格往往难以拒绝别人的请求,即使自己已经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完成。因此,学会说“不”是克服讨好型人格的关键。可以通过练习在小事上说“不”,逐渐培养自己的拒绝能力,让自己有勇气保护自己的利益和需要。2. 了解自己的价值观 讨好型人格往往缺乏自我认知和自信,因此需要了解自己...

怎样改变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的转变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一系列的自我认知和行动。首先,你需要深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无论优点还是不足,都要坦然接受,这样才能建立稳固的自我认同。其次,学会设立界限,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保护自己的资源,避免过度消耗。设定明确的目标,让生活有方向,把精力集中在实现梦想上,而非...

怎样改变讨好型人格?
2、我们要做到,高兴的时候就笑,不高兴的时候就哭,愤怒的时候就骂。只有我们按照自己的真实心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才能尽快改变过来。3、停止去讨好任何人,包括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没错,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让我们去讨好,如果我们不端正自己的想法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那么,这种讨好型人格还是...

如何摆脱讨好型人格
摆脱讨好型人格的方法:增强自尊心、学会拒绝、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倾听自己的内心等。1、增强自尊心:讨好型人格往往是因为对自己的价值感不足而导致的。通过自我肯定和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可以增强自尊心,从而减少取悦他人的冲动。2、学会拒绝:讨好型人格常常害怕拒绝他人,担心会因此得罪别人。学会拒绝是...

我也不想讨好别人可是我要怎么做?
摆脱讨好型人格请疯狂做这8件事 你是不是也这样? 别人找你总是第一时间回应,超级怕麻烦别人,不懂得拒绝别人,敏感,总是想很多,做事畏手畏脚,别人一两句话就开始动摇,喜欢迎合别人,没有自己的主见和立场。 1、学会“自私” 学会照顾自己提高生活幸福感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被他人利用先满足自己才能帮助他人明确自己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