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历史

如题所述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设想由来已久,海峡西岸经济区20座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福建就曾提出过 闽南金三角的概念,此后又形成过海峡西岸繁荣带的设想。 根据形势的发展,上述设想逐渐扩展成海西经济区的发展战略,这是历届省委、省政府长期探索福建发展之路积累的成果。 1992年8月,那时的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闽东南地区开放开发。那年10月底,那时省委五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加快闽东南开放开发的战略部署,指出“加快闽南三角地区、湄洲湾和闽江口地区开放开发,逐步形成海峡西岸的经济繁荣带”,这是福建改革开放进程中探索发展路径的又一重大阶段性成果,通过梯度推进、山海协作,实现经济起飞,带动全省发展。它的确立和实施,对推动福建改革开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是在福建省原有发展战略,尤其是在海峡西岸繁荣带战略基础上提出的,它既是原有战略的继续,又是原有战略的升华。
2003年下半年,那时福建新省长卢展工在福建广大群众等看法的基础上,提出福建发展战略新定位——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
2004年1月,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那时福建新省长卢展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全面繁荣、协调发展、对外开放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2004年3月,福建省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关于建设的建议。
2004年5月,以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为团长的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赴闽考察,并专门就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发展、扩大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向7月召开的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提交视察报告。此后,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领导同志纷纷来闽就支持海西建设展开调研。
2004年6月,那时的福建省委和经济日报社联合在京举办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
2005年,那时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2005年1月福建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出了《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
●2006年9月,那时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指出“四个专题”调研的成果集中体现为全省上下形成了“四个重在”的共识,即“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
●2007年1月,那时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海西建设进入全方位推进阶段。
●2007年11月,那时省委八届三次会议提出全面推进海西建设的新要求,要求努力把海西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
●2007年12月,海峡西岸经济区19城市20家党报首次召开党报协作会议,成立海峡西岸经济区党报协作网,齐心协力向全国、向全世界,发出海西共同的声音。一年之后,协作网扩大到20个海西城市21家党报。
●2008年“6·18”,福建、广东、浙江、江西四省19个城市成立海峡西岸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联盟,建设人才网络合作平台,定期举办面向海峡西岸的大型人才交流会。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 7月29日,福建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审议并通过了《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首次被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