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恢复原状?

如题所述

恢复原状,是指当物受到毁损时,物权人要求侵害人采取措施将物恢复原来状态的纠纷。

广义的恢复原状是指恢复权利被侵害前的原有状态。比如,通过消除影响使被侵害的名誉权得到恢复。狭义的恢复原状是指将损害的财产修复,即通过修理恢复财产原有的状态。恢复原状的适用以须有修复的可能与必要为前提,如玉已碎则不能适用此种责任形式。

恢复原状也是物权保护的一种方法,是物权请求权的一种。



恢复原状的类型

根据恢复原状的法律规范将恢复原则区分为民法上的恢复原状、行政法上的恢复原状与刑法上的恢复原状。

民法上的恢复原状是指民事法律规范中所规定的恢复原状。我国诸多民事规范皆有恢复原状的规定,如《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及相关民事司法解释等。

行政法上的恢复原状是指行政法律规范中所规定的恢复原状。

刑法上的恢复原状是指刑法规范中规定的恢复原状。我国刑事法律及司法解释中并未有恢复原状的明文规定,但在环境司法中创设了类似于恢复原状的新型责任执行方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6

恢复原状,是指要求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国采取措施使受到其不法行为损害的有关事物或局势恢复到该不法行为实施以前的状态的责任形式。

这种责任形式一般适用于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给他国造成物质损害的情形,其具体措施按照损害的情况有所不同,通常包括归还被掠夺或非法没收的财产、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修复被非法损坏的使等。

在广义的恢复原状是指恢复权利被侵害前的原有状态。例如通过消除影响使被侵害的名誉权得到恢复。狭义的恢复原状是指将损害的财产修复,即通过修理恢复财产原有的状态。恢复原状的适用以须有修复的可能与必要为前提,如玉碎即不能适用此种责任形式。恢复原状在不同的场合适用具有不同的内涵。

恢复原状之消除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4条将“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列作为一种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是指违法行为人侵害公民、法人的人身权利;

损害其名誉、荣誉时,受害人有权要求棱害人在影响所及范围内,以公开形式承认侵害过错、澄清事实、消除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以恢复未受损害时社会对其品行、才能或信用的良好评价的责任措施。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消除影响百度百科-恢复原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09

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应当返还的财产损坏的。能够恢复原状的,恢复原状”,“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

恢复原状是指负有赔偿义务的机关按照被害人的愿望和要求恢复损害发生之前的原本状态。例如:将推倒的建筑物重新修复、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和冻结等等。

恢复原状作为我国国家赔偿的一种辅助方式,它并非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使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某些损害结果已无法得到恢复,或者难以恢复到原有状态,这就不适合采用恢复原状的方法。一般来说;侵权损害的行为结果大多都不适宜此方式。如果坚持采用恢复原状的赔偿方式,势必难以符合受害人的要求或者使赔偿义务机关勉为其难。例如,由于侵权造成公民身体伤残、公民所有特定物的毁损等,这类损害可以说是无法恢复原状的。因此,恢复原状方式的使用必须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只有在一定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才可以实施。恢复原状的前提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需要有受害人的请求。当某一侵权损害案件已被有关部门确认应予赔偿的时候,如果受害人认为自己所蒙受的损害应以恢复原状的方式赔偿时,受害人应先行明确提出恢复原状的请求。在国家赔偿实践中,曾有受害人故意拖延选择具体的赔偿方式,迟迟不作出明确的意思表示,而是反复权衡哪一种赔偿对自己更有利可图,于是造成久拖不决,影响了赔偿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影响了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作出明确的意思表示,以使恢复原状的赔偿工作得到顺利展开。

采用恢复原状方式给予赔偿,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会造成违法结果。如恢复原状的行为过程带有违法性,并可能造成违法后果,那么,恢复原状的赔偿方式则不可采用。

另外,恢复原状在具体操作上首先必须了解需恢复标准的原本状态及详细情况资料以及是否可能产生节外生枝的情况。例如,国家机关对于非法拆除的房屋采取恢复原状方式赔偿,由于原地又建新房,这将又涉及国家机关与新房所有权人的交涉问题,对新房建筑采取何种措施的问题等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