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冰山理论对文学的影响

如题所述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冰山理论”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简约的艺术。即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象中国水墨画技巧,计白当黑,不要铺陈,不要八分之八,而只要八分之一。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剥下了亨利·詹姆斯时代句子长、形容词多得要命的华丽外衣:“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这些英语文学的乱毛中被海明威收拾得最利索的是形容词。形容词过多是十九世纪末以亨利·詹姆斯为代表的小说家带给英语文学的一大灾难。譬如詹姆斯的代表作《贵妇人的画像》充斥了长句子和多重修饰,“你不憋足一口长气是读不完一个句子的,好比一长列货车,站在它面前望不到尽头”(董衡巽语)。这绝对是学者型的文风。而海明威18岁就去打仗,根本没有机会进行科班训练,打过仗当了美国一家报纸驻欧洲的记者,写文章和报道要用电报发回国,语言必须简明,于是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电报体风格”,极少用修饰语,极少用形容词。可以说文学史上有一类作家是敌视形容词的。法国大文豪伏尔泰就有句名言:“形容词是名词的敌人。”他似乎在说只有名词是直抵事物本身,是直面、直接呈示事物,形容词多了反而遮蔽事物和内质,所以是名词的敌人。 其二,小说家马原认为“冰山理论”的更内在的质素可以概括为“经验省略”。他指出开始许多评论家把海明威的省略与传统的留空白理论等同起来,以为这是一种含蓄手法的运用,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一个大的失误。传统的省略方法很类似于删节号的作用,它省略的是情味和韵致;而海明威省略的则是完全不同质的东西——实体经验。马原以《永别了武器》中曾被海明威改写了三十九遍(在另一处海明威又说是四十遍)的结尾为例: 我往房门走去。 “你现在不可以进来。”一个护士说。 “不,我可以的。”我说。 “目前你还不可以进来。” “你出去。”我说。“那位也出去。” “在此之前作者没告诉我们房间里有几位护士,这段文字也没交代,可是我们马上知道了这间停着‘我’情人(卡萨玲)尸体的房子里有两位护士。‘我’的对话没有丝毫失态之处,可是我们也从这段文字里知道了‘我’的失常变态。”“这些语调上的变化其实在上边文本中全无提示,作者也没有用叙述的方式告诉我们关于主人公‘我’的任何情绪变化,然而我们都知道了。作者利用了人所共有的感知方式及其规律,他知道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你不说大家也会知道这个道理,他就不说大家都知道的东西,结果大家还是都知道了。这样做除了因省略掉一些东西而缩短了篇幅外,由这种省略还产生了完全出人意料的新的审美方法,以作用于(阅读)对象心理为根本目标的方法。”(马原《小说》) 海明威省略的其实是我们凭经验可以填充想象的部分,因此,这种省略技巧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读者的经验参与,使读者觉得作家很信任自己的理解力和经验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海明威等于把冰山的八分之七空在那里让读者自己凭经验去填充。而以往的小说家如果是现实主义者就把什么都告诉你,喋喋不休,不厌其烦,不留空白;如果是浪漫主义者就拼命调动读者的情绪,拼命煽情。海明威也在调动,他调动的则象马原所说,是经验。这肯定是一种新的小说美学。怎样深入阐发它的美学层次的内容还需要继续思考。但我们起码可以说,这种“经验省略”涉及的决不仅仅是个“简洁”的问题,它还关涉着对世界的认知与呈示问题,关涉着小说家对生活中的情境和境遇的传达方式问题,从中有可能生成一种小说的情境美学追问

谢谢,我查到的也是这个 我要具体的例子。对谁谁的写作影响!这种的答案

追答

这个我真的不太懂,,,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什么
海明威的文学遗产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便是“冰山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理念是,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应像冰山一样,表面只展现一小部分,而大部分深意则隐藏在文字背后,留给读者去发掘。通过精心选择和构建细节,作者可以潜藏更丰富且深刻的内涵,使作品具有深度和思考性。对于作者来说,运用“冰山理论”意味...

海明威冰山理论对文学的影响
“冰山理论”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简约的艺术。即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象中国水墨画技巧,计白当黑,不要铺陈,不要八分之八,而只要八分之一。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一切...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什么
5. “冰山理论”在诗歌中的应用 诗歌也是可以运用“冰山理论”的文学形式。在诗歌中,生动的形象和语言的节奏可以更好地展现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海明威的一首诗就展现了作家对于生命的思考:“一个男人在生命中要做三件事,例如,他必需分娩小岛,像渔人一样,在死前带回所有东西,或者他便必须年...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什么
总之,冰山理论是一种全面而深入的写作思想,在写作过程中对于掌握其精髓将会为我们的文学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同时也让我们从写作表面去为更多读者所关注到的更深层次的东西去思考。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是什么?
海明威强调,文学作品中的可见文字和形象仅是整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则隐藏于这八分之七之中。这一理论不仅体现了简约的艺术风格,也指出了文学作品深层含义的重要性。"冰山理论"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简约的艺术风格。即通过删除小说中不必要的元素,以简洁的文字传达丰富的意义,类似于中国水墨...

关于海明威的冰山原则的论文文献综述。
1.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强调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应省略掉读者能够自行想象和感知的内容,从而使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深度。这一理论在《外国文学研究》和《外国文学评论》等学术期刊中有广泛讨论,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如Google Scholar等途径进行深入研究。2. 海明威的文体风格以简洁、直接著称,这种风格...

冰山风格海明威的冰山风格
海明威的文学创作风格被形象地称为“冰山理论”,这是一种以简洁明快、内涵丰富的形式展现艺术魅力的独特方式。他凭借卓越的叙事技巧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中,如《午后之死》所言,他省略了直接表达的部分,留给读者广阔的空间去想象和感受。这种风格在文体和结构上都有鲜明体现。海明威的文体风格...

什么是冰山理论?
海明威提出的冰山理论,生动地描绘了文学创作的本质。他在1932年的作品《午后之死》中,将文学比作漂浮于海面的冰山,其中“八分之一”象征着文字和形象,这些是读者能直接感知到的部分,如同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直观而显眼。然而,更为深远的“八分之七”——情感和思想,却如同隐藏在水下的部分,它们...

什么是冰山理论
他认为,心理的大部分,即无意识层面,像冰山的大部分隐藏在水面之下,对人的发展和行为有深远影响。海明威在1932年的《午后之死》中,将这一理论应用到文学创作中,比喻文字和形象是可见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则是隐含的“八分之七”。在企业中,能力素质模型被用来描述导致优秀业绩的行为特征...

海明威冰山理论的理解是什么?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的说法来源 寻找“冰山理论”的起因,离不开历史大背景。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现代主义潮流在文学、绘画等领域兴起,影响至今。当时的艺术教母格特鲁德·斯泰因对文学和艺术的革新...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