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胞蔡金星等先生赠阅的史料中,发现了一张台湾清代“鹿港主要往来贸易港”图,实际上是“蚶江鹿港对渡贸易图”(请看:地图上“蚶江”与“鹿港”两个地名的标字大又明显)。它印证了《蚶江海防官署碑记》记载的“蚶江为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的史实,是“蚶鹿对渡史”的重要佐证史料。此图来源于台湾东海大学历史系。同时还有道光年间《彰化县志》的“鹿港飞帆”图、1890年拍摄的“鹿港海边码头”与“海船”图片等。
台湾史载:清雍正九年(1731年),鹿港正式开放为台湾岛内贸易港,成为米粟转运之港口。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清廷正式诏设鹿仔港(鹿港)为正口,并与泉州蚶江直渡,从此开放鹿港进入全盛时期,史学家称为“鹿港文化期“。鹿港与艋舟甲、台南府城几乎掌控全岛货物的出入。因此,便有“一府二鹿三艋舟甲”之誉。
同治十二年丁绍仪撰《东瀛识略》载:“嘉义以北,以彰化县属鹿仔港为正口,与泉州府之蚶江遥对,水程亦近于厦门之距鹿耳门。其一、二千石大舟均可直抵港岸,商艘云集,盛于鹿耳。”《鹿港城隍庙调查研究》载:“自乾隆四十九年正式设口,至道光年间为鹿港最繁荣时期,舟车辐辏,郊商云集,除通商贸易外,诸如配载粮草兵谷,搭官兵、军火、渡海夫及商人旅客、移民等,成为台湾对大陆出入和贸易之要地。”《彰化县志》载:“鹿港为泉厦郊商职要地……鹿港水厅商船运载米、糖、油、等到蚶江、厦门。”“行郊于乾隆四十二年成立,鹿港贸易皆操纵泉郊、厦郊、布郊、油郊、糖郊、染郊、南郊、郊等八郊手中。”
移民潮伴随急增的海运量,更加速了鹿港的成长。人口大幅骤增,雍正十年(1732年)仅五千人,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达四万余人,至道光年间直线上升高达十万余人。“居民中百分之九十祖籍来自泉州,尤以施、黄、许三姓为多。”《彰化县志》对鹿港港市情景有如下记载:“街纵横,皆有大街,长三里许,泉厦郊商居多,舟车辐辏,百货充盈,台自郡城而各处,货市当以鹿港为最,港口街名甚多,总以鹿港街概之。”有史志形容鹿港“西望重洋,风帆争飞,万幅在目,波澜壮阔。”
“至光绪二十一年,台澎割让日本,本港(鹿港)因最近大陆,故仍为本省(台湾)对大陆之主要贸易港。”(《鹿港城隍庙调查研究》)。
1995年6月,鹿港城隍庙董事长(原鹿港镇公所秘书长)蔡金星先生等一行特地来蚶江搜集蚶江与鹿港对渡史料,笔者提供了珍贵的《蚶江志略》等,他们爱如至宝,尤其是“蚶江海防官署碑记”照片。蔡先生激动地说:“这是两岸对渡的铁证,也是我们准备向台湾当局呼吁重新恢复鹿港与蚶江对渡的最有价值的史实啊!”他将“对渡碑”照片首次刊登在台湾的史书上,《鹿港城隍庙调查研究》“弁言”中写道:“移民将对岸‘泉州文化’全盘移嫁来台湾,造就了鹿港的繁华和人文景观的蓬勃,这就是史学家称台湾开发过程中的‘鹿港文化期’,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府、二鹿、三艋舟甲’谚言中,排名仅次于台南府城的二鹿(鹿港)风采。”
台湾清代“蚶鹿对渡贸易图”的出现,有力地见证了闽台“蚶鹿对渡史”!
蚶江的台湾清代贸易图见证“蚶鹿对渡史”
从台胞蔡金星等先生赠阅的史料中,发现了一张台湾清代“鹿港主要往来贸易港”图,实际上是“蚶江鹿港对渡贸易图”(请看:地图上“蚶江”与“鹿港”两个地名的标字大又明显)。它印证了《蚶江海防官署碑记》记载的“蚶江为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的史实,是“蚶鹿对渡史”的重要佐证史料。此图...
蚶江台湾清代贸易图见证“蚶鹿对渡史”
从一份由蔡金星先生等提供的史料中,我们发现了一张台湾清代的“鹿港主要往来贸易港”图。实际上,这张图是“蚶江鹿港对渡贸易图”。它明确印证了《蚶江海防官署碑记》记载的“蚶江为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的史实,为“蚶鹿对渡史”提供了关键的佐证。此图来自台湾东海大学历史系。在台湾的历史...
蚶江的台湾首次发现蚶江鹿港对渡史料
2009年3月17日,台湾鹿港文教基金会董事魏钟生给蚶江镇一友人来函,在函件中,魏钟生说,他通过查阅大量文史资料,在《鹿港奉天宫志》一书中发现,该书清楚记载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蚶江与鹿港对渡”的事宜。据了解,这是继石狮发现对渡碑后,首次在鹿港发现有关对渡的资料,有关学者认为,...
蚶江台湾首次发现蚶江鹿港对渡史料
2009年3月17日,台湾鹿港文教基金会董事魏钟生在一封给蚶江镇友人的来信中提及,在《鹿港奉天宫志》一书中发现了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蚶江与鹿港对渡”的记载。这是继石狮发现对渡碑之后,首次在鹿港发现相关对渡资料,相关学者认为,此资料对闽台对渡文史资料提供了有力补充。在魏钟生提供的图...
蚶江的蚶江对渡带动鹿港繁荣
蚶江位于泉州湾南岸,海岸线长17公里,拥有国家一类口岸——石湖港。自宋代起,蚶江已是民居稠密、番船过往频繁的港口,元代时更加繁荣。清乾隆四十九年,蚶江设立泉州分府,成为祖国大陆对台通商的中心码头。蚶江至鹿港的对渡航线开通后,两岸航行时间仅需一昼夜,使得泉州等附近各县的对台贸易都经蚶江出入...
蚶江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记
自古设官分职,以昭体制,重责成。蚶江作为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相对,地位显赫。其北连崇武、獭窟,南接祥芝、永宁,以石湖为门户,大、小坠山为藩篱。洛阳、浦内、法石诸港,直通双江,是大小商渔往来之处。鹿仔港与之相比,仿佛邻家。因利益所在,商贾趋之若鹜,揽载商越,弊窦滋生。时至岁...
蚶江忆古今峥嵘—蚶江
蚶江古镇,位于泉州湾南岸,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是居民稠密、帆船过往频繁的港口,元代时海上贸易空前繁荣,被誉为光明之城,东方第一大港刺桐的门户、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石狮蚶江石湖西南侧,林銮渡古渡头,又称“通济桥”,见证了千帆竞发,梯航万国的盛况。在中外海上贸易空前繁荣的年代,它成为...
蚶江的清代闽浙总督驻地
清代,作为“泉州总口”,大陆对台通商贸易的中心码头———蚶江,在对台关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清廷因蚶江港所处位置之重要,“乃移福宁府通判于蚶江青莞,封验巡防,督催台运暨近辖词讼。”,并以“蚶江为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蚶江海防官署碑记》)...
蚶江清代闽浙总督驻地
这些史实有力地佐证了闽台“蚶鹿对渡史”和蚶江在清代对台的特殊地位。泉州徙台先民不仅开发建设和繁荣宝岛,还为其稳定做出积极贡献。如鹿港首富林振嵩参与平乱,其义举记载在谱牒中。林惠亭在台湾倡乱时,毅然募乡勇,助军饷,日夜防守,身与贼抗,经数十战,地方得以安堵。后中堂公福康安大人奉旨征...
蚶江的忆古今峥嵘—蚶江
蚶江古镇历史悠久,位于泉州湾南岸。早在宋代,蚶江就已是居民稠密、帆船过往频繁的港口,元代时海上贸易空前繁荣。蚶江,是光明之城,东方第一大港刺桐的门户、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鹿港对渡是开始于1784年,清朝在这里设立对渡的港口,并在蚶江设立海防官署,海防官署管辖的范围就是现在的泉州地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