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如题所述

首先,家长要调整心态,理解这是孩子的正常发育阶段。孩子到了11岁左右,体内的荷尔蒙分泌旺盛,导致这个阶段孩子的情绪会很不稳定,他们会把家长的询问看作是对自己的审问。在这个阶段,孩子会觉得自己的隐私很重要,所以拒绝和家长分享,因此家长不要把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认为是针对自己的,而是要尊重孩子的发育阶段。

其次家长要通过学习倾听的技巧来跟孩子交流。当孩子在和你说话时,家长一定要倾听。要对孩子所说的事情问一些问题,即便是电子游戏或者你不太了解的事情,也要让孩子看到家长对他想谈的事情很感兴趣。

很多孩子不再和父母说话,是因为没说几句,家长很快就会露出不赞同的表情,或者很快就开始说教。家长一定要学会闭上嘴巴听,并且试着将自己的回应限制为“嗯、哦”,这样就会惊讶地发现,当孩子感受到有人倾听时,他会有很多东西要说。

第三,如果孩子不愿意说家长一定不要勉强,家长可以在晚上找个时间,让孩子和你一起坐在沙发上,跟孩子说:“我想只和你一个人待一会儿”,不要问任何问题,就是陪着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也可以到孩子所在的地方去什么也不说,两个人享受着无声的陪伴。

第四,要真的对孩子的世界充满好奇,家长要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孩子在说话的时候,家长要尽量理解他话语中更深层的含义,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真的是关心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尊重和好奇,就会很愿意和家长分享。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8
(1)密切亲子关系。要做到良好的沟通,就必须密切亲子关系。
①多从孩子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地让孩子明白父母始终是关心和接纳他们的。
②除了学业成绩外,每个孩子还可以在许多方面发挥潜能和拓宽发展的领域。
③由于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因此,不要执拗于一种答案而与孩子发生冲突。
④父母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情商、智商,自我开发各种潜能。放下面子,去倾听各方面的教育经验。
⑤多采用游戏、音乐、活动的方式培养亲子关系。
此外,要密切亲子关系,在父母与子女之间要相互信任。为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为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切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等等。
(2)营造聆听气氛。父母要设法让孩子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其诀窍就是让家里时时刻刻都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就会来找父母商谈。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中一个好方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如利用共聚晚餐的机会,留心听孩子说话,让孩子觉得自己受重视。
(3)学习平行交谈。父母用“平行交谈”的方式跟青春期的子女谈话,往往能引起热烈回应。美国《用心去教养子女》一书作者罗恩·塔菲尔提出的“平行交谈”,其意思是父母与子女一面一起做些普通活动,一面交谈,重点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对方。这种非面对面的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父母与孩子的谈话内容,最好是多谈一些如何学会求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等。在交谈中,还要注意从事情到关系、从事情到感情、从一般到特殊等原则,从而使孩子与父母之间什么话都交谈。
(4)只做孩子顾问。由于父母提出的意见,即使是好意见,青少年大都不喜欢听。因此,父母应做孩子的顾问、盟友,而不要做经理人。顾问只细心聆听,协助氛择,而不插手干预,仅建议改弦更张。心理学家伊丽莎白·艾利斯说:“父母应该协助子女仔细检讨整个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到叫人拍案叫绝的解决方法。”
(5)有自己的空间。“青少年需要感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受父母控制,”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父母尤其不可擅入他们的房间。”《跟孩子说话的技巧》一书的作者艾德莉·费巴说;“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尽管孩子想避开父母,却不希望父母也那样待他们。”
(6)把说的话写下。有些专家建议,父母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说出或不中听的话写下来。家庭关系顾问迈克尔·波普金说:“一般人都认为白纸黑字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把话定下来,话的分量也会增加。”
(7)不要无所不问。父母提问过多,很难使孩子讲心里话。麦可·列拉说:“青少年通常不会把很多有关自己的事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你应该把孩子告诉你的任何事情都视为礼物,加以珍视。”
(8)表露矛盾心理。在同一个时候,孩子可能对父母又爱又恨。对父母、老师和所有对孩子有权威的人,孩子的感情往往是双重的。但父母对孩子的感情的二重性通常是很难接受的。其实,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辩证观念。哪里有爱就必有恨;哪里有羡慕就有嫉妒;哪里有热诚也会有敌视;哪里有成功就有担忧。所有这些感情都是合理的:正面的、反面的、矛盾的。因此,父母应该学会接受孩子身上存在的双重感情。父母对孩子所表露的双重感情就用不着担忧或内疚。人类都有感情,感情是孩子天性的一部分。美国心理学家金诺特说:“感情教育能帮助孩子了解他们的感情是什么。对一个孩子来说,了解他自己的感情比了解他为什么有这种感情更为重要。当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情时,他内心就不会再感到一切都混乱了。”
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一面感情的镜子,以帮助孩子解他的感情。一个孩子要知道他内在的感情就要听父母对他感情的反映。通过感情的镜子,能够给孩子提供一种自发的修整和改变的机会。
教养青少年是个不断要协商的过程,而且不时要重新界定与孩子间的关系,还必须坦率地沟通。父母只有综合地做好上述各点,才能真正地做到与孩子的坦率地沟通。国外心理学家通过一项对2万多名青春期孩子的研究发现:孩子在12岁以前很愿意与父母交谈他们的想法,但之后却有明显的变化,尽管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如既往,但孩子有问题和想法,首先是与朋友谈,其次是老师,与父母交谈的次数和时间越来越少。不少父母也明显觉得孩子“不听话”了,彼此交谈也越来越难了。其实,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并未减少,只是这种关心及交谈的方式较以往应有所变化。究竟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并使他们听话呢?心理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创造“听的气氛”:让十几岁的孩子坐下来认真交谈,这很不自然。要创造一种自然的氛围,和孩子们保留特定的时间,晚饭是分享家庭时光的重要机会,但往往被忽略。父母对孩子们每晚所讲的内容很感兴趣,孩子会觉得有种被尊敬的感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20-01-07
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强制的严厉的,简单粗暴的家长作风式的教育,当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让孩子的心离你们越来越远。或者说,是不能与孩子的眼下的心理特征相匹配。家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最可依恋的对象,而孩子却不愿回家或故意拖延回家时间,孩子为什么会离家出走,请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不愿回家?他一定有他不愿回的理由。先不要想孩子怎么不听话,先静下心来,从你们自身找找原因,行吗,这与你们长期的教育方式有关。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了,自我意识感和自尊心也强了,他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持,情感安慰。需要一个民主,平等,宽容的家庭环境来容纳他的成长。如果家庭不能提供温暖,平和的成长环境,父母依然采用过于严厉,简单说教的方式,那么,等于在激发孩子的逆反意识,把孩子逼向你们期望的反面,导致过激行为的产生。我认为现在要采取的方法是:1、你们的情绪要平静下来,抛掉以前的打骂,生气,批评,严格,说教的教育方式。一切重新来过。先给孩子一个安全基地(家本就是安全港湾),给孩子一个新的父母面孔。2、见到了孩子,从关心他开始,温和地,和蔼地,平静地对待孩子。不要再象审讯一样再三盘问,抓住问题不放。当作什么也没发生,只要人回来就好。只要先稳定孩子的情绪就好。因为你们现在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动态,行动方向,引导孩子的过激行为。3、接下来,请多寻找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欣赏孩子,表扬孩子。给孩子新的积极的自我定位,建立孩子的自信系统。通过这种积极的方式(包括正面的积极的语言,爱的温暖的给予,细心的心灵的呵护,认可和接纳)等去影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们的爱和关注,孩子才能重新回到你们的身边。没有比心的遥远更难的教育。心近了,沟通畅通了,才有谈教育的资格。4、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实更多的是,更关键的是,家长的观念一定要改变,亲子间的关系模式是互动的,互相作用的。这好比我们对待朋友,你对他和气,对方一定没理由对你不和气,你对他尊重,对方没理由不尊重你。亲子间关系也一样,请从高低式(父母高位,孩子低位,父母强势,孩子弱势)的教育模式换为平等式(把孩子当朋友对待)的教育模式试试,这样会比现在更好。会有所改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2-13
(1)密切亲子关系。要做到良好的沟通,就必须密切亲子关系。
①多从孩子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地让孩子明白父母始终是关心和接纳他们的。
②除了学业成绩外,每个孩子还可以在许多方面发挥潜能和拓宽发展的领域。
③由于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因此,不要执拗于一种答案而与孩子发生冲突。
④父母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情商、智商,自我开发各种潜能。放下面子,去倾听各方面的教育经验。
⑤多采用游戏、音乐、活动的方式培养亲子关系。
此外,要密切亲子关系,在父母与子女之间要相互信任。为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为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切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等等。
(2)营造聆听气氛。父母要设法让孩子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其诀窍就是让家里时时刻刻都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就会来找父母商谈。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中一个好方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如利用共聚晚餐的机会,留心听孩子说话,让孩子觉得自己受重视。
(3)学习平行交谈。父母用“平行交谈”的方式跟青春期的子女谈话,往往能引起热烈回应。美国《用心去教养子女》一书作者罗恩·塔菲尔提出的“平行交谈”,其意思是父母与子女一面一起做些普通活动,一面交谈,重点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对方。这种非面对面的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父母与孩子的谈话内容,最好是多谈一些如何学会求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等。在交谈中,还要注意从事情到关系、从事情到感情、从一般到特殊等原则,从而使孩子与父母之间什么话都交谈。
(4)只做孩子顾问。由于父母提出的意见,即使是好意见,青少年大都不喜欢听。因此,父母应做孩子的顾问、盟友,而不要做经理人。顾问只细心聆听,协助氛择,而不插手干预,仅建议改弦更张。心理学家伊丽莎白·艾利斯说:“父母应该协助子女仔细检讨整个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到叫人拍案叫绝的解决方法。”
(5)有自己的空间。“青少年需要感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受父母控制,”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父母尤其不可擅入他们的房间。”《跟孩子说话的技巧》一书的作者艾德莉·费巴说;“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尽管孩子想避开父母,却不希望父母也那样待他们。”
(6)把说的话写下。有些专家建议,父母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说出或不中听的话写下来。家庭关系顾问迈克尔·波普金说:“一般人都认为白纸黑字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把话定下来,话的分量也会增加。”
(7)不要无所不问。父母提问过多,很难使孩子讲心里话。麦可·列拉说:“青少年通常不会把很多有关自己的事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你应该把孩子告诉你的任何事情都视为礼物,加以珍视。”
(8)表露矛盾心理。在同一个时候,孩子可能对父母又爱又恨。对父母、老师和所有对孩子有权威的人,孩子的感情往往是双重的。但父母对孩子的感情的二重性通常是很难接受的。其实,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辩证观念。哪里有爱就必有恨;哪里有羡慕就有嫉妒;哪里有热诚也会有敌视;哪里有成功就有担忧。所有这些感情都是合理的:正面的、反面的、矛盾的。因此,父母应该学会接受孩子身上存在的双重感情。父母对孩子所表露的双重感情就用不着担忧或内疚。人类都有感情,感情是孩子天性的一部分。美国心理学家金诺特说:“感情教育能帮助孩子了解他们的感情是什么。对一个孩子来说,了解他自己的感情比了解他为什么有这种感情更为重要。当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情时,他内心就不会再感到一切都混乱了。”
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一面感情的镜子,以帮助孩子解他的感情。一个孩子要知道他内在的感情就要听父母对他感情的反映。通过感情的镜子,能够给孩子提供一种自发的修整和改变的机会。
教养青少年是个不断要协商的过程,而且不时要重新界定与孩子间的关系,还必须坦率地沟通。父母只有综合地做好上述各点,才能真正地做到与孩子的坦率地沟通。国外心理学家通过一项对2万多名青春期孩子的研究发现:孩子在12岁以前很愿意与父母交谈他们的想法,但之后却有明显的变化,尽管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如既往,但孩子有问题和想法,首先是与朋友谈,其次是老师,与父母交谈的次数和时间越来越少。不少父母也明显觉得孩子“不听话”了,彼此交谈也越来越难了。其实,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并未减少,只是这种关心及交谈的方式较以往应有所变化。
心理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创造“听的气氛”:让十几岁的孩子坐下来认真交谈,这很不自然。要创造一种自然的氛围,和孩子们保留特定的时间,晚饭是分享家庭时光的重要机会,但往往被忽略。父母对孩子们每晚所讲的内容很感兴趣,孩子会觉得有种被尊敬的感受。
第4个回答  2020-11-18

#每天学点心理学# #教育#
【与青春期的孩子三点沟通技巧】
对于孩子进入初中、高中的父母来说,普遍存在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的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优秀的父母在这方面大都做得很好,他们良好的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循了以下这三条原则: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
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
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里应该给予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的最差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们那样能够静下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