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史

详细点并且在一千五百字以上

二战后,随着轴心国的战败、英法实力的衰退,美国和苏联成为了超级大国,世界被分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美苏及其各自阵营分别在军事、政治、经济、宣传各方面全面对抗,一如战时,史称“冷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参战并与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志愿军进行了交战,战争双方以三八线为界签署停战协议告终。战后,冷战逐步升级。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冷战带来的恐慌达到最高峰。1969年,阿波罗11号首次将人类送上了月球,美国在太空竞赛中逐渐超越了苏联。

扩展资料:

20世纪6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爆发,许多美国人开始不满政府的对外政策,反战游行伴随着各种民权运动风起云涌。

此外,由于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集中,60年代后期,生态环境的污染广受注意。70年代初期,因能源危机而导致的经济萧条是历来最严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一度复苏,但70年代末期又出现了通货膨胀。

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全国举行各项庆祝活动。由于拥有全球政治、军事、经济、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全面优势,美国在冷战中最终拖垮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赢得了冷战的最终胜利,两极格局逐渐被一超多强的国际新形势替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二战以后,美国全面推进全球霸权,并且不断丰富自己的全球战略内涵,试图霸权合法化,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还有文化三个方面,详解如下:
  一、经济战略演变简介:
  二战以来,美国外贸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自由贸易阶段、调整阶段和多元化阶段。外贸政策的持续转变,实质上反映了美国经济实力与国家竞争力相对下降的客观事实。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国要防止“被”全球化。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化解外贸纠纷。
  二、政治战略演变过程详解:
  从冷战到冷战后,美国的霸权野心还不断膨胀,从遏止共产主义发展到在全球大力扩展民主与自由市场,从充当西方世界的盟主发展到确立“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并不时大肆动用武力和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志。
  霸权战略并非美国所独有,但战后美国的霸权战略与历史上列强争夺或征服世界的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美国特色。
  (一、)联盟战略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处于关键地位。联盟既是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力量支撑点,也是美国霸权覆盖的核心区域,同时美国维持联盟体系与在势力范围内施展霸权的方式别具特色,带有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历史上的大国霸权往往直接采取武力征服领土、奴役人民、强占资源的形式,美国霸权则更多地采取“借力”的方式,通过各种军事集团、条约组织构建其联盟体系和势力范围,形成一个包围对手的网络。
  (二)、美国竭力赋予其霸权以某种道义的或国际法意义上的合法性,同时注意将霸权目标与国家的实力统一起来。为自己的霸权扩张披上道义合法的外衣是几乎所有霸权国家所通用的手法,而美国在这方面更胜一筹。维护所谓的自由和民主成为其动员国内社会力量支持政府对外政策的有效工具以及号令西方世界的大旗,而且凭借各项实力的巨大优势,以及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面临问题挫折的反衬之下,美国所极力推广的价值原则大有席卷全球之势,并通过一系列国际机构与制度成为规范国际社会的原则框架。尤其在冷战结束以后,道义的旗号与标准从具有防范意味的反苏反共转变为更加自信、自傲和更具进攻性的在全世界推广所谓民主、人权和市场经济,甚至不惜动用武力为其所谓的价值标准开道。
  同时,美国霸权战略的道义目标与道学面具绝非不计工本,现实利益与实力的算计始终是美国霸权战略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把“促进民主”作为旗帜的同时,美国并不放弃现实主义外交,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时仍以国家的现实利益为主要出发点,并将“双重标准”作为调和道义目标与现实利益之间矛盾冲突的手段。在冷战期间,遏制苏联的霸权战略基本上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共同要求。冷战后,如何实现“促进民主”和守护现实国家利益的统一,再次引起美国国内的广泛争论。 在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受制于国际形势变化和自身实力消长,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的“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标志着美国战略质的转变和飞跃,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为全面实施“遏制战略”,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并建立北约,还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的“艾森豪威尔主义”
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实行“灵活反应战略”。
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
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它是在美国处于战略守势的不利情况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继续维护美国全球霸权。
⑸卡特政府(1977-1981)的“世界秩序战略”。
卡特政府初期延续尼克松主义,上台后提出了“世界秩序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① 加强日美欧三边合作关系。②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国“全球政策的一个中心环节”,推进关系正常化,谋求建立抗苏的战略合作关系。 ③ 把缓和东西方关系作为“首要目标”,强调以经济力量和道义力量对付苏联的扩张。④重视人权外交。
⑹里根政府(1981-1989)“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战略 (“里根主义”)
面对美国的内外交困,里根提出了“重振国威”、“扩军抗苏”的口号。制定了“星球大战计划”,谋求对苏联的战略优势,在经济上拖垮苏联。在军事上提出了“新灵活反应战略”,并对苏联推行强硬政策,同苏联进行军备竞赛。此外,努力恢复对西方的领导,以实现反苏的总战略。这些都标志着美全球战略跨越了战后对苏联单纯遏制的范畴,进入了一个主动进攻、灵活反击的新阶段。
⑺老布什政府(1989-1993)的全球战略
这一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第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意图实现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第二,提出建立欧洲新格局,实质是确保在欧洲的利益。第三,提出“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⑻克林顿政府(1993-2001)的“参与和扩展”战略
这个战略有“一个目标”、“三个支柱”。“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巩固和扩大美国的“领导地位”,即美国的世界霸权。为此,要防止潜在的战略对手和新的超级大国,重点遏制有那些有潜力成为全球大国的国家,如中国和俄罗斯。所谓“三个支柱”,是指经济安全、军事实力、民主人权。其内容是:①把经济问题放在对外政策的中心地位。②突出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外交中大力推行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力图在全球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③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应付新的安全挑战。
A.第一任期间
1993年1月13日,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提名听证会上提出,冷战后美国“需要设计一项新的战略”来保护美国利益:第一必须促进美国的经济安全,第二必须保持强大的防务力量,第三鼓励正在发生的全球民主化革命,并强调对国外民主和人权的支持能够而且应该是改善美国安全的一项中心战略原则。1月18日,克林顿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世界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国外交政策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再次强调美国对外政策将建立在上述三个支柱的基础上
1994年7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上任后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表明冷战后美全球战略的理论框架最终确定,标志着美国全球战略基本完成了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转轨。“参与和扩展战略”可概括为:利用冷战后对美国总体有利的国际形势,加强介入和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力度,“扩展自由世界”的疆界,实现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在第一任期内,克林顿政府虽然提出了“参与和扩展战略”,但其对外政策在国内外仍然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B.第二任期间
美国开始对它在中、近期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世界主要力量的走向进行评估,并着眼于21世纪的大国竞争,制定了美国面向21世纪的全球战略首次明确提出2015年之后俄罗斯和中国可能成为美国的全球性竞争对手,表明美国对保持独立超级大国地位的中长期前景有所担心。首次提出美国面临着严重的“不对称威胁”的直接挑战,诸如恐怖主义、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信息战和环境破坏等。
克林顿政府执政期间,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大国关系深入调整,国际战略格局轮廓初现,美国全球战略逐步完成了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转轨,并确立了面向新世纪的全球战略的基本架构。这个转变基本上是以1993年的“扩展战略”和1994年的“参与和扩展战略”为起点,结束于1997年的“塑造—反应—准备”三位一体新战略构想。面向新世纪的美国全球战略,成为克林顿政府留给小布什政府的最大的外交遗产。
⑼小布什政府(2001年1月至今)的“单边主义”政策和“先发制人”战略
小布什上台后,采取的对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谋求建立美国霸权地位。②强调军事优先,注重培植美国的军事实力。③注重美国本土安全。④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⑤美国的全球战略进一步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⑥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针对伊拉克的战争,意在控制中东石油,在中东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塑造中东地区新格局,影响国际政治。⑦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对“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从以上各个时期的变化不难看出,称霸全球的“霸权主义”是政策中的一条主线,核心还是美国的国家利益。随着历史的发展,美国逐步接近于称霸意图。就目前来看,中、俄的崛起,日本和西欧的发展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依然是美国称霸世界难以逾越的阻碍。美国为突破障碍,采取了发挥其军事上的优势,控制全球战略要地;拉拢部分资本主义强国;利诱对其有利害关系的发展中国家;压制其潜在对手等措施。
  三、文化战略演变过程:
  美国的经济、军事强势不仅将其消费文化、娱乐文化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且美国政府将对外文化宣传置于全球战略的高度,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这项工作之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以及在朝野受到的重视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这既是冷战中为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斗争服务的需要以及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出于美国人根深蒂固的美国优越论以及美国应该拯救世界的救世主义传统。1948年,美国国会专门通过“史密斯──蒙特法案”,强调通过新闻媒介加强对外宣传,并授权美国政府指导国际“情报、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1950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的作为冷战纲领的著名的NSC68号文件把宣传工作与军事、经济、资源并列为国家安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期间,美国历届政府都重视利用国际广播对社会主义国家展开心理战,强调美国需要一个“更响亮的声音”,但它“不能吵闹、刺耳”,必须“保持富有人情、手法灵巧”的特点。同时,美国各大基金会、各种民间学术机构和高等学府的对外交流活动一直是美国政府文化战略的得力助手。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3
经济 http://jjgl.vip.qikan.com/article.aspx?titleid=jjyk20090578 摘要:二战以来,美国外贸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自由贸易阶段、调整阶段和多元化阶段。外贸政策的持续转变,实质上反映了美国经济实力与国家竞争力相对下降的客观事实。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国要防止“被”全球化。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化解外贸纠纷。 战略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三大特点 湖南省茶陵一中(412400)徐珍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集中体现在美国的全球称霸战略中。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对美国霸道、强权的揭露,还无法充分地说明在当今国际关系民主化浪潮中不少国家仍认可或追随美国霸权的原因。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冷战时期与后冷战时期两个阶段。冷战年代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内容是遏制苏联和所谓共产主义的全球扩张。其中,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和越南战争的失败为转折点,前期的对外战略具有明显的进攻性与扩张性,后期以势力收缩和对苏缓和为基调。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先后提出了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共同的主旨是保持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统而观之,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思想与决策不断进行着调整,但是在发展变化的同时,其内在连续性也十分明显,那就是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从未改变,谋求主导性优势的战略一以贯之。而且从冷战到冷战后,美国的霸权野心还不断膨胀,从遏止共产主义发展到在全球大力扩展民主与自由市场,从充当西方世界的盟主发展到确立“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并不时大肆动用武力和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志。 霸权战略并非美国所独有,但战后美国的霸权战略与历史上列强争夺或征服世界的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美国特色。 一、联盟战略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处于关键地位。联盟既是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力量支撑点,也是美国霸权覆盖的核心区域,同时美国维持联盟体系与在势力范围内施展霸权的方式别具特色,带有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历史上的大国霸权往往直接采取武力征服领土、奴役人民、强占资源的形式,美国霸权则更多地采取“借力”的方式,通过各种军事集团、条约组织构建其联盟体系和势力范围,形成一个包围对手的网络。 二、美国竭力赋予其霸权以某种道义的或国际法意义上的合法性,同时注意将霸权目标与国家的实力统一起来。为自己的霸权扩张披上道义合法的外衣是几乎所有霸权国家所通用的手法,而美国在这方面更胜一筹。维护所谓的自由和民主成为其动员国内社会力量支持政府对外政策的有效工具以及号令西方世界的大旗,而且凭借各项实力的巨大优势,以及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面临问题挫折的反衬之下,美国所极力推广的价值原则大有席卷全球之势,并通过一系列国际机构与制度成为规范国际社会的原则框架。尤其在冷战结束以后,道义的旗号与标准从具有防范意味的反苏反共转变为更加自信、自傲和更具进攻性的在全世界推广所谓民主、人权和市场经济,甚至不惜动用武力为其所谓的价值标准开道。 同时,美国霸权战略的道义目标与道学面具绝非不计工本,现实利益与实力的算计始终是美国霸权战略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把“促进民主”作为旗帜的同时,美国并不放弃现实主义外交,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时仍以国家的现实利益为主要出发点,并将“双重标准”作为调和道义目标与现实利益之间矛盾冲突的手段。在冷战期间,遏制苏联的霸权战略基本上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共同要求。冷战后,如何实现“促进民主”和守护现实国家利益的统一,再次引起美国国内的广泛争论。 在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受制于国际形势变化和自身实力消长,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的“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标志着美国战略质的转变和飞跃,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为全面实施“遏制战略”,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并建立北约,还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的“艾森豪威尔主义” 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实行“灵活反应战略”。 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 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它是在美国处于战略守势的不利情况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继续维护美国全球霸权。 ⑸卡特政府(1977-1981)的“世界秩序战略”。 卡特政府初期延续尼克松主义,上台后提出了“世界秩序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① 加强日美欧三边合作关系。②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国“全球政策的一个中心环节”,推进关系正常化,谋求建立抗苏的战略合作关系。 ③ 把缓和东西方关系作为“首要目标”,强调以经济力量和道义力量对付苏联的扩张。④重视人权外交。 ⑹里根政府(1981-1989)“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战略 (“里根主义”) 面对美国的内外交困,里根提出了“重振国威”、“扩军抗苏”的口号。制定了“星球大战计划”,谋求对苏联的战略优势,在经济上拖垮苏联。在军事上提出了“新灵活反应战略”,并对苏联推行强硬政策,同苏联进行军备竞赛。此外,努力恢复对西方的领导,以实现反苏的总战略。这些都标志着美全球战略跨越了战后对苏联单纯遏制的范畴,进入了一个主动进攻、灵活反击的新阶段。 ⑺老布什政府(1989-1993)的全球战略 这一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第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意图实现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第二,提出建立欧洲新格局,实质是确保在欧洲的利益。第三,提出“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⑻克林顿政府(1993-2001)的“参与和扩展”战略 这个战略有“一个目标”、“三个支柱”。“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巩固和扩大美国的“领导地位”,即美国的世界霸权。为此,要防止潜在的战略对手和新的超级大国,重点遏制有那些有潜力成为全球大国的国家,如中国和俄罗斯。所谓“三个支柱”,是指经济安全、军事实力、民主人权。其内容是:①把经济问题放在对外政策的中心地位。②突出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外交中大力推行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力图在全球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③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应付新的安全挑战。 A.第一任期间 1993年1月13日,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提名听证会上提出,冷战后美国“需要设计一项新的战略”来保护美国利益:第一必须促进美国的经济安全,第二必须保持强大的防务力量,第三鼓励正在发生的全球民主化革命,并强调对国外民主和人权的支持能够而且应该是改善美国安全的一项中心战略原则。1月18日,克林顿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世界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国外交政策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再次强调美国对外政策将建立在上述三个支柱的基础上 1994年7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上任后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表明冷战后美全球战略的理论框架最终确定,标志着美国全球战略基本完成了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转轨。“参与和扩展战略”可概括为:利用冷战后对美国总体有利的国际形势,加强介入和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力度,“扩展自由世界”的疆界,实现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在第一任期内,克林顿政府虽然提出了“参与和扩展战略”,但其对外政策在国内外仍然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B.第二任期间 美国开始对它在中、近期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世界主要力量的走向进行评估,并着眼于21世纪的大国竞争,制定了美国面向21世纪的全球战略首次明确提出2015年之后俄罗斯和中国可能成为美国的全球性竞争对手,表明美国对保持独立超级大国地位的中长期前景有所担心。首次提出美国面临着严重的“不对称威胁”的直接挑战,诸如恐怖主义、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信息战和环境破坏等。 克林顿政府执政期间,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大国关系深入调整,国际战略格局轮廓初现,美国全球战略逐步完成了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转轨,并确立了面向新世纪的全球战略的基本架构。这个转变基本上是以1993年的“扩展战略”和1994年的“参与和扩展战略”为起点,结束于1997年的“塑造—反应—准备”三位一体新战略构想。面向新世纪的美国全球战略,成为克林顿政府留给小布什政府的最大的外交遗产。 ⑼小布什政府(2001年1月至今)的“单边主义”政策和“先发制人”战略 小布什上台后,采取的对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谋求建立美国霸权地位。②强调军事优先,注重培植美国的军事实力。③注重美国本土安全。④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⑤美国的全球战略进一步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⑥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针对伊拉克的战争,意在控制中东石油,在中东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塑造中东地区新格局,影响国际政治。⑦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对“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从以上各个时期的变化不难看出,称霸全球的“霸权主义”是政策中的一条主线,核心还是美国的国家利益。随着历史的发展,美国逐步接近于称霸意图。就目前来看,中、俄的崛起,日本和西欧的发展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依然是美国称霸世界难以逾越的阻碍。美国为突破障碍,采取了发挥其军事上的优势,控制全球战略要地;拉拢部分资本主义强国;利诱对其有利害关系的发展中国家;压制其潜在对手等措施。 三、文化战略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经济、军事强势不仅将其消费文化、娱乐文化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且美国政府将对外文化宣传置于全球战略的高度,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这项工作之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以及在朝野受到的重视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这既是冷战中为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斗争服务的需要以及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出于美国人根深蒂固的美国优越论以及美国应该拯救世界的救世主义传统。1948年,美国国会专门通过“史密斯──蒙特法案”,强调通过新闻媒介加强对外宣传,并授权美国政府指导国际“情报、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1950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的作为冷战纲领的著名的NSC68号文件把宣传工作与军事、经济、资源并列为国家安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期间,美国历届政府都重视利用国际广播对社会主义国家展开心理战,强调美国需要一个“更响亮的声音”,但它“不能吵闹、刺耳”,必须“保持富有人情、手法灵巧”的特点。同时,美国各大基金会、各种民间学术机构和高等学府的对外交流活动一直是美国政府文化战略的得力助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1
二战是美国崛起的时机。能够迅速发展崛起。具有被窝等铸造。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史
1. 在二战结束后,随着轴心国的失败和英法的衰落,美国和苏联崛起为超级大国,世界被划分为东西方两大对立阵营。2. 这两个超级大国及其各自的阵营在军事、政治、经济和宣传领域展开了全面的对抗,这一时期被称为“冷战”。3.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参与其中,并与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志愿...

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1、杜鲁门政府(1945-1953)的“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标志着美国战略质的转变和飞跃,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为全面实施“遏制战略”,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并建立北约,还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史
二战后,随着轴心国的战败、英法实力的衰退,美国和苏联成为了超级大国,世界被分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美苏及其各自阵营分别在军事、政治、经济、宣传各方面全面对抗,一如战时,史称“冷战”。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参战并与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志愿军进行了交战,战争双方以三八线为界签署停战...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1. 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酝酿、初步形成、正式形成和冷战后时期。2. 美国全球战略的源起和初步形成阶段,美国长期奉行孤立主义,保持“超然地位”,不卷入欧洲旧大陆的纷争。19世纪末,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外部世界,决定到更大的国际舞台去扩大自己的影响。3. ...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
二战后,美国成为了超级大国,美国全球战略从开始酝酿到正式形成,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系统完整、从军事战略到全球战略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酝酿、初步形成、正式形成以及冷战后时期四个阶段。这种阶段性划分的依据,是国际战略力量对比消长变化的结果,更反映出美国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其本质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其对外政策...
值得强调的是美国的盟友都是有钱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而苏联搞全球援助和低贷帮扶,最后把自己搞虚脱。二战后按协议曰本被美苏中欧分制,而美国通过各种手段把其他势力理论控制范围收归一体,并协助曰本统一和经济发展,建立自卫队等,为曰本日后成为其亚洲根基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苏联解体美国独霸。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么演变的?
战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遭到重创国内通货膨胀社会动乱,在全球的控制力削弱,唯美国马首是瞻。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美国加紧对全球的经济控制形成了以美元为主的“布雷诺森林体系”,对于社会主义阵营采取敌视政策,组建北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
前言作为二战中最大的战胜国,美国在战争中积累下大量的资源及财富,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称霸资本主义世界。基于此,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及全球战略也发生也很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在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及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调整全球地缘战略,构建国际安全新框架。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思想与决策不断进行着调整,但是在发展变化的同时,其内在连续性十分 突出,那就是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从未改变,谋求主导性优势的战略一以贯之。而且冷战后,美国的霸权野心不断膨胀,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到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扩 展民主与自由市场,从...

二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发展脉络500字
一、经济战略演变简介:二战以来,美国外贸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自由贸易阶段、调整阶段和多元化阶段。外贸政策的持续转变,实质上反映了美国经济实力与国家竞争力相对下降的客观事实。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国要防止“被”全球化。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化解外贸纠纷。二、政治战略演变过程详解:从冷战到冷战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