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和什么有关?

本人女单身久了,睡眠不太好,有时候会有那个想法,但是还没找到合适的他

对欲望的理解跟叔本华的哲学观点很像。叔本华说:人一直在欲望和无聊之间摇摆,欲望未满足时人们会想尽方法去满足欲望,欲望满足后人又会无聊,然后去追逐下一个欲望。
所以,叔本华提倡禁欲,认为人只有跳出欲望和无聊的轮回,才可以真正享受生活。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曾把人的动机归于两类欲望,性欲和攻击欲。他认为,一切人类活动的根源都来自于这两种欲望。以体育运动为例,弗洛伊德认为像篮球,足球这类的比赛其本质是为了释放我们身体里的攻击欲,满足我们向外攻击的冲动。
弗洛伊德认为,欲望是必须得到满足才可以的,而对欲望的满足形式也不只局限于其本身。就以性欲为例吧,一般人满足性欲的方式无非是做爱或者自慰,而弗洛伊德认为,人是可以将欲望进行升华的,比如将性欲升华为对美的追求,对爱的追求,这样,人们就可以通过艺术,戏剧等更高级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用寻求单纯的快感。
当然,后来弗洛伊德的学生荣格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欲望是根植于整个人类的集体潜意识中的,是生而为人必须带有的属性。克服欲望不只是一个人的目标,更是整个人类的目标。

佛法里对于欲望的描述更偏向于叔本华的理解,但与之不同的是,佛法认为欲望的消解不是靠单纯的禁欲,而是要通过”内观正见”等法门看到欲望的本质,看到欲望的来源,然后从源头斩断它。
佛法里讲,人有三大欲望:贪,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想要占为己有;嗔,容易对外界事物产生偏见和情绪;痴,看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看不清自己欲望背后是什么。由于每个人都有这三种欲望,所以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情感,如憎恨,嫉妒,蔑视,恐惧。这些情感主宰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活在欲望的轮回中。
而我们之所以会有这三大欲望,是因为执着一个”我”的存在。我是什么?我是一个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一个让我们误以为世界是围绕自己而转的谎言。当我们看到一个心爱的东西,我们会想”我一定要得到它”,当我们和自己的伴侣在一起时,我们会说”这是我的另一半”,但事实上,那个东西真的是属于你的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你会失去它?我们的伴侣真的是我的另一半吗,还是说我们其实是两个两个独立的个体互相依赖而已?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属于”我”的,身体也是。”我”只是一个假象,却因此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欲望。
但是,人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如果人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欲望,认识到”无我”,然后再通过修行(如布施,禅修)克服自己的欲望,人就可以摆脱贪嗔痴,证得无我,从而获得极大的自由。

对我自己而言,我认为欲望是无止境的,是来自于我们的过去的。如果我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那么我长大了就会对钱有很大的欲望;如果我小时候很缺爱,父母都不在乎我,那么我长大后就会很需要别人的爱来肯定自己。而且,因为我小时候因为缺少某一样东西而感到恐惧,所以等到我长大后再次缺少某一样东西时,依然会感到恐惧。这种恐惧原来是因为小时候我很渺小,如果缺少某一样东西可能会威胁到我的生存。但等到我现在长大了,可以保证我自己的生存了,我还是会恐惧,因为它已经深入骨髓,难以忘记。
看破自己的欲望,获得自由是我们终生追寻的目标,而在这之前,如何在社会规范下满足自己的欲望才是真正重要的。一个完整的人不是否定了自己的欲望,而是正视它,并且能够用理性驾驭自己的欲望去生活的。就好像弗洛伊德说的,你可以任由自己沉浸在快感的海洋中,也可以选择以一个更高级的形式来满足自己,并且给这个世界留下财富。
当然,世界上除了欲望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去追寻的,知识,文化,真理和信仰,欲望仅仅只是人类面向阳光洒下的影子,真正等待我们的,是未来的光明。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6
欲望和什么有关?
这个问题是有关生物学的问题,欲望是与激素的分泌量有关系的,但并不是唯一因素。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动态平衡可以调节欲望的大小。
成年女性去掉卵巢并不会引起性欲减退,但如果去掉女性体内雄激素来源的肾上腺,性欲便会几乎消失。雄激素可以治疗某些性欲减退的妇女,用以增强她们的性反应,但由于雄激素使用中会产生长胡子和多毛等副作用,因此一般不主张使用。
并不是说,雄激素越多,性欲就越强,实验表明,雄激素水平低于正常的男子与雄激素水平正常的男子在性交的频率方面并无显著不同,这说明雄激素对性欲的影响是很有限的,人类性活动除了雄激素之外还有其他因素的作用。
第2个回答  2020-11-06
我认为人天生都是任性的,所以想要得到什么,就会产生欲望。这个和基督教的原罪说有些类似。人一辈子会想要得到很多东西,比如小时候看见一包好吃的零食,一件好玩的玩具,我们也会撒泼耍赖地求父母买。但是这一类的欲望随着成长和心境变化,会渐渐淡去。而那些留下来的,长久不变的,想要得到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追求。可以说是欲望,也可以说是梦想。
另外,我想说的是,人生活一回,我觉得梦想之间并没有高低之分。像玄奘那样弘扬佛法,普济世民是梦想;像居里夫人那样为科学献身也是梦想;我只是一个辛苦工作,混得温饱的屌丝,我那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欲望,同样是梦想。
人成长中要学会的很大一个技能就是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我强烈认为,人越早搞清楚这件事,这辈子能活得精彩,活得无憾的几率就越大!
第3个回答  2020-11-06
叔本华说:人在各种欲望不得满足时处于痛苦的一端,得到满足时便处于无聊的一端。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一样不停地在这两端之间摆动。
他的话不能说没有道理,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或升官发财,或成名成家,或恋爱求偶,或购房买车,日思夜想,焦虑不胜,达不到目的时痛苦不堪,度日如年,甚至连死的心都有。
而一旦欲望得到了满足,官升了,财发了,职称评上了,工程拿到手了,心仪的对象追到了,这时候就会慢慢感到平淡无奇了,好像千辛万苦得到的东西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好,觉得费那么大劲似乎不值得,新鲜劲一过去,于是就像叔本华所言,“处于无聊的一端”。
  《菜根谭》说:“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在常人眼里非常成功的人,让人非常羡慕的人,自己却并不感到幸福,每天都生活在焦虑和压抑中,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摆来摆去。反倒是一些混得不怎么样的人,虽然工资不高,地位偏低,房子不大,老婆可能还没工作,孩子安排得也不好,可是他们却每天都乐呵呵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有点小酒喝就能醉上半天,老婆孩子在一起吃粗茶淡饭也其乐无穷,“叔本华钟摆”似乎在他这儿不灵。

  怎样才能超越或摆脱“叔本华钟摆”呢?其实说难也不难,事在人为,境由心造,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早就有了解决办法,那就是“清心寡欲”。生性恬淡的人,欲望不高的人,与世无争的人,就好比是钟摆在两端起伏不大,喜也有限,悲也有限,得也不多,失也不多。
既然不抱希望,自然也就不会失望,既然不准备去拼命争什么,自然也就不存在没有争到的苦恼,于是就有了理想的境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第4个回答  2020-11-06
欲望和人的追求以及心理、生理需求有关,你这个就是生理需求,是每个女人都有的,包括男人也是这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