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说的太过于绝对了,可以说是错误的。教学的过程确实老师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教的过程有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教学结果不能只看老师一方,学生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最常见的现象是,一个班中总有优生和差生,他们处于同样的教室,相同的老师给他们上课,但就是会产生很大的差异,这时候就可以看出是学生的不同导致教学结果的差异。
老师们能够成为老师也是经过了很久的学习锻炼,他们能够进入学校教书,证明他们是有教学生的能力的,尽管不同的老师教学水平确实有差异,但是只要老师教的大部门学生都是会这个知识的就证明老师的水平是正常的。如果说一个老师教的一个班级对他所教授的知识都听不懂,那么这是老师的问题。
所以很多时候应该看学生本身,看他们的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如果一个学生根本不想学习,那么老师教再多,讲的再好都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听,就如同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所以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给老师,家长也要对孩子们的学习重视起来,要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老师们也应该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提起更多学生的兴趣。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句话的出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本来就是提法是片面的,就是个假命题,它是教育万能论的另类说法。教育主管部门绝对不会误读,心知肚明。但用这句话管教师,却很简单管用。于是乎谎言说了万遍竟也成真理。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说这话如果是正确的话。那么依此推理,是不是可以说:没有不好的老...
为什么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错
【我的观点】不知何时,教育家陈鹤琴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似乎成了颠簸不破的真理。笔者想,陈鹤琴之所以这样说,目的是强调教育者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与信念,是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对任何学生不轻易丧失信心与放弃。实际上,这句话只是教育者的严于律己...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谁说的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此语一出,满堂喝彩。这句名言出自近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这句话,最初只是陈鹤琴先生用以自勉的一句话,本义是希望老师们不断提高教育水平,珍视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可能陈鹤琴先生自己也没想到,这句话被部分教育管...
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这在教师面试我...
参考答案:这句话源于陈鹤鸣老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是其衍生的众多“伟辞”中最为著名的一句,我认为陈老先生当初写这句话时,断然不会想到多年以后的今天会引起如此多的讨论吧!我不完全赞同这句话。这句话说的不太绝对,造...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谁说的面试答案
中国教育家陈鹤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说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这应该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反映的是学生观——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任何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过教育使他成长进步的,不是“朽木不可雕”的,...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谁说的?
陈鹤琴先生最初只是用这句话自勉,希望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水平,珍视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这句话被部分教育管理者“断章取义”,当成了苛求老师的金科玉律,一竿子打倒一大片一线教师。陈鹤琴先生提出这一观点的初衷是从学生的可塑性和教师的局限性出发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身上都有闪光点,...
如何理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说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虽不知陈老先生是在什么特定条件和环境下说出此语,但近年来围绕此语的争论一直不断。作为理想教育主义者的陈老先生说此话的初衷是什么,我不得而知,如果将此话理解为强调教育者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与信念,以及教育者基于这种...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怎么理解?
本句话源于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是其衍生出的众多“伟辞”中最为著名的一句。原来是陈老先生的一句勉励之语(可能勉励后人,也或是勉励老先生自己)。理解:合格的教师不一定把所有的学生培养合格,还需要学生的努力...
怎样看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说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这应该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反映的是学生观——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任何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过教育使他成长进步的,不是“朽木不可雕”的。这无疑是正确...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此你怎么看?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至理名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的。其实,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错的往往是我们的这些引用者。陈老先生的这句话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解读,也许会更符合陈老先生的本意。1、作为一种责任:鞭策教师教好书,育好人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